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0


又同是爱诗书的才女,因此也很欣赏黛玉。

席间杨阁老夫人连声夸赞了黛玉好些句话,引得旁人家的小媳妇们艳羡无比。

而在另一边的暖阁里,杨宗祯与弟子门人也举办了宴席。

他们一边饮酒为乐,一边探讨朝中局势,亦然十分惬意。

杨宗祯的政治纲领非常简单,总体来说还是拉原倒张、政绩为先、藏锋隐芒的那一套。

不过这些计划还要等到太上皇宴驾,周、李两位阁老下台后才能施行,现在提起这些,也只是为了打好提前量。

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杨宗祯脸上露出了些许疲惫之色来。

孔云眼尖,看到杨宗祯的神色后立即提出建议:“时辰不早了,也到了师相往日午休的时辰了。”

“咱们且退下吧,让叔玉和茂行搀扶着阁老去休息。”

孔云特意点名贾璋和杨叔玉,是因为杨宗祯最喜欢的晚辈就是他们两个。

他这也是在投阁老所好。

杨宗祯赞许地看了一眼孔云后,对杨叔玉和贾璋道:“你们孔师叔说得没错,我确实有些疲累了,你们两个过来送我回去。至于你们,该吃酒吃酒,该猜拳猜拳,不用理会我。”

“阿云,你性格稳重,帮我看着他们些,别让他们喝多了。”

孔云喜气洋洋地接受了阁老的安排,而杨叔玉和贾璋立刻应了一声是。

在这之后,他们两个飞速换好出门的大毛衣裳,然后顶着在座宾客羡慕嫉妒的眼光走到杨宗祯身边,一左一右扶着杨宗祯离开了宴客的暖阁。

走到外面后,贾璋撑起了十八骨绘红梅的油纸伞,杨叔玉小心翼翼地扶着祖父的胳膊,三人缓缓地漫步在风雪当中,向后院的方向走去。

杨叔玉看着从天中飘飘扬扬、像柳絮一样的雪花,忍不住向杨宗祯建议道:“祖父,要不然我去给您叫一顶暖轿来吧?这雪不小,您老人家别被冻着了。”

杨宗祯摆了摆手:“我不用什么暖轿,瑞雪兆丰年,这场雪下得好啊。”

“茂行,你说这雪下得好在哪里?”

贾璋轻声笑道:“这雪下得不大不小,既不会产生雪灾冻坏老百姓,又能滋润土地育养万物,想来今年会是一个好年头。或许这就是阁老说这场雪好的原因吧。”

杨宗祯听到后爽朗地笑道:“茂行说得对,这场雪是个好兆头,所以我才不要暖轿,想好好地感受一下这场瑞雪!”

在风雪中,杨宗祯的声音也变得模糊起来。

远远地坠在他们身后的小厮们只能听见风雪声与说话声交织的杂音,分辨不出杨宗祯脱口而出的话语。

所以他的话,只有跟他身边的贾璋和杨叔玉可以听见。

他对这两个他十分欣赏的后辈说:“我自认为自己能斗得倒张泰维,但张泰维不能轻而易举地被我斗倒。你们谨记,杨门需要敌人。”

“我们必须一直都有敌人,而不是让陛下亲自扶持某人某派来做我们的敌人,这两种敌人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除此之外,你们一定要记得公心二字。”

“做官若只想着自己,那就做不长久,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也不能不考虑自己,自保、利益、取舍,这些东西都要藏在肚子里,仔细思量着……”

“忠君是好事,但也不可全抛一片心啊!”

贾璋和杨叔玉把这些话全都记在心里,轻声对杨宗祯道:“我们都记住了,师祖/祖父放心。”

杨宗祯满意地点了点头。

若这两个孩子真的把这些道理吃透了,他也就不用担心他们在官场时吃亏了。

茂行还好,他是天生的政客,阁员的苗子,即便他不跟茂行讲这些道理,茂行他也迟早能悟透这些道理。

可是叔玉身上却有些文人惯有的天真,他不得不多对他这个孙儿叮嘱几句……

在贾璋和杨叔玉的照顾下,杨宗祯走得很稳,没有被雪花打湿衣服,更无风寒之虞。

三人走进主院后,立刻脱了大毛衣裳。烤过手后,才用梅花蕊熏的绿豆面儿洗了手。

在这之后,丫鬟们端了热茶过来让他们暖身子。

但是贾璋担心杨宗祯喝茶后睡不着觉,便让丫鬟们把热茶端下去,换了温热的蜜水上来给杨宗祯喝。

待到杨宗祯喝完蜜水,漱过口,又上床休息后,贾璋才和杨叔玉一起离开。

在回前院的路上,杨叔玉笑道:“过些日子我娶亲,茂行一定要过来喝喜酒。”

他要娶的姑娘,是湖州苏家的女儿。

这家人是杨宗祯亲自择定的,看重的就是湖州苏家几代经学名家的清名。

贾璋也知道这门婚事的始末,听到杨叔玉的邀请,他笑着道:“终于到我还恩的时候了!放心,到时候我一定替你挡酒,不让你这个新郎官醉着回洞房。”

杨叔玉听到后,开心地大笑起来:“那就多谢茂行贤兄了。”

两人又重回宴席,与众人饮酒游戏为乐,直到午后雪霁,天色分明,众人才带着妻女各自家去。

而贾璋和黛玉,毫无疑问是所有人中最亮眼的一对。

不仅仅因为他们身上金翠辉煌的雀金裘和凫靥裘,更因为他们天姿灵秀,浩气清英,绝非俗人也。

就像陶渊明诗中所说的那样,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或许他们两个,就是这样的罢。

第162章 翠云织锦彩衣娱亲,新年应酬兰庭雅集

初三是女子回娘家的日子, 贾璋和黛玉早早起来,预备回门探望林如海。

他们两个和昨日一样穿了绯色衣袍,外面罩了金翠辉煌的雀金裘和凫靥裘。

年节时候, 就是要穿得鲜艳华贵一些,才显得吉祥富丽, 长辈们瞧着也欢喜。

尤其是贾母这位疼爱孙子和外孙女老人家, 她看他们穿了她送的衣服, 心情也会很愉悦的。

林如海见小夫妻两个装扮得美丽,心也甚是开怀。

他笑道:“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1]。你们这身衣服, 可是老太太送你们的?”

黛玉轻轻应了一声, 又问林如海是怎么猜到的。

林如海解惑道:“京中会做鸟羽织锦的织工与绣娘少之又少, 翠鸟更是数量稀少。如今想做成这样的一身衣服可不容易,但我记得老太太年轻时是有两件这样的衣服的。”

“这东西比狐腋裘还要珍贵许多, 老太太愿意把这东西送给你们, 可见老太太有多疼你们, 万望你们两个以后好好孝顺老太太。”

听到林如海的话后,贾璋和黛玉连连点头称是。

三人聚了一会儿后,林家的宾客就到了。

林家的宾客没有杨阁老家里的宾客多,但来人都是林如海信重的好友以及林如海好友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