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


的新单于,他大汉朝中上下一心,他底气硬的很。

所以他让人加紧修筑朔方城的城防,防止匈奴的后续骚扰,尤其秋季,对于边陲百姓来说,是一场考验。

不过伊稚斜今年似乎没耐心,七月初的时候,沉默了半月的伊稚斜分别派遣三万骑兵入侵代郡、定襄、上郡,杀害、掳掠了数千边民。

刘彻虽然气,但是他暂时忍下去,否则会影响之后的大战。

匈奴如此频繁攻击边陲,就是为了试探大汉的实力,在此之前,要忍住。

他越是不还手,匈奴那边就越觉得大汉软弱可欺,觉得他将家底打空了。

等到匈奴洋洋得意,放松警惕时,再给他们雷霆一击。

……

七月中旬,朝堂热闹了起来,刘彻有意在张汤、公孙弘之间选一名御使大夫。

张汤与公孙弘这两人最近知道刘彻的心思后,一直在暗中较劲。

朝中多数人是支持公孙弘的,公孙弘支持以宽仁治国,而张汤则是想法相反,他一直主张矫枉必须过正,若是对不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犯罪就会变得十分猖狂。

因此在张汤任廷尉那些年,朝野许多人,无论是公卿还是巨富豪绅都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所以在听到消息后,许多大臣都有意支持公孙弘。

虽然公孙弘对待陛下也太过迎合,但是与张汤一比,就一下子优点多多。

为了给公孙弘造势,长安中关于张汤的恶名还有过往的那些经手大案又传的沸沸扬扬,在许多百姓心里,张汤已经成为夜叉阎王的代表,对孩童起到夜能止啼的效果。

东方朔听到直摇头,朝中的那些人怕是要做无用功,就不怕这是给张汤造势吗?

与他碰巧遇到,一同逛街的汲黯面色失落,他矜矜业业干了几十年,张汤、公孙弘都不如他,偏偏陛下选御使大夫时,压根没想到他。

东方朔见他面色不好,也不怕,笑道:“汲黯,你难道为张汤叫屈!”

汲黯神色一凛,横眉瞪眼道:“怎么可能!张汤用法太过严厉,他如果当了御使大夫,天下人如履薄冰,什么事都不敢做了。”

东方朔继续打趣,“那你赞成公孙弘了?”

汲黯撇嘴:“公孙弘伪善,也不行。”

“哦。这么说来,在你心里,我东方朔一定行了。”东方朔笑嘻嘻道。

“你?”汲黯停下脚步,上下打量他,认真道:“比起那两人,你确实要更好,最起码你敢说陛下。”

之前刘嫖养男宠的事情,公孙弘、汲黯都不敢开口,东方朔却敢执戟阻拦,他是满意的。

东方朔一听,佯装诚惶诚恐地向汲黯揖礼,“能得中大夫如此夸奖,是东方朔的荣幸。”

汲黯知道他在耍宝,无奈摇了摇头。

两人继续在街市游逛,等到了安静地方,汲黯最终问出自己的疑惑,“东方朔,陛下为什么不重用我?我就不能当御使大夫吗?”

他觉得自己能力也够,资历也够,也奉行做臣子的操守了,时刻对陛下进行直谏。

东方朔闻言,轻松一笑,并不打算回避这事,“汲黯,若是让你克制自己,成为张汤或者公孙弘就可以做御使大夫,甚至丞相,你会愿意吗?”

汲黯下颚微抬,灰白的胡须微微抖动,“不愿意,我与他们不是一路人。”

东方朔两手一摊,“我恰恰觉得,以你往日对陛下的言行,还能做到如此高位,已经说明陛下的胸怀、对你的满意。”

汲黯一时错愕,锁眉想了想,老实道:“我就是有些不服,毕竟我比他们要早。”

东方朔宽慰他:“看开点,这就叫有得有失!”

“说的也对。”汲黯渐渐平缓,想起御史大夫一事还未定论,随口问道:“你觉得陛下会用张汤还是公孙弘?”

“张汤!”东方朔语气肯定。

现在与匈奴开战在紧要时间,无论是威慑群臣还是做事,陛下更需要张汤。

第85章 花朝宴

如东方朔猜测的那般,八月底,张汤成为御使大夫。

元朔五年,开年不利,关中等地区发生严重的春旱。

旱灾对农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预计此次关中等地区,严重的的地方会直接绝收,百姓连树皮都没得啃,饥寒交迫,赈灾迫在眉睫。

刘彻将汲黯派下去赈灾。

汲黯眼里容不得沙子,做事有魄力,不用担心被地方官吏给欺瞒了。

汲黯也没有推辞,次日就出发了。

东方朔见状,也主动请缨赈灾。

刘彻也应允了,同时下诏,命令粮食富足、并无受灾、距离较近的巴蜀地区运送粮食送往关中地区赈济灾民。

刘瑶虽然不知道关中的春旱有多严重,但是刘彻急的口舌生疮,就知道有多少严重。

刘彻之所以着急上火,一者因为旱情严重,受灾百姓颇多,二者头疼国库的钱粮,百姓要救,可是匈奴也不能放过,他勤勤恳恳准备了三年,任何事都不能影响国策。

卫子夫看着他焦躁的样子,也心疼,但是她一个普通人,又不会施云布雨。

过往民间受灾,不曾见陛下这般焦急,现在这般样子,肯定到了紧要时期。

她想了想,命人将她的私库开了,开始清点钱财。

刘瑶见她这样,知道她的打算,想要为阿父和灾区出一分力,可以阿母的这点私库,怎么够。

“阿母!”刘瑶喊了她一声。

正在清点东西的卫子夫听到声音,转身看到她,温声一笑,“阿瑶怎么来了!”

“阿母,你这是?”刘瑶目带疑惑。

卫子夫起身,示意她上前,叹气道:“汉中旱情严重,听地方官吏说足有四十多个县受灾,陛下这些日子急成那样,我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尽些绵薄之力了。”

刘瑶捧起她的脸,认真道:“阿母良善,救济百姓,这是好事。”

“我做这些,不是图虚名。”卫子夫笑了笑。

刘瑶拉着她坐下,看了看满室的财宝,蹙了蹙眉,“阿母,你将这些东西都送给阿父,也不够。”

此次赈灾需要的钱财至少要一百万钱,这些顶多也就价值几万,其中许多东西需要折价才能谨记变现,这样的话就更亏了。

卫子夫:“我知道。知道这些能救不少人,我已经满足。”

刘瑶:“阿母,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你不用什么事都自己担着。”

卫子夫微微摇了摇头,“ 我已经号召后宫节俭,大家都纷纷响应,何必还要在这些事情上难为她们。”

“阿母,我说的是我。”刘瑶反手指了指自己,她也是一枚大大……富婆。

虽然她经常向刘彻要钱,不代表她没有钱。

“阿母知道你孝顺,但是身为女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