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0
国内彻底陷入了鏖战。日本人推进战线不再那么容易。随着全民族的抗战,华夏军队的战损虽然比日本人高。但是军队的人数却从未减少。而日本国土狭小,领民有限,且长时间的战争也让他们对能否顺利占领华夏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华夏的几支部队在统一战线的形成后打了漂亮的胜仗,民间的自发反日行动屡禁不止,敌后游击战争从未停止过。这些都让日本军队产生了怀疑,在来华夏之前,陆军学院的老师曾说过,华夏人都是软弱的。他们梳着鞭子,听到炮弹就会逃跑,他们是劣等的民族。
一开始来到华夏,一路胜利,投降者无数。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着老师的话,坚定不移地认为他们必将胜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民族好像是醒了过来。他们的士兵拿着老炮筒、汉阳造甚至是土质手榴弹和卷了刃的刺刀也要和他们斗争到底。拼了命也要和他们同归于尽。这让他们心底产生了不安。
虽然仍旧告诉自己,大东亚共荣圈必将建立,他们誓死要为天皇玉碎。但是在这些话掩藏下的心脏的最底下,他们却不自知地打了一个问号。
华夏人,已经破釜沉舟了。
进攻,尚有生机存在。退后,却是刀山火海,亡国奴隶的命运!无论如何,他们也只能踏着前辈的血液,默默地擦干泪水,再继续往前走。
第232章
战争仍旧在继续,全世界都陷入了硝烟之中。
苏联出卖了他的朋友、盟国波兰。接过了德意志的橄榄枝,在苏德边界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在波兰不在场的情况下,共同瓜分了波兰的利益。
一分为二,东边接壤苏联的欧洲版图,划分到了苏联的碗中。波兰西境,则属于德意志。
德意志用他们惯用的“闪电战”迅速拿下了波兰,而波兰曾经的盟友,也伸出了禄山之爪。
国与国之间,唯有国家利益至上。友谊是有的,但是谁若是迷信这份“友谊”,相信盟友会百分百地遵守盟约,就不要怪人家在后面背刺一刀。
德意志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东线战场自此安稳平静,不用继续双线作战——不得不说,此次德意志会主动伸出友谊之手,也是吸取了上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双线作战的惨痛教训。
自此,西线战场陷入了法西斯侵略的恐怖之中。
包括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地缘优势而避免被搅入战场的英伦三岛。
德意志的海军不如日不落帝国的舰队强大,且德意志的舰队要守在北欧地区运输挪威、瑞典等地的资源。因此他们不打算和英格兰真刀实枪地、面对面地直接干。而是另辟蹊径,选择用轰炸机投放炸弹,同时投放各种法西斯主义宣传传单。以此制造法西斯恐怖。
纳粹的集中营中关了无数的犹太人,随时随地都有人在死亡。美利坚借此机会引渡德意志的犹太籍人才,同时大发战争财。金鹴华趁此机会闷声发大财,和美国佬一样,偷偷引渡犹太籍人才,聘请这里的科研人员和金融业从事人员到他的实验室和公司工作。
同时,他在德意志一开始宣战的时候就购入了大量的德意志公债。那时候英法还自以位高枕无忧,实行着所谓的“绥靖政策”。德意志这个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政权不稳定、尚未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国家并不被人看好。那个时候,德意志公债的价格低得吓人。
而现在,金鹴华看着手中的消息。德意志打下了法兰西全境,占据了大半欧陆的大陆领土。英格兰国内弥漫着恐慌气息。国会的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人积极地请战,而另一部分,从心底里弥漫着悲观的想法。
金鹴华发送电报给他身处法兰克福的代理人,告诉他,德意志的公债可以抛售了。
此时,德意志公债价格已经是当初的十倍有余,金鹴华大赚一笔。
这笔钱到手里还没揣热乎,就又一次被花了出去。
此时金鹴华已经是欧陆财阀和巨头们的座上宾。在政治、经济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海森堡、斯宾塞、梅斯塔几大家族都达成了合作。因此他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将自己的实验室往香港和欧陆上搬迁。
当然,现在搬迁的,都并不是最核心的技术和最核心的人员。
实验室正在研究新型药品与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技术。这需要大量的研究基金。还有他挖来的人才建立的实验小组,每个小组都等着研究基金到位。
国内军需这一块就如同吞金兽一般。国内抗日部队的军费举国之力都难以维持,不是金鹴华一个人能够承担得起的。这些部队需要金鹴华帮忙走私军火的时候,都会给钱。
金鹴华在是一个文人之前,是一个商人。他对数字十分敏感。军队数量和军费多少从他耳朵里面过一遍,他就能大概地判断出来那支部队军费不足。而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一定会拿自己的钱去堵窟窿的。
或者说是,爱国商人金先生为前线捐赠的物资。
总不能让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地去打仗。
他心里对重庆政府的评价越来越低。抗击日寇,是护卫全民族的事情。然而重庆方面居然还搞那些小九九,给不同部队发放的军饷、军费和军需还搞不同。
白雄起、冯振霖部、李传祥部等拿到的军饷、军费和军需明显比韩耿夫的嫡系要少。
国内战场打得如火如荼。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等惨案历历在目,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下一个刀下亡魂。
战斗,日复一日地战斗。
人民党团结最广大的工人农民,有着经验丰富的游击战术。百余个团从敌后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地区的防线。歼灭两万余日军及伪军。这场胜利鼓舞了全民的信心,同时在敌后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从侧面支持了正面战场。
同年,桂南大捷。越明年,锦山会战胜利,冯振霖、白雄起部、李传祥部、韩耿夫的嫡系,中央军74师和126师在正面战场上联合作战,在正面战场上真刀实枪地给予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痛击!
这是抗战以来的极大胜利,日本人的嚣张气焰终于被打灭了泰半。金鹴华一边儿用着凤阳的笔名书写着这场莫大的胜利,鼓舞国民斗志。另一边取了一个叫做小山泾的笔名,在日本国内发表小说。
反战,左翼。揭破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谎言。在文章中写下了华夏几场大战的胜利,以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并且刊登了南京、旅顺惨状的照片。
一瞬之间,引起哗然大波。
日本军方派遣宪兵去抓捕“反/政府分子”,结果却压根儿找不到小山泾这个人。
印刷小山泾的文章的杂志社社长是英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