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


有几个年纪小的考生甚至被虎狼一般的兵卒吓得脸色发白。

贾璋却面色如常地等待兵卒们发放墨卷。

待到考卷发到自己手中时, 贾璋点燃蜡烛, 借着烛光去看题牌。

却见题牌上的第一道题目是“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这道题出自于《论语·阳货》,

这句话是讲古人三疾“狂”、“矜”、“愚”之中的“愚”, 孔子通过古今对比, 说出古人之愚者直径行自遂,今人之愚却多挟私妄作,是以孔子厚古薄今也。

贾璋想了想,挥笔写下自己的破题“愚以时异,失其愚也……”

接下来又是一整篇的论述, 譬如说《章句集注》里记载的“末世滋伪,岂惟贤者不如古哉?民性之蔽, 亦与古人异矣”便要重点解析,然后写到自己的文章里。

学政李用星年少得志, 自然会喜欢少年英才。

贾璋便投其所好,把自己的两篇时文做得格外修雅, 但是观点和整体论述还是他本人堂皇稳健的风格。

除此之外,贾璋也打算尽量提前交卷,借此给李用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第一场考时文,字句需要仔细斟酌,贾璋却是不能这样做的。

但是,在第二场帖经墨义和第三场刑律判诰的考试中,贾璋却完全可以提前交卷,成为第一批离开贡院的童生之一。

毕竟,帖经墨义本就是他所擅长的。

而以前不熟悉的刑律在这半年的恶补下也熟悉了起来——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大难度。

第三场考试考完后,贾璋仍旧精神奕奕,并不像第一场考完时文后那般疲累。

其他的童生们也大多如此,贾璋在和几个在文会上见过面的同年说了两句客套话后才坐上了自家马车回家去了。

在院试考完后,童生们的心情远比府试考完后的心情轻松。

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他们不用一边心情紧张地等待放榜,一边勤勤恳恳做文章准备院试。

而且,县试和府试两级科举考试已经对士子们进行了宛若大浪淘金的筛选。

所以院试的时候,淘汰率反倒会比县试和府试低一些。

能走到这一步的童生,确实没必要过于忧虑……

贾璋也是如此。

半月后,院试放榜,贾璋巍然中了。

不但中了,还是第一名案首呢。

荣国府上下自是喜气洋洋地给报喜人发赏钱,蒋凤举却极为遗憾。

他这弟子县试是第一名案首,院试也是第一名案首,偏生府试是第三名……

若贾璋府试的时候也是第一名,那就是小三元了。

贾璋安慰唉声叹气的蒋凤举道:“府试的题目,学生答得谨慎,不中案首也没什么。”

“而且那案首李程最后不也没中小三元吗?时也命也,先生没必要为我过于伤怀……”

而在小松径街的杨府,还有两个大人物也提到了贾璋的这点小小遗憾。

“真是可惜,小贾那孩子的文章写得好,却没凑成小三元——朱城那人也忒无耻,居然非得把府试案首的功名给李阁老的侄儿。”

“还说小贾年纪轻,若是拔擢过盛容易让他们志骄气狂,这又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歪理?”

“师弟为了不让李阁老误会,没有弹劾朱城。可是周阁老的人却一直盯着他们呢!一封折子递上去,李阁老为了避嫌压根儿就没让李程接着考,朱城的马屁也拍到了马蹄子上去了。”

杨宗祯靠在太师椅上,笑呵呵地瞧着叶士高。

待叶士高说完后,杨宗祯才慢悠悠地道:“你对李阁老的偏见太深了。客观来讲,朱城照顾李家的侄子了吗?他肯定是照顾了。李家的孩子有真才实学吗?这也肯定是有的。要不然朱城也没法子把李程的文章张贴出去吗。”

“你为那个小贾抱不平,肯定是喜欢人家孩子,才会这样感同身受。和老师说说,他和你有什么关系?”

“我和小贾很合眼缘,他这次院试的文章更是堂庑尤大,老师也会喜欢的。”

杨宗祯知道自己这个学生素来骄傲,听他用了堂庑尤大这个等级的词语来称赞贾璋,也被勾起了一丝兴趣。

于是他问道:“怎么写的?”

叶士高把贾璋送过来请他帮忙点评的文章给杨宗祯念了出来,杨宗祯听了,默念了两遍,忽地看向叶士高:“你这小子和我说这么多,是不是想收人家孩子做徒弟,又怕我不许?”

叶士高听杨宗祯语气调侃,就知道老师并不介意他想收贾璋为徒,遂笑嘻嘻地道:“老师英明,一下子就看穿了学生的心思。小贾这孩子有潜力,又贴心知礼,我是想收下他做徒弟的,只是怕老师您老人家不答应……”

叶士高是杨宗祯心里属意的政柄继承人之一,他的大弟子干系不小,若杨宗祯不答应,叶士高也不能随便收徒。

徒弟和门生可不一样。

门生可以有无数个,徒弟却是师傅的半子……

杨宗祯唔了一声:“你这小朋友若能在二十岁前中举且名次位列甲第,或是在三十岁前中二甲进士,我就答应你的请求。若是不成,入朝的年纪就太晚了些,我却是不能答应让他做你的首徒的。”

“这些年,你也好好瞧瞧那孩子的品性。当然,人家愿不愿意做你徒弟还是两说呢。这种事情,总是要两边都情愿才可以的。”

人生的际遇就是这样无常,贾璋失去了小三元,却得到了叶士高的青睐,这又何尝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对于贾璋来说,或许后者还要比前者更重要呢——若是没有叶士高,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三元,又如何能够入得杨宗祯的眼睛?

院试结束后,新录生员参加完释褐礼后分别前去拜访顺天府尹朱城和提学使李用星。

去拜访顺天府尹时,贾璋只是随大流地跟着其他同年一起前去拜见,奉上一份常规礼物,略说了两句话就告辞了。

倒是李用星那里,他不但一一回复了众生员的拜帖,还约他们在休沐日里小聚。

李用星他是乾元三十四年的进士,考中进士后经历了考庶吉士、留馆、选编修、升修撰,整个仕途通道都非常通畅顺遂。

只可惜乾元四十年时,他的老师首辅许阁老致仕还乡,许党转瞬间就失去了核心人物,第二代又没成长起来,瞬间开始青黄不接。

李用星他又不肯转投别人,从此以后,仕途也就开始艰难起来。

熬了六七年,他才得了今年这个提督学政的差使。

就这还是他资历深厚,又上下活动才得到的结果哩。

贾璋是和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年一同去李用星家的。

这些人都是他在文会上认识的,分别是礼部员外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