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9
,很是便宜。
在离开铁槛寺前,贾蓉又拿了银子,请家庙里的僧侣为贾珍做道场念往生经。
在安排好诸多杂事后,贾蓉才回京筹办起贾珍丧礼上的种种事宜。
因为贾璋和贾琏都是有职之人,无暇帮忙,所以贾母派贾琮、贾环两兄弟去东府帮衬帮衬贾蓉这个侄儿,以示宁荣二府兄弟之亲。
唯有宝玉,既不通俗务,又不晓世情,贾母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派他去宁府帮忙,省得他给贾蓉添乱。
除了贾琮、贾环两兄弟外,还有贾珖、贾珩、贾蔷等族人协助贾蓉办理丧事,因此贾蓉做事时井井有条,并没有什么忙乱的地方。
在绍治帝批复了丁忧折子后,贾蓉的清客写好了谢恩折子,贾蓉抄好后送至通政司,官面上的事情就算了了。
在这之后,他才安心地办起贾珍的七七大祭,做那哭丧守灵、接待宾客、收纳奠仪等事。
待到良辰吉日,他才破土出殡,路上又有老亲路祭,也算是贾珍这短短一生中,难得的风光时刻了。
在把贾珍葬到贾族墓园中后,贾蓉又结庐守丧,做了一副孝顺模样表演给世人看。
此中种种,暂不细表。
只说贾敬从玄真观回宁府将养,贾璋时常过去拜访自己这位伯父。
与此同时,他也在贾敬那里听到了贾珍去世的真相。
和贾璋猜想的差不多,贾珍这人果真是被贾敬大义灭亲,亲手送去见阎罗的。
而贾敬痛下杀手的原因超乎了贾璋的想象。
他本以为,贾敬大义灭亲,是因为贾珍流露出对贾蓉的仇恨与对纨绔生活的向往。
贾敬担心日后出事,这才提前痛下杀手的。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贾珍这贼子,竟然妄图弑父!
不过仔细琢磨琢磨,贾璋就寻思过来了。
也是,这些年来,贾珍能耐得住玄真观的清苦,主要是因为他既胆小,又没有彻底放弃希望。
他胆小,所以他没勇气自杀。
即便日子再清苦再难过,贾珍他也没有胆量撞柱悬梁。
他没彻底放弃希望,那是因为他还怀着等到贾敬去世后,他就回家作威作福的念头,所以心气儿才没断。
若非如此,贾珍这个膏粱子弟早就熬不住玄真观的清修生活了。
可问题是,贾敬日日导引养气,身体好得不得了。
贾珍他根本看不到贾敬去世的苗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贾珍心里终于生出一个不可见人的主意。
那就是,趁贾敬不备,一举弑父!
如此一来,贾敬因为“意外”去世,他贾珍也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回到京中作威作福了!
在五德中,忠孝可是排在前头的。
一旦贾敬去世,宁府就再也没人能压着他贾珍了。
就算贾蓉那个小崽子脑后长了反骨,不也得老老实实地跪下给他请安,叫他一声爹吗?
他斡旋的余地还很大。
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贾珍的豪赌彻底失败了。
贾敬发现了贾珍的计划,还成功反杀了贾珍。
所以,现在被埋进黄土的人不是贾敬,而是胆大包天的贾珍。
贾璋心想,如此父子相残,倒称得上一句人伦惨剧了。
但贾珍一点也不值得可怜。
任何人在选择豪赌前,都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贾珍都打算弑父了,难道还要指望贾敬顾惜父子之情,饶他一命吗?
那就太可笑了,贾敬从来什么优柔寡断之人,不可能留下妄图弑父的贼子的。
而且眼下贾敬还没死呢,贾珍就琢磨起这样恶毒打算了。
他日贾敬真死在贾珍前头,贾珍他岂不是要翻了天?
到时候,贾珍以父权辖制贾蓉,宁府岂不是永无宁日?
所以贾敬直接壮士断腕,命人给贾珍服食丹砂红丸送他归西,直接斩断了来日之乱,倒是一了百了,干脆利落。
贾璋心里颇为叹服,也十分警醒。
他日后定要好好教养菱哥儿,断然不能让菱哥儿他长成贾珍这样的逆子!
却说贾珍离世之后,尤氏娘家继母、妹妹纷纷上门来安慰尤氏,东府这边,倒也热闹了一番。
因为贾珍早早儿地被贾敬拎去玄真观受罪,那尤家姊妹过得还算清净。
有宁国府这棵大树可以依靠,基本上也没什么人敢欺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尤家母女三人。
贾蓉是天生的好色种子,见两位姨母好看,也曾偷觑过好几眼二姐、三姐。
不过有胡氏在,贾蓉就算有满腹的花花肠子,他也没处使。
胡氏乃武将人家的天之骄女,真论起来,贾蓉的弓马还没有他老婆娴熟。
因此,他每偷看二姐、三姐,胡氏就要炮制他一番,着实是让贾蓉苦不堪言。
偏生他又被胡氏辖制得死死的,心里既爱她娇蛮,又爱她一心向着自己。
所以就算被打得很惨,贾蓉也舍不得撒手,更舍不得跟自家老婆恩断义绝。
几次下来,贾蓉看见二姐、三姐就觉得自己浑身都痛,再也不敢偷看了。
胡氏嗤笑了一声。
偷看什么姨母,真是没得恶心。
她又不是不许贾蓉养小妾,只要嫡长子是她生的,她才不管贾蓉养了多少通房。
但是乱伦可不行,东府和东府的名声都是她孩儿日后的家产,她可不许贾蓉这厮败家破产,损害家声!
她对自己驭夫的手段很满意,对贾蓉的识趣儿也很满意,但对继母婆婆尤氏却很不满意。
她向来不喜欢她这继母婆婆尤氏。
这老女人明是春风,暗是刀剑,可没有什么好心眼儿。
也就是尤氏自己没儿子,若尤氏膝下有子息,说不定她们还要怎么斗呢。
当她不知道呢,那些使绊子的管事、勾引贾蓉的丫鬟都是尤氏在背后撺掇的。
若不是她装出一副心眼少的模样,她可套不出来这些底细。
所以胡氏对尤家母女三人也没什么好脸,也就是面对尤氏这个名义上的婆婆时,才会装模作样一番。
在她心里,什么老娘,什么二姨、三姨,又不是婆母尤氏的亲母亲、亲妹妹,她凭什么把她们当做正经长辈对待?
给她们脸,就叫她们一声;不给她们脸,她们又能拿自己怎么样!
是尤家不想要靠山了,还是尤氏这老封君当的不舒坦,不想继续享福了?
说句实在话,胡氏打心眼儿里就看不上这几个姓尤的女人。
不过,即便尤氏和胡氏关系非常一般,但表面上,两人依旧是极亲热的好婆媳。
尤氏是有一些小心思,但她绝不肯在表面上撕破了脸皮,害了自己养老大事。
胡氏则是顾念着东府的名声,所以只要尤氏不触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