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6
了认领,按手印,领了月钱走了。
接下来是洒扫上的,管事的是辛婆子,这个婆子是个寡妇,很能吃苦耐劳,也是唯一一个来自西府的管事。
叫她婆子,其实和前头潘婆子一样,都是四十来岁而已,并没有那么老。如意平时称呼她辛婶子。
如意当着面,跟辛婆子算账:
“洒扫一共二十七个人,小丫鬟月钱二百,一共十人,一共两千钱。媳妇子一个月三百钱,一共十七人,一共五千一百钱。一起七千一百钱。”
“过年月例翻倍,那就是一万四千两百钱。”
“洒扫的冬天有五百钱炭补,在这个月发,一万三千五百钱,翻倍月例加补贴,也就是两万八千七百钱。”
同样是管事的,上夜的潘婆子每月除了月例,还有五百钱管事贴补,但是洒扫的,以及其他,都没有这项贴补,月例和当差的一样,只是分打赏的时候,可以多拿些。
辛婆子点头道:“如意姑娘算出来的,错不了。”
辛婆子不会写字,就提笔画圆,在圆圈上按个手印充数罢了。
因洒扫的钱少,且零碎,为了方便洒扫的放月钱,如意只称了十五两银子,数出了一万三千七百钱给辛婆子拿走。
然后是看空房子的,一共十五个人,除了看管承恩阁的如意是二等丫鬟月例一两,其余丫鬟婆子都是五百钱,一共八两,月例翻倍之后,共发出十六两银子。
接着是伺候花木的,一共十个人,每人月例都是五百钱,一共五两,月例翻倍发十两。
然后是饲养鸟兽祥瑞的,一共五人,都是行业高手,因而月例也高,月例都是一两,一共五两,月例翻倍,也是实发十两……
如意忙了一上午,终于把领出来的一百五十五两七百钱全部放出去了!
秋葵提着食盒来送中午饭,如意说道:“你先别摆饭,我好累啊,先休息一会。”
秋葵说道:“好啊,我把饭放在炉子上温着,如意姐姐就就熏笼上躺一会,我刚换过炭,那里暖和。”
如意从书桌后站起来,先去洗手——数了一上午的钱,手上全是银子和铜钱的味道!
从钱库里出来的基本都是流通了很久的旧钱,天知道什么人摸过!因而闻起来臭臭的。
如意用香胰子使劲搓手——反正香胰子是王嬷嬷的份例,随便用,不心疼。
如意洗了两盆温水,才把手洗干净了,又用了王嬷嬷的沤子壶,倒出一些沤子抹手,是一股淡雅的栀子花香,好闻!
如意把手放在鼻间,深吸一口气,香!
这时,身后响起了脚步声,如意闻着手掌栀子花香说道:“不是说好等会再摆饭吗?我先歇会。”
“要不你去炕上躺躺?”
是王嬷嬷!
如意吓一跳!赶紧回头行礼,“嬷嬷回来了。我怎么敢上炕呢,熏笼就挺好,刚换过炭。”
“嗯。”王嬷嬷坐在炕上东边的位置,脱了鞋子,歪在引枕上,还在腰腿上盖了个薄毯,看起来比如意还要累。
如意靠在熏笼上,让热气烘着有些僵硬的脖子,顿时觉得舒服多了。
王嬷嬷闭着眼睛,和她闲聊,“月钱放完了?”
如意说道:“双倍的月钱,连同各种补贴,都放出去了,大家都可以过个好年。”
王嬷嬷又问:“你不问我上午干什么去了吗?”
如意说道:“我听秋葵说,您打完八段锦后去了梅园。”
王嬷嬷说道:“你是懒驴上磨吗,抽一下,走一圈,问一句,答一句的。不要学那些没出息的鹦鹉,你既然去过东府议事厅支月钱,就应该猜得出我去梅园干嘛了。”
如意忙道:“大概是为了大小姐四个陪嫁丫鬟的事情……我听腊梅姐姐说,周夫人想塞进去一个自己人,给大小姐吃个水果,都想出病来了,今天就腊梅姐姐一个人理事,周夫人在养病。”
虽然王嬷嬷最终撮合了外甥女腊梅和年过半百的老男人来禄的婚事,但内心是反感这门婚事的,故,王嬷嬷也继续称呼外甥女为腊梅,不喜欢听见来禄家的这种话。
王嬷嬷说道:“没错,我一上午就是办成这事。我把周夫人房里的石榴加到四个陪嫁丫鬟里头去了。”
“啊?”如意大吃一惊,“这不太像您啊,您居然向周夫人让步了?这不可能,一定有什么利益交换吧。”
王嬷嬷笑道:“我可不能让周夫人把手伸到大小姐身上去。但是,周夫人毕竟是继母,女儿出嫁,她给的人一个都不要,外头怕是议论大小姐侍母不恭。我听花椒说,石榴这个姑娘还是不错的,老祖宗也喜欢她。她是咱们张家的家生子,她父母哥嫂都在翠微山国公爷墓地里看管祭屋祭田。”
“等石榴陪嫁到定国公府去,我就要大管家来禄把石榴的家人从翠微山放出来,去看管大小姐陪嫁的铺面房舍,全家的身契也都给大小姐,这样,石榴就是咱们大小姐的人了,以后全家人都是定国公府的家奴,跟周夫人有什么关系呢。我已经暗中跟石榴讲明白了,她全家有更好的前程,以后当然全心全意在定国公府当大小姐的臂膀。”
“只有能够为我所用,就是自己人,和她叫不叫水果没关系。”
小狐狸如意:“嬷嬷足智多谋,把对手变成盟友,佩服佩服!”
老狐狸王嬷嬷:“你不也猜中了吗?就是把石榴的利益绑在大小姐这边,小脑袋瓜挺好使。”
两只狐狸互相吹捧。
第六十三章 说美食如意赞亲娘,要练字丫鬟薅羊毛
老狐狸和小狐狸在炕上、熏笼上分别躺了一会,起来吃饭,秋葵忙把温在炉子里饭菜摆上去。
今天中午的菜有一道锅塌豆腐,王嬷嬷举筷吃了一口,皱着眉头说道:“都是锅塌豆腐,颐园大厨房没有你娘做的好吃。”
如意有些惊讶,“嬷嬷也吃过我娘做的大席?”
王嬷嬷说道:“前些日子东府钱库总管来钱的儿子摆周岁宴,我去赴宴了,就有这道菜,看起来一般,吃起来味道不错,没有用肉或者海鲜调味,外皮金黄有韧性,一个都没煎破,里头的豆腐嫩嫩滑滑的,却依然成型,不像豆腐脑似的散乱稀碎,吃起来满口豆腐香,没有豆腥味。”
“这个大厨房做的锅塌豆腐,用肉汤和海米提味了,盖过了豆腐香,豆腐嚼起来不如你娘做的幼滑,这到底是吃肉呢,还是吃豆腐。”
一旦说起母亲的厨艺,如意就不谦虚了,说道:“我娘嫌集市上现卖的豆腐做的不太行,她做大席,豆腐都是自己前天夜里自己动手现做的。”
“豆子也是亲自去集市挑,她就拿一颗豆子往嘴里这么一嚼。”
如意一边说,一边夹了松仁鸡丁里的松仁放在嘴里,夸张的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