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6
个心愿能否实现,就只能看天意了。
在薛蝌的帮助下,薛姨妈很快就把宝钗的嫁妆打点齐全,做好了宝钗出嫁的全部准备。
她心里是很欢喜的。
毕竟在宝钗出嫁后,薛姨妈的心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又过了几日,薛蟠急匆匆地从京外回来参加宝钗的婚礼。
薛家人聚了一场,既是为薛蟠接风洗尘,也是为了多与宝钗聚会。
等宝钗嫁到荣国府后,一家人再想聚得这么全,就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
席间薛蟠张口就是张世兄带着他赚了多少银子,闭口就是他日后一定好好做生意,发财后会给宝钗撑腰,听得薛姨妈喜笑颜开的。
宝钗却不喜欢薛蟠的大话,更不想理薛蟠,遂只与他道:“哥哥出门在外,一定要多加小心才是。”
薛蟠见宝钗情致不高,说的话也扫兴,只觉妹妹瞧不起他。
他心里不高兴,心想宝钗飞到高枝儿上面后,就看不起他这个哥哥了。
但他好歹忍耐住了自己的臭脾气,没把那些不好听的话说出来。
自己劝自己道,他这妹妹马上就要出嫁了,他这个做兄长的也该宽宏大量些……
总不能在宝钗出嫁前还惹她生气,让她带着满肚子怒火出嫁吧?
待到三月十九良辰吉日,宝钗换了嫁衣,上了花轿,被装扮一新宝玉接到了荣国府完婚。
宝玉和宝钗拜了天地和长辈,然后被傧相送入洞房。
在二人坐定后,全福嬷嬷按照金陵旧例坐床撒帐,宝玉揭了盖头,与宝钗喝了交杯酒,如此才算礼成。
只是还没等到他们两个多说几句话呢,宝玉就被人叫出去招待客人去了。
而在宝玉离开后,袭人端着银丝面和四样小菜来奉承宝钗。
宝钗没拒绝袭人的好意,在袭人的伺候下,宝钗用膳漱口,换了衣裳,还发了赏钱给袭人让她沾沾喜气。
莺儿却和宝钗不一样,她心里是很讨厌袭人的,总觉得袭人不安好心,是她们家姑娘的头号敌人。
不过在袭人面前,莺儿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敌意。
她跟在宝钗身边耳濡目染这么多年,可不是什么蠢货,当然不会做出那么愚蠢的行为……
宝玉的婚礼正好就在休沐日,所以贾璋他也没错过宝玉的大婚。
但他和宝玉关系一般,因此只和几个关系好的勋贵子弟吃酒玩笑,并不像贾琏、叶荆、杨叔玉大婚时那样卖力帮忙应酬客人。
而黛玉她只坐了一会儿,就被邢夫人找借口遣返回鹤鸣苑休息去了。
邢夫人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好。
她儿媳妇怀孕了,可不能磕着碰着的!
想来老太太也不会怪罪她的,她就不信贾母不想让黛玉下去休息。
要知道,黛玉可不仅仅只是她的儿媳妇,她还是老太太的宝贝外孙女啊!
第二天,宝钗顺顺当当地给长辈们敬了茶。
只是,在给王夫人请安时,宝钗遇到了一点波折。
她的姨妈兼婆母王夫人拉着她的手,让她想主意救她出去。
就在宝钗不知所措时,几个老嬷嬷在外面喊道:“二太太,老太太吩咐您念经祈福的时辰到了!”
紧接着,宝钗被几位老嬷嬷请了出去,西大院小佛堂的檀木大门也被紧紧地关了起来。
宝钗的脸色有些白,她握着莺儿的手,好半天才缓过神来,心里却为王夫人感到可悲。
姨妈犯错,荣国府把姨妈关起来,对外说是祈福,这完全没错。
他们这么做既合乎家规,又保全了贾王两家的名声,本来也是问心无愧的事情。
可姨妈的处境如此艰难,宝玉他又怎能没有触动?
她在这府上住着的时候也曾劝过宝玉,让他为姨妈努力进取,可他根本就没听进去……
虽然说,姨妈这样的恶婆婆被关进佛堂,对她这个媳妇来说并非坏事,但宝玉他也太没有心肝了。
读书苦,科举难,人情往来劳心。
可大好儿郎又怎能因为这些困难,就忽视亲生母亲的处境?
宝钗因为大婚柔软起来的心又一次冷硬下来了。
她在心里默默想,宝玉这个人绝对是靠不住的。
姨妈都指望不上宝玉这个亲生儿子,她这个妻子又怎能相信宝玉这个丈夫值得依靠?
她还是早点生下亲生孩儿好生教养吧!
只求佛祖保佑,她孩儿的性情千万别像宝玉,否则她这辈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
在宝钗三朝回门后,薛蟠他又一次离开京城,和张德辉一起做买卖去了。
他笃信自己一定能发大财,又从家里拿走了五千两银子的本钱。
薛姨妈偏疼儿子,心里想着穷家富路,也没拒绝薛蟠的要求。
在薛蟠离开后,薛姨妈又百般用心地给薛蟠找媳妇。
世家勋戚的小姐不敢想,遮奢豪商与寒门小官家里的女孩儿还是敢想想的。
她琢磨着娶妻娶贤,这姑娘长得俊不俊俏倒不要紧,最要紧的还是贤淑能干,能辖制得住她们家蟠儿。
薛蝌自幼丧母,少年丧父,父母亲缘都淡薄,他心里对这件事也隐隐地有些伤感。
此时看到到薛姨妈为堂哥薛蟠的未来百般筹划,薛蝌心里十分羡慕。
不过这话,薛蝌没跟任何人提起。
他不想让旁人把他的真情实感当做奉承讨好,玷污了他的本心。
只是在行为上,薛蝌他主动帮薛姨妈跑了好几次腿,平日里对长房的杂事也颇为经心。
薛蝌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感谢薛姨妈对宝琴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是感念薛姨妈的一片慈母之心……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炎炎夏日。
黛玉怀孕,受不住冰,不过贾璋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在二月份发现黛玉怀孕时,他就命人在陶园背阴靠水的地方盖了一栋小楼。
如今到了夏天,他正好带着黛玉进去避暑。
可能是因为瑞雪兆丰年,今年朝中事情不多,所以杨宗祯和贾璋都不算太忙。
因此,贾璋在闲暇时间里不但能照顾黛玉,还能给几位兄弟侄儿补习。
贾琮上一科院试没考中,但他的名次很靠前,已经进了副榜。
今年院试,他是一定要下场一试的。
同样在上一科进了副榜,且年纪没到二十五岁的年轻族人还有贾芸和贾珞。
贾璋琢磨着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便把他们两个也塞进了贾琮的院试冲刺课堂里面补习。
除此之外,他还安排了识文断字的苏佐、黄柏两个监督几位小爷攻书。
黛玉看到小书房里头悬梁、锥刺股的几人,对贾璋道:“你日后一定是一个好爹爹。”
贾璋把她扶到窗边坐下,笑吟吟地看向她:“皎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