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1


们两个长的如此相似,你怎么不惊讶啊?”

如意心道:完了,来不及了。

在场只有吉祥如意还有九指知道武安侯府和胭脂长生的亲戚关系,心下大惊!

其余人等都只看到两个“长生”,只是觉得有趣,纷纷道:

“真是奇遇,一个模子出来似的。”

“刚才我们三个都认错人了,以为是长生,胭脂还给他用棉花球堵耳朵呢。”

“可不是,如意还拍了他的肩膀。”

吉祥伸手阻止了少年靠近长生,说道:“这位公子,认错人是我们的不对。我弟弟他是无法回应你的,他……他生病了。”

九指也拦在长生前头,阻隔了少年的目光,“实在对不住,陌生人靠近他会慌张。”

少年这才发现长生木木的,晓得不是个正常人,就停下来脚步,说道:“原来如此,是我唐突了。”难怪会被那个姑娘用棉花团堵住耳朵,这个长生受不得刺激。

看来是个家教不错、有分寸、知礼的少年。

不过,九指不想和少年过多纠缠,连忙说道:“不耽误公子观灯了,我们告辞。”

言罢,牵着长生就走,吉祥对着少年拱了拱手,也走了。

其余鹅姐,如意娘胭脂见长生见陌生人紧张,便都不与少年多言,只是对着少年点点头告辞,都簇拥着长生匆匆离开了。

如意和吉祥故意留在后面,两人小声蛐蛐着说话。

吉祥问道:“那人是武安侯郑家人的吗?”

如意说道:“不晓得,还没来得及问——我也不敢问啊。”

吉祥点点头,说道:“武安侯府向来不想沾麻烦,九指一家也不会强行贴上去攀附,有一碗安生饭吃就成,今晚的风波过去就过去了,以后别提就是。”

如意说道:“我当然不会提,不过,鹅姐她们不知道九指一家和武安侯府的纠葛啊,今天看到一个和长生长的如此相似的少年,以后聊天的时候肯定会说起的。我又管不了别人的嘴。”

说的也是,吉祥也为难起来,说道:“那没办法,就等时间冲淡一切吧。”

众人继续过桥走百病,却不知身后那个少年一直远远的跟着他们呢!

那少年好奇啊,想知道和他长的相似的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碍于礼数,他又不好直接过去问人家,反正也要游玩的,就跟在众人身后玩。

至于为什么在游人如织的灯会里没跟丢,实则是如意在一大片白色衣服中穿着的大红猩猩毡实在太耀眼了啊!

如意个头高,万白丛中一点红,想跟丢都难!

在路过寿明寺、走上干石桥的时候,如意一行人和正在巡街的北城兵马司遇见了。

为首的依然是汪千户,汪千户带着五十人的队伍在什刹海这里巡逻。

只不过今晚他的马上还坐着一个差不多五岁的小男孩。小男孩穿的像个球似的,被汪千户搂在怀里稳稳的坐在马背上,一双大眼睛好奇的张望。

九指赶紧上前和汪千户打招呼,“汪千户过年好啊,又来巡街了,这位是大公子吧。”

汪千户在马上拱了拱手,“过年好,带着你家孩子们来走百病啊,走的好,走一走,把这病根儿去了才好。这是我儿子汪伯达,伯达,叫人,叫九指叔。”

小男孩奶声奶气的说道:“九指叔叔过年好。”

“真乖。”九指掏出一个红封递过去,“拿着买好吃的。”

汪千户虚推道:“这怎么好意思呢。”

九指叔说道:“给孩子的。”

小男孩接了红封,汪千户又掏出两个红封还礼,给九指的一双儿女。

九指忙道:“他们都不是小孩子了。”

汪千户笑道:“只要不成亲就还是孩子嘛,来,给孩子们的,都接着。”

胭脂道了谢,两个都收下,替木木的长生接了红封——因长生畏惧见到陌生人,所以长生一直远远被吉祥鹅姐如意娘三人围在旁边,并没有走上前去和汪千户打招呼。

九指和汪千户寒暄了两句,道了别,继续和众人过桥走百病。

这一幕都被远远跟着的少年看在眼里,他心想这个巡街的军官看起来认识这一行人,心中愈发好奇了。

他转为跟着巡街的汪千户走了一条街,汪千户下马,把马背上开始打盹的儿子汪伯达抱下来,交给手下抱回家睡去,他还要继续巡街。

乘着汪千户把儿子交代给手下时,少年赶紧靠近过去,向巡逻小队其中一个士兵打听消息:“这位军爷,请问刚才在干石桥上跟你家头儿说话的一行人是谁?”

说完,塞给士兵一角银子,士兵得了钱,反正又不是要保密的大事,就如实说道:“他们都是张家家奴,和我家汪千户说话的是张家看大门的统领九指。”

“九指?”少年说道:“好别致的名字。”

士兵说道:“他有九根手指,所以都叫他九指,据说是个硬茬,手指头是自己砍下来的。”

第八十六章 翻史书方知难破局,亲舅舅不想当乌龟

居然是张家人。

那少年得到了答案,心满意足,随着白色的人潮又走了走,希望能够见到万白丛中一点红、拍过他肩膀的姑娘,这样就能又看见和他相似的长生,但可惜,一直走到了下半夜,都没再碰见。

少年从车马行里牵走他寄存在这里的马,从北城的什刹海一直骑到了西城的鸣玉坊,来到了武安侯胡同,这里的胡同也只有一户人家,就是武安侯府郑家。

本书上一卷说过武安侯的来历,祖先是永乐大帝出兵靖难时期表现出色的武将,曾经多次把永乐大帝从沙场上救回来,靠着军功得了世袭罔替的侯爵爵位,家里有“奉天靖难”的丹书铁券。

后来,永乐大帝还将自己的宝贝公主下嫁到了武安侯府,郑家即是勋贵,也是外戚,家族比现在的张家还荣耀。

只是,如今历经各种沧桑巨变的武安侯府已经变得内敛稳重,见过太多的红极一时的勋贵、文武大臣们眨眼被抄家灭族,现在的武安侯府以自保、能够维持世袭罔替的侯爵爵位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是到了新春,大门的红漆也没有应景的重新刷过,油漆斑驳脱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巍峨的武安侯府占据了整整一条胡同,依然能够感受侯府从前的家族荣耀。

看门的小厮远远看到了少年骑马驰骋而来,赶紧打开门,让少年进去。

看门小厮都快哭了,说道:“世子爷,侯爷已经派人来追问小的好几回了,说世子怎么还不回家,要是再过一会世子还不回家,保不齐就亲自带人上街去找世子了。”

原来,这个少年正如吉祥如意猜测的那样,就是武安侯府郑家的人!

不仅如此,他还是武安侯世子郑纲——按照辈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