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


个明君的好苗子(比他爹强多了)。

想毕,姚崇笑回说:“殿下高见。”

重润摆手说:“什么高见不高见,主要是太宗皇帝厉害,千古以来也就出了这么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

姚崇说:“殿下为太宗血脉后裔,理应守好李唐江山,防微杜渐才是。”

重润听了,叫人上茶,道:“姚公的茶水都喝完了,还不把茶壶提来?”宫女忙换上一壶新茶斟好,方退了下去。

这让姚崇有些吃不准,这太子殿下难道是要催自己走?正想着,就听太子道:“裹儿说你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与你说这一回,我算是见识到了。”

姚崇忙道:“谬赞谬赞,惭愧惭愧,老臣惶恐。”

重润笑道:“姚公,你不用怕,裹儿都不在意这些,我在意这些干嘛,都是为国做事,为百姓做事,俯仰对得起天地良心。

姚公,你博古通今,知道汉人为什么叫汉人吗?”

姚崇回道:“史书记载,汉初有人称齐人、楚人、秦人等,汉之后华夏皆称汉人。”

重润赞道:“姚公博学,正如你所言,两汉四百年,天下归心,人皆以汉自称。我与裹儿希望即便朝代更替,后世能以唐人自称。”

“朝代更替几个字,还望太子慎言。”姚崇道:“我大唐立国近百年,未必不如汉。且说自陛下登基以来,拨乱反正,百姓安居乐业,不出三五年,天下便大治。”

重润叹了一口气,道:“姚公有房杜之才,难道没看到大唐治世下面的隐忧?”

姚崇道:“愿闻其详。”

重润笑道:“我未向姚公问策,姚公倒问起孤来。”

姚崇脸上讪然一笑,道:“某鲁钝,还望太子殿下不吝赐教。”

重润道:“就拿姚公掌管的兵部来说,你也发现了,各府卫士不断逃亡的事情。”

“是,臣曾上书陛下,严查此事。”姚崇回道。

重润摇头,叹道:“府兵制支撑不了多久了。”

“啊?”姚崇惊讶了一声。

重润道:“大唐能够分给百姓的田地越来越少,均田不能长久,依托于均田的府兵也支撑不了不久。

大唐四周部族极多,必须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震慑。府兵不行,只能招募卫士。那军饷从哪里来?这又回到了赋税上面。昨日裹儿上了一份奏疏,姚公你也来看看。”

说着,重润起身从案上找到一份奏本,递给姚崇。姚崇忙起身接了,细看去,里面却是一页页统计的图表,文字极少,他却看得触目惊心。

“这……”姚崇心中发颤,土地兼并、百姓流亡、豪族隐藏户口、租调收入几乎停滞甚至有下降的迹象……再严重一点,那就是到了末世之相啊。

重润道:“若姚公这样的贤臣解决不了,指望后人,无异于放任事态发展。裹儿说你是个救时之相,姚公你要努力啊,孤觉得你有救世之相的潜质。”

姚崇尴尬道:“……殿下,臣还不是宰相。另外,臣能当个救时之相,已经心满意足。”

重润伸手拍了姚崇的肩膀,揶揄说:“姚公不要妄自菲薄,你可是有房杜之才。”

姚崇苦笑:“殿下不要打趣臣了,臣可禁不起。”

重润失笑,然后正色道:“裹儿先是大唐子女,再是李唐后裔,最后才是她自己,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又道:“姚公你善于应变,宋公守文持正。这些话我只和你说,可不敢和宋公说。

圣人说过看人要观其言而察其行。还有,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故而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姚崇起身拱手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臣受教了。”

重润问:“那你还要坚持让裹儿罢官回家吗?”

姚崇沉吟半响,道:“容臣再想想,再想想。”

重润闻言笑说:“这才算有点救世之相的肚量。”

姚崇:“……殿下又取笑臣了。”重润大笑。

送走姚崇后,重润想了想,这人放在兵部有些浪费人才,且他已任过一段时间兵部尚书,杨再思老迈气弱,不敢任事,不如两人都动一动。

想毕,重润先找了裹儿,问她的意见。裹儿想了想,回:“杨公压不住兵部,把魏公重新调回来任兵部尚书,杨再思改任中书令,再把姚崇任户部尚书。”

重润道:“好,我们与阿耶说一声。姚公对你有不同意见,你……你能应付来吧。”

裹儿不屑一笑,道:“就他?他要是对人不对事,那我就是看错了眼,岭南欢迎他。”

重润伏案大笑,说:“你还说他是名相呢?”裹儿冷呵一声。

子女携手而来,向李显请求此事,李显无有不应。他又找机会背着重润,悄悄对裹儿说:“姚崇要是给你穿小鞋,我饶不了他。这家伙和相王关系最好了。”

裹儿无奈一笑,回道:“阿耶,他也怕我向你告小状。”李显闻言讪讪一笑。

过了几日,朝廷就下了旨意,调动了三人的官职。从兵部尚书到户部尚书,算是升迁,宋璟过府恭喜他,暗中哨探他与太子说了什么。

这人从东宫回来后,便再没有与自己一道上书奏请罢安乐公主职,莫不是被说服了?宋璟心中纳罕。

问及此处,姚崇只捡了“芝兰当道,不得不锄”这一节说了。宋璟听了,也赞道:“太子之心胸有太宗之遗风。”

“那安乐公主呢?”赞完,宋璟又追问。

姚崇道:“我这就调去户部了,若发现安乐公主不法,定当上奏弹劾。”

宋璟冷笑一声:“她在圣人面前就几乎没出过错,你又能奈她何?”

姚崇忽然问:“你为什么反对安乐公主任职呢?”

宋璟眉头拧起,不解地看向姚崇,道:“你难道不知?还是没看过圣贤书?”

姚崇摇头说:“太子说,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我想跳出来再看。你我同朝为臣,经历类似,我观你,亦是拿镜子照我。同时,我也想弄明白太子是怎么想的。”

说着,姚崇伸手示意宋璟饮茶,接着道:“实话实说,我与太子交谈后,发现了一个问题。”

宋璟端着茶抿了一口,道:“什么问题?”

姚崇说:“太子殿下有自己的大志向,或者说这个大志向共同属于陛下、皇后、太子以及公主。这才是他们关系亲密的缘由,尤其是太子和公主。”

“什么大志向?”宋璟问。

姚崇回:“远迈强汉。”

宋璟:“太宗昔年以汉文帝为君王典范。”唐帝多从同为大一统王朝的汉朝上吸收经验教训。

姚崇吊起宋璟的兴趣,又一拍头,笑说:“扯远了,咱们继续说你,你为什么不同意安乐公主担任朝臣?”

宋璟道:“这不是明知故问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