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


眼泪飙升,哭嚎自己冤枉,到了最后,挣扎起身,追着弹劾他的官员,看着眼神的杀气,他当时是真想杀人。

就这样,朝堂上王家人、 窦家人双方最后撕扯到一起。

卫青、东方朔等不相干人士老实地站在角落里看戏,刘彻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看着。

卫青扯了扯东方朔的袖子,“东方朔,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他到底打不打算收拾田蚡?

东方朔弹了弹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除了谋反,田蚡做的哪件事陛下不知道,我看田蚡打的那么凶,不会是真的吧。”

卫青:“……丞相是陛下的亲舅舅,应该不会有事吧。”

东方朔斜了他一眼,“那些诸侯还是陛下的亲叔叔呢。”

卫青:……

东方朔淡定道:“……现在不会。”

“……”卫青嘴角微抽。

东方朔的意思是说将来会有事。

如东方朔猜测的那般,刘彻只是当庭训斥田蚡一番,并没有做出其他处置。

竖日,长安吏上奏,昨日弹劾田蚡的那名官员昨夜遭遇匪徒,一家人全部被杀,据说匪徒已经逃出长安,目前正在追捕。

前一天还弹劾田蚡造反,后一天就被全家灭口,凶手怎么看,似乎都与某人有关系。

消息一出,在有心人的传播下,很快就传遍长安城,长安百姓的唾沫星子快将丞相府给淹了。

窦婴、灌夫等人为官员喊冤,请求惩治田蚡,将田蚡撤职下狱。

对于这些事,刘瑶都是从身边的内侍、宫女听说的,刘彻、卫子夫他们肯定不会和她说这些。

听完大家的八卦,刘瑶小手捏着下巴,这些朝堂的弯弯绕绕,她果然不明白,阿父身为帝王应该痛斥手下参与造反,居然这次留下了田蚡,难道是因为担心皇太后?

田蚡那里也是这样猜测的,于是就又搜罗了一大堆东西送进长乐宫讨好皇太后。

刘彻之所以没对田蚡动手,一是因为之前田蚡的话,而是因为他需要田蚡收拾窦家,如果真从淮南王家里搜罗出田蚡造反的证据,诛九族也在所不惜。

……

此时刘安打听到长安的消息,为田蚡捏了一把汗,因为田蚡的罪名若是坐实了,他也不好过。

即使这样,也不能阻碍他想要谋反的决心,是故,他继续打探消息,一边继续打造兵器,收揽人才和将士,以备将来之用。

不过等他好不容易静下心,得知他的太子刘迁出了事,出城狩猎时遭遇猛兽袭击,受伤略重,一条腿差点废了,还好大夫保住了。

刘安连忙前去看望。

刘迁的院子此时已经来了不少人,大都是他的兄弟姐妹,淮南王妃正在里屋照顾刘迁,作为刘迁的胞妹,刘陵就代为招待这些人。

众人见刘安前来,连忙行礼。

刘安摆手,“太子怎么样? ”

刘陵率先起身,淡淡一笑,“阿父莫要担心,大夫说阿兄没事,修养两月就好了。”

“那就好!”刘安长舒一口气。

刘陵跟在他后面一起进屋,刘迁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见到刘安,意欲行礼,被刘安给制止了。

淮南王妃眼眶泛红,“王上快来说说他,都多大年纪了,居然还像个愣头青一般追着老虎,现在好了,伤成这样。”

说道最后,她使劲点了点刘迁的眉心。

刘迁吃力一笑,“阿母别说了,今天是意外,我也是想将那老虎猎下来送与阿父炼丹。”

“好孩子。”刘安心中一暖,大手握住刘迁的手,“现在好好养伤就是对我最大的孝顺了。”

“儿子明白。”刘迁轻声应道。

刘陵正欲说话,身边的婢女凑到她耳边说了一句,她悄无声息地退出人群,来屋外檐下走廊,一名五旬花白老者守在那里,看着她有些踌躇,“女君,太子的伤势有些异样,他这次不止伤到了腿,还伤到了肾囊,怕是会对子嗣有异……”

“……能养好吗?”刘陵愣了一下,蓦然攥紧了帕子。

老者压低声音:“肾囊乃男子身上最娇弱的部位,即使外面养好了,内里会不会有病根,也不好说。太子伤的严重,痊愈的可能性极低。”

刘陵阖眸深吸一口气。

老者与婢女不敢打扰。

须臾,就听刘陵开口,“此事暂时保密,不利于阿兄养伤,你尽力就好。”

老者松了一口气,“有女君这话,我也轻松了。”

等老者离开,刘陵目光看向院中长势茂盛的树冠,冷声道:“阿梦,派人看着他。”

“诺!”婢女低声应下。

半月后的一个清晨,淮南国都城寿春的官吏接到百姓报案,说是淮南王府的一名大夫醉酒溺死在河里……

因为对方是淮南王太子的医治大夫,早上奴仆没寻到人去诊脉,出府去找时,发现他已经身亡。

官吏查明后,当做意外结了案,刘陵也派人送了一些钱给其家人,大概是不想待在淮南这个伤心地,老大夫的家人将人下葬后,就变卖家产,去往其他郡国了。

刘陵见他们识相远离淮南,挑了挑眉,也就不再追究,就当是给阿兄积福了。

……

八月,金秋送爽,随着一场场秋雨,天也越来越凉,与此同时,长安城正在举行一场“盛会”。

陛下将要在长安城为长公主选侍读,不看家室、地位,只要品行良好、五岁到十岁的良家女孩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通过者还有金银奖励,最后三十人可进入皇宫参加考试,由长公主、陛下亲自监考。

说实话,长安吏接到这活后,心里有些忐忑,因为以他对长安的了解,别说女孩,五岁到十岁的男孩识字的都少。

告示贴出去后,长安百姓纷纷看热闹,好奇陛下能不能为长公主挑选适合的侍读。

刘瑶对此没有多少期待,毕竟古代识字率不做期待。

……

第一波考试,长安一百多坊一共有六百多名女孩参加,分成二十个考场,对于七八岁以上的孩子,监考的官吏还能轻松些,只要警惕她们作弊就行。

但是对于七八岁以下的,除了不作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有的孩子进考场就哭,有的孩子满院乱转,有的孩子拿着卷子揪着考官的胡子问答案……

总之,若问这次监考的官吏有什么感想,就是他们宁可去打匈奴,也不愿意给孩子监考了。

九月底,三十名女孩选了出来,刘瑶让人将她们的名字贴在告示栏中以作公告,还让人给她们做了一样的衣服和首饰,承诺这些都可以带回去,皇太后见状,也参与了进来,派人教她们礼仪,最起码到了考试当天不能出大错。

忙完这些,十月的第一天,三十名身穿粉色小襦裙的女孩跟着女官乖乖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