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住了同样悲伤的女儿,以后天下之大,只剩下他与玉儿相依为命了。
第46章 南下扬州拜祭姑母,岳母来信亲上加亲
贾敏夤夜时分撒手人寰, 如海和黛玉面对如此噩耗,心中万分悲切。
但就算再悲切,他们也得面对现实。
如海只得勉力打起精神来给贾敏操办丧事。
他先是请了阴阳生, 定下开丧的时间,后是往各处送讣告, 搭建灵堂, 要为贾敏停灵七七四十九日。
又请了观音山寺的僧人来家里念经, 超度亡魂,而黛玉则和父亲一起为母亲守灵,真真是哀哀欲绝, 其中种种悲情, 自不细表。
却说贾敏去世后, 林如海派人日夜兼程,快马往京中岳母家里送信。
贾母收到贾敏离世的消息后, 悲痛之下很快就病倒了。
邢、王二夫人与李纨都来侍疾, 只史湘霓怀孕的月份大了, 贾母没让她来,只让她安心养胎。
贾敏这位姑太太去世,荣国府这边合该派人前去扬州吊唁。
贾母心里还挂着另一件事,那就是女儿唯一的骨血黛玉。
今人婚嫁,多爱拣择女孩子, 恨不得姑娘家四角俱全才好。
敏儿去了,黛玉失恃, 日后在婚嫁上难免被人拣择。
因此敏儿在世时,就已经来信向她这个母亲倾诉自己的忧虑了。
贾母知道敏儿希望自己能把黛玉接到京中教养, 她是超品的国公夫人,黛玉在她膝下长大, 日后说亲时就不会被人家说嘴了。
贾母对此是千肯万肯的。
一来,这是敏儿的遗愿,她是一定要完成的。
二来,姑爷衙门里事情多,无暇照顾玉儿,若姑爷续弦,贾母就更担心对方对黛玉不好了。
只是让谁去南边呢?
琏哥儿倒是个最合适的人选,可如今琏哥儿在衙门里有差事,大抵是请不了这么多天的假的。
“祖母何必为此忧虑?让孙儿去就是了。”
贾璋把汤药吹凉,喂给贾母:“坐船去扬州,快些行船,二十多天也就到了。到时候还能赶得上姑母出殡,也算是我这个侄儿的一片孝心。”
“你年纪这样小,怎能出这样的远门呢?”
贾母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邢夫人也连连点头。
贾璋听了,柔声道:“祖母、母亲,你们不用过于担心此事。我的同年郭子守、孟吉祥和我年纪仿佛,去岁也都出门游学过了。”
“再者,楼船上炉火衣食色色俱全,再带上大夫小厮,也不会太过辛苦的。”
贾母和邢夫人心里都觉得贾璋年纪小,不想让他折腾。
可问题是家里确实腾不出来空闲的人选。
就算是无所事事的大老爷贾赦,也是要在大朝会上点卯的。
贾璋见她们神色为难,便道他此次出门,除了拜祭姑母外,也可以顺便游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趟出门了,倒是省了日后再出门。
且江南学风素来鼎盛,他此次去扬州,可以拜访甘泉、苍竹等书院,聆听西崖、梦桂之讲学,必然有所广益。
姑母与他未曾谋面,却能百般用心地为他整理文稿。他对此也殊为感念,又如何能不去送她一程呢?
想来出殡时有娘家人相送,姑母泉下有知,也会欣慰许多吧?
听贾璋如此说,贾母又忍不住掉了眼泪,邢夫人也松口答应让儿子去扬州了。
璋哥儿知恩图报,有礼有节,这是好事。
南下之事出于璋哥儿本心,并非别人强加给璋哥儿的,又对璋哥儿本人有益。她虽然心疼,却也不会再阻拦。
而且扬州的林姑爷位高权重,若他能对璋哥儿青眼以待也是好事。
她这个做母亲的,固然不愿意见到儿子吃苦,但也不能总是关心则乱。
不过,若璋哥儿真的要去扬州的话,却得多带一些随侍才行……
于是,高彬、雪檀、黄柏,还有被贾敬还回来的竹石等人都被邢夫人打发着跟贾璋一同南下。
就连王善保也被邢夫人从贾赦那里借过来了。
王善保素来是个妥帖人,更是个有心计儿的。
有他跟着贾璋,邢夫人才放心。
为了保障儿子南下途中的舒适,邢夫人特意嘱咐吩咐下人在船上安置好各色吃食、银丝炭火、香炉锦被等物。
她还专门去码头检查了一遍,生怕儿子吃苦头。
却说此时正是初冬时节,河面尚未结冰,正好可以行船。
这却是一桩好事,这时节坐船可比坐马车舒服多了。
别的不说,只说船舱里生上炉子,点上炭盆后暖和得紧,和家里也不差什么。
马车上却是要冷上一些的。
待到船只被打点明白后,贾璋也带着男女家人自通州河船坞登船,南下扬州去了。
一行人晓行夜宿,连着坐了二十天的船才弃船登岸,抵达扬州。
林如海为贾敏行的是七七大祭,今天正是停灵的第三十二天。
因贾敏尚未下殡,贾璋这个侄儿还有机会去上香烧纸,聊表寸心。
他这边儿一下船,就有林家的车来接。上了车后又不知走了多久,才抵达巡盐御史府的官邸。
贾璋一下车,就见林家门前挂着白幡和白灯笼,浑然一片惨白世界映入眼帘。
穿着孝服等在门外的管事一见他下车,就迎了上来:“尊驾可是我们太太娘家的少爷?”
贾璋点了点头,那管事见了,连忙口称三爷,带他去见林如海。
贾璋一过去,就见到一着素衣的男子,相貌儒雅,鬓发略有花白,神态憔悴,手里拄着手杖,俨然就是姑父林如海了。
他上前躬身行礼,林如海把他扶了起来,语气萧瑟地道:“哥儿去给你姑姑上一炷香吧。”
贾璋听林如海这样说,他便直接去灵前上香磕头,又接过雪檀捧着的经书与林家备好的纸钱一同烧了。
心里默默念着,黄泉路上,姑母您老人家慢慢走。
这经书是祖母从皇觉寺请来的,您带着功德转世,且投胎个好人家。
而在棺椁旁,一个六七岁年纪且一身重孝的小姑娘上前对贾璋行礼,谢他过来拜祭母亲。
贾璋看到这姑娘年纪如此之小,却在这里与姑父一起操办丧事,必然就是姑母之女,乳名黛玉的了。
又见她眼睛红肿,脸色苍白,神情凄楚,心里也颇为怜悯。
幼年丧母,这是何等悲切之事。
林表妹她一个小姑娘,又如何承受得住呢?
“林表妹如此悲痛,是对姑母的孝心。可若姑母有灵,想来也是不忍表妹哀毁己身的。”
黛玉听了,轻轻点了点头,眼泪却如同珍珠一样滚了下来:“谢三表哥好意,我都知道,但是……”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