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1


自从西瓜成熟,她就每天早上摘一个,到了傍晚凉凉的,可以和沈卓吃,有人要就卖,吃腻了就送人。

反正种得不少,不摘也要放坏了的。

张康明开了瓜,鲜红的瓜瓤透出饱满多汁、香甜诱人的气息。

江静雨看着这熟透喜人的西瓜,有几分疑惑羞愧:“叶欣,我跟着你种西瓜也有几年了,怎么年年比不上你呢?难道你在种植西瓜方面,真的天赋异禀?”

叶欣笑道:“哪有什么天赋异禀!其实我每次种下之后不怎么管了,浇水除草施肥都是沈卓,说不定是他厉害!”

大家高高兴兴地坐下来吃瓜。

边吃边聊。

然后叶欣惊讶地得知,江静雨已经怀孕了!

随后她又得知,前几天,王有为的妻子李秋兰生了二胎,是个女儿。

还有,王小薇已经怀上了二胎。

听到这接二连三的消息,叶欣心中闪过了四个字:好孕连连。

她呆了一会儿,才说:“……怪不得,我说你们俩怎么只吃一小块。”

江静雨很不好意思:“凉的东西,怕吃多了不好。”

王小薇叹了口气,又笑道:“希望这回生个儿子,先开花后结果,儿女双全,我就知足了。”

几家人都是结婚的了,现在又赶上都怀孕,生儿育女的话题聊得更起劲了。

聊着聊着,大家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叶欣身上。

江静雨问她:“你比我早结婚一年多呢,怎么还没怀上?”

叶欣纠结了一下子,简短地回答:“不急。”

王小薇不赞同道:“该急了。虽说孩子看缘分,但是一年了还没怀上,已经迟了些。你家沈卓就是医生,也许该开药调调身子。”

虽然叶欣一直是脸庞白里透红,气血充足,十分健康的模样,但有时候不能光看外表,内里的毛病看不出来呢。

王小薇这是真心实意为她打算的。

就连王有为,也以过来人的口吻说了句:“是啊,孩子早生早养大,就能早点放心。特别是沈卓没有长辈亲人了,家里冷清,有几个孩子热闹,才像样。”

叶欣陷入了沉默。

本来以为自己和沈卓两个人过小日子,没有父母长辈在身边,自由随性,很是潇洒,没想到还是躲不过被催生啊……

其实去年就被王小薇和林美华说过了。

这个年代,大家朴素的观念里,觉得还是要有孩子的,没有孩子,怎么像个家?没有孩子,谁来养老、传宗接代的?

就算是现在计划生育的口号逐渐喊响,不再奔着多生,生一两个总是要的吧?

尤其是得生一个儿子。

而且,结婚必定是跟生子挂钩的,不然结婚干嘛。

所以见叶欣和沈卓结婚一年多了,还没有孩子,而比他们早结婚晚结婚的都有了,就以为他们是怀不上,真心实意为他俩担忧、考虑。

叶欣敢打赌,他们绝对不会往避孕、不要孩子这方面想的。

所以她才没有说出来,不然他们可能以为她只是掩饰,然后需要很多解释……

唉,不想解释。

让他们误会去吧,反正日子是自己过的,自己舒心就行!

夏去秋来,天气由热转凉。

稻谷成熟了,田野黄澄澄的一片,像是金子。

这一季算得上风调雨顺,庄稼长势良好,此时乡亲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开始忙碌收割。今年的喜悦,更甚往年。

因为种的那一半杂交水稻,已经可以从稻穗的重量、数量看出来,明显比传统水稻好!

好了不是一星半点!

因为这个,乡亲们心中火热,干活劲头十足,仿佛不知疲累。

先紧着收了一亩地,看看数据!

沉甸甸的稻穗被收割下来,脱粒,称重,大家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争相看结果。

丰水大队的第一亩杂交水稻产量出来了,九百九十三斤!

队员们当场欢呼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天哪,快一千斤了!”

“不是‘放卫星’!真的有这么高产!”

“听说最高亩产可以达到一千两百多斤呢!咱们这还是少的!”

“咱们地贫嘛,说不定下一亩就超过一千了!哈哈太好了!”

“这真好啊,大队长,明年咱们都种上这个吧!”

“对,明年全种这个杂交水稻!”

队员们非常激动,甚至热泪盈眶。

实在是以往的水稻产量太低了,亩产只在四百斤到五百斤之间,要是不幸遇到灾年,还要更低。

而现在的杂交水稻,眼见为实,产量是以前的两倍有余!

这怎么叫乡亲们不吃惊、高兴、激动?!

以前大家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分得的水稻那么少,根本不够吃。虽然靠高产的红薯救命,但是红薯吃多了烧心、难受,怎么比得上大米饭呢!

现在看到了顿顿大米饭的希望,大家都高兴不已,呼喊着要明年全种杂交水稻,甚至不种麦子了,两季都种水稻。本地气候暖热潮湿,其实是具备两季都种水稻的条件的。

大队长也高兴啊,满脸笑容,中气十足地喊:“我也想往后都种这个,让大家都真正吃饱饭!不过还要跟公社商量,拿种子!现在也不要光顾着高兴了,继续收割稻子,别耽误了时间!”

大家欢呼着,干活劲头更足,杂交水稻一亩一亩被收割下来脱粒称量,都在一千斤左右。

这季农忙,着实让人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不论大人小孩,个个都笑容满面!

第185章 大志向

秋收的喜悦过后, 天气转冷,进入冬季。

此时,今年的招工消息姗姗来迟。

省郊新开的一个调味品厂招工, 要求下乡满二年以上的知青, 男女不限,这次名额还算多, 有八个。

知青们一下子又精神抖擞起来。

目前, 丰水大队除开已经做了老师的四个人, 以及去年来的朱玉羽和今年来的吴小东还没有到达年限,以及叶欣不参加,有意向参加此次招工的知青共六人。

有了两名驻公社知青办的干部负责知青的招工报名推荐工作, 倒是省了大队长奔波操劳。

结果很快出来了。

丰水大队竟然有一个人选上了,是赵中华!

赵中华自然是欣喜若狂,喜气洋洋, 回来后立刻着手收拾行李, 办离开的手续。跟当初郑文文离开的时候一样仓促。

而其他知青又经历一次大起大落, 心情可谓糟糕。

就连一向怡然自得的崔时宇和李英丽,也不禁开始消极起来,毕竟算起来他们下乡也三四年了, 吃够了乡下的苦,不想再在这种封闭偏僻的山村消磨下去, 想进城。

另外,目前还住在宿舍里的知青,孙维强是资历最老的, 却被后来的赵中华赶上了, 自己这么多年一个机会都没捞着,一下子心态也崩了。

还是两名知青干部工作到位, 及时耐心地谈心谈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