分卷阅读333
后的决定。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好的机会。”
见她那么坚定,两人都不好再说什么了。
叶欣留下了些吃的,便离开了。
看着她背影走远,唐博雅还皱眉头,摇头叹气:“唉,这两个年轻人怎么就不积极上进呢?在这穷乡僻野真埋没了!”
金忠国却是笑了笑,说:“两个年轻人愿意相守,我看挺好的,世间难得真情。你又何必多说呢?再说就是要拆散人家了。”
唐博雅不悦道:“我可没有拆散他们的想法,只是我给他们的提醒没有派上用场!”
金忠国道:“你提醒了就好,有没有用是他们的事,又何必耿耿于怀。两个年轻人一直帮助我们,也不见得就是要我们回报,单纯心善罢了。”
……
一眨眼到了初八,参加招生的去镇上考试了。
叶欣虽然不参加,但也关注着。知道这次报名的人有三百出头,倒是比想象中少一点。
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自从离开学校就没有怎么学习了,平日埋头于种地干活,课本都找不到了,现在要复习都没处复习,知青那么多,也知道竞争激烈,所以一听考试,一部分人就心生退意。
退役军人又很少。
所以大部分还是知青。
因为人有那么多,只能安排在镇上初中,借几个教室考一场试。
这场考试算是基础的,不难,不过许久没看书的人,还是考得抓耳挠腮。两天之内成绩出来,筛掉了一半的人。接下来,就是群众推荐了。这个时候还是要讲究人情往来。
考了试回来,知青们才知道叶欣没参加。
郑文文很惊讶地找到她问:“你怎么又不参加??”
叶欣又说了一遍“名额少竞争大没把握”,接着问:“你考得怎么样?”
郑文文激动地说:“我觉得不错!天天学习没白费!”
她目光坚定,斗志昂扬:“接下来看群众推荐,我要努力走动走动,一定要胜出!”
叶欣只能笑着鼓励:“加油,你可以的!”
不过她其实觉得郑文文希望不大。
因为群众推荐的话,除非知青有特别好的群众基础,比如平时乐于帮助乡亲们,跟队员相处很好,或者有什么突出贡献,否则大家还是倾向于推选本地优秀青年的,毕竟是自己人。【看小说 公 众 号:这本小 说也太好看了】
之前第一次招工推选的两个人,就有救了孩子、为保护大队分红与歹徒搏斗光荣负伤、或者在抗洪救灾中表现优秀这些亮眼加分的地方。
而郑文文,说实话,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
然而出乎意料,郑文文选上了!
二月进入下旬的时候,结果出来了,与郑文文一起选上的还有一个姓陈的本地年轻人。
叶欣打听了一下两个人的信息,不禁猜想公社是不是端水了,选一个本地的农民,再一个城里来的知青,还是一男一女……而且,可能还把考试成绩纳入考虑范围了。因为郑文文平时表现真不突出,也许她考试很不错。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招生事件有了结果。
落选的人自然是很失望,对郑文文十分羡慕。
关系好的强忍失落送上祝福,关系不好的还会酸几句。
郑文文正是春风得意、激动万分的时候,也不管别人的酸言酸雨,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收拾准备离开了。
在三月之前她就要到学校报道,就剩一周了,时间紧急。除了收拾东西,办一些手续,她还要处一些带不走的东西,比如粮食。现在刚开年,她最多吃了四分之一的粮食,可以卖给别人,这倒是好卖。到了学校,她的口粮就会转到那边,还会有补贴。其他的就不太好处,能带的带,不能带的就送人了。
叶欣知道她很忙,主动过去道别,“没想到这么快就要离开了,感觉很突然,还想着今年再一起种西瓜呢。”
郑文文一听,也不禁感慨了下,“虽说我一直都在想着离开乡下回到城里,但也没想到能这么快,我还以为要再熬几年的。这次能选上,我也不敢置信,只能说终于好运轮到我了!”
叶欣笑道:“也是你努力的结果。你一直坚定不移地等待回城的消息,如今得偿所愿了。”
郑文文神采飞扬,“可不是?终于能脱离讨厌的种地生活了,真好!”
她又接着说道:“不过也是有些匆忙了,我还没来得及写信告诉家里,估计到了学校再写。还有王小薇、王有为他们,离得远了来不及告别,你以后帮我说一声吧,你跟他们走得近。”
叶欣点点头,“行。不过他们应该已经知道了。”
这次招生,王小薇肚子大了,分娩在即,没有参加。王有为倒是参加了。
一边说着话,郑文文一边把柜子里所有东西拿出来,放在床上收拾打包,叶欣也帮她收拾了下。
叶欣见她打包了很多东西,“你都带去?”
郑文文道:“当然要带了!不然又要买,现在我可是口袋空空,没有钱了!”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叶欣突然想到,郑文文平日并不挥霍,钱都攒起来了,怎么会没有钱了呢,难道是为了这次选上,人情往来用完了?她一向是个精明的……
但不管怎么说吧,她能如愿离开乡下,还是祝福她。
郑文文见她那么好,还来帮忙收拾,毕竟是分别在即,一时感动就忍不住眼睛含泪,“我特别舍不得你,跟你一起最开心了,分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
叶欣笑道:“我也舍不得你,但要见面也不难啊。到了学校你写信给我,说不定下次进城我去看你呢,离得又不远。”
郑文文眼睛一亮,点头:“对啊,我就在市里念书,你进城可要来找我!”
第160章 棉花种
郑文文很快处完在丰水大队的事情, 背着行囊离开了。工农兵大学生的事情也随之落幕。
之后有两件事情也确定下来了——
一是王小薇最后选了江静雨代上一个月的小学语文课。
本来她就在郑文文和江静雨之间纠结,既然郑文文已经选上了工农兵大学生,倒是帮她做了选择, 不用纠结了。现在已经二月末, 小学开学几天了,跟去年时间差不多。王小薇也已经分娩了, 听说生了个女儿, 母女平安。
江静雨很高兴能接过代课一个月的任务, 很感激王小薇,张康明也高兴,两人可以一起到小学授课。他俩准备之后去看看王小薇, 感谢一番。
二是今年没有知青分配到丰水大队。往年下乡知青的名单都是在二月底出来,三月初人到,今年大队长已经到公社去确认过了, 一个也没有。
七零年, 也就是叶欣来的年份, 一下子来了四个知青,那正是爆发的一年,后面就一年比一年少。现在算是恢复到六十年代的情况了, 那时候基本就是一年一个,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