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3


内外最抢手的一条光棍,鲜衣怒马的少年将军,武勋郡王,年纪刚好,相貌英俊,并且还是摄政王的亲表弟。

所以这回轮到周元明躲到京郊大营不回来了。

谢让淡声道:“我不是要催你们,陵州来信,祖母病重。”

谢凤宁道:“祖母常年病重。”

“这回恐怕真不太好。”谢让说道。

有些事情还用问吗,原本老王氏那边,听说都开始收拾行李了,就等着进京当太皇太后了。

自从叶云岫登基的诏书一下,老王氏就病倒了,若不是谢让怕这个关头太忙,早早派了两名太医过去去,恐怕早就不行了。

谢让看了看谢凤宁和徐三泰,正色道:“你们两个自己商量好,若是祖母真不行了,未嫁女守孝一年,你们至少再等一年再成婚。”

“至于元明……”谢让沉吟了一下说道,“叫他给我回来,朝臣那边不少人建议新贵旧臣联姻,我看他就行。”

谢凤宁默默缩了下脖子,这下子,估计周元明更不敢回来了。

可还没容谢凤宁和徐三泰那边安排,十几日后,老王氏病故。次日早朝,摄政王请旨丁忧,女皇下旨夺情,但考虑祖制和孝道,允了他一个月假期回乡奔丧。

谢凤宁也得一起回去。这下子,徐三泰再着急也没用了,两人只能等一年后才能成婚。

于是叶云岫登基两月后,谢让一走,朝政便全都交到了叶云岫手里。

两人彼此都有点不放心。叶云岫担心谢家那些人,为此特意叫谢让挑了个最能虚张声势的老太监带上,而谢让临走前把朝政仔仔细细跟叶云岫交代了一便,她接触朝政的时间太短,并且百废待兴,许多事情琐碎难缠,他主要担心她耐不住性子生气。

“你放心,我不生气。”叶云岫笑道,“我是皇帝,谁让我生气,我就不让他好过。”

女皇陛下独自临朝第一天,宫人照例送上一盅温热的牛乳燕窝,叶云岫只喝了两口,却结结实实吃了几个扛饿的肉饺子,怡然步出紫宸殿,独自一人踏着未明的天色,上朝。

这一日事情似乎比往常格外的多,但凡能拿到早朝的事情,肯定也都不是小事,起码表面上看都十分重要。

叶云岫有理由怀疑那些朝臣就是故意的。

于是女皇端坐龙椅,把那些奏折全都收了来,不急不躁地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慢条斯理挑出几份来。她拿起其中一份奏折,叫近前的宦官:

“念。”

御前宦官的年纪可不小了,再说整日在御前的人,皇家威仪,素来都是四平八稳,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等他一字一句地把这份奏折读完,足足也过去了一炷香工夫。

“众卿有何高见?”女皇陛下淡声问道。

其实这份奏折洋洋洒洒不下几千字,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参奏淮南道某个知府宠妾灭妻,苛待发妻致使发妻投缳自缢。此事被人张扬出来,弄得影响恶劣。

写这份奏折的人三甲出身,那文章写得好,引经据典,纵论古今,遣词造句文采斐然,认为此事若不严惩,有辱斯文,败坏为官风气,败坏纲常,后果将是十分严重。

满朝文武一时也拿不准女皇陛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人心中还暗笑女皇果然不懂政事,这是自己不懂就让群臣廷议?

议就议呗,于是你一言我一语,都表达一下看法,反正朝臣们最不缺话说,有时这些朝臣论事不是基于是非对错,而是基于各自的立场,为了各自的立场,一句话就能争论半天。

叶云岫不置可否,也没做出什么裁决,指了指第二份奏折:“念。”

就这样,三份奏折读下来,一两个时辰就过去了,往常来说这个时候早就就该退朝了。

可上边皇帝不开口,朝臣们也只能继续撑着。大家素日上早朝已经习惯了,早起也没什么胃口,时间又紧,匆匆噎几口点心垫垫肚子,水都不敢喝,怕尿急弄个御前失仪。

可这么一来,皇帝坐着大家站着,武将还好,文臣可就够呛了,尤其那些年老体弱的文臣,从早晨出门来上朝,饿着肚子,几个时辰站下来早就体力不支了,摇摇欲坠,可还得硬撑着,御前失仪可不是闹着玩的。

眼看着女皇又伸手拿起了第四份奏折,朝臣们一个个叫苦不迭,肚子里把那写奏折的人咒骂了多少遍。

“众卿有何高见?”

此言一出,一片沉默,生怕多说一个字变成众矢之的,女王陛下再继续折腾下去。

几个熟悉她的近臣算是琢磨出味儿来了,徐三泰坦然出列,朗声道:“禀陛下,臣有看法。”

“说。”

徐三泰一本正经道:“陛下,臣是个武夫,生平没读过几卷书,臣怎么觉得这些奏折废话连篇,无病呻吟!是不是这写奏折的人太闲了,这要是用在战场上,什么事情都耽误光了。”

“臣也觉得。”俞虎出列说道,“一句话的事儿非要从岭南绕到辽北,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朝堂上嗡一声,尽管一个个精疲力竭,还是有人忍不住跳出来驳斥,武将说话也太粗鄙了,有辱斯文,武夫懂什么锦绣文章!

这时陈同升出列,朗声道:“陛下,臣以为汝南郡王说的未必对。”

陈同升可是玉峰寨一系的,他一开口,许多道目光顿时集中到他身上,还以为这回他能替文臣说句话呢。

却听见陈同升郎朗说道:“以臣之见,废话连篇之人不一定是太闲了,也许就是无能!”

“洪老大人以为呢?”叶云岫平淡地问了一句。

洪勉虽说年迈,可他有皇帝赐座,坐在那里都一脸倦色了,老先生估计也饿得来了脾气,捻着胡子骂道:“废话连篇,不知所云,尸位素餐,清谈误国!”

叶云岫轻轻一叹,淡声道:“众卿都看见了,不是朕不勤勉,委实是尔等太无能了。”

“臣等无能!”群臣纷纷躬身请罪,尤其写奏折那几位,跪地扣头面红耳赤,头都抬不起来。

叶云岫早就想整顿这种风气了,只是没找到机会。她登基上朝也没多久,还在学着处理政事,少有言语,不想在朝堂上让人觉得她给谢让掣肘。

也不知道古人是不是都这毛病,咬文嚼字,不论写文章还是阅读都慢慢悠悠的。时代不同,大家阅读的习惯不一样,对于叶云岫来说早已习惯了一目十行,文章是写来用的,本质上奏折就应该是个应用文,她需要快速提取重点并剔除无用信息,她身边的人也习惯了这一点,在叶云岫看来,罗燕的文章都比这些文人才子写得好。

每天奏折那么多,请给她最直截了当的信息。

当下叶云岫慢条斯理道:“朕今日也累了,不想再追究,从即日起,凡是送到朕面前的奏折超过五百字,想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