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0


其实就是捡漏,京城离宁夏太远了,还没等张公公带兵打过去,叛军就被边关的军官给攻克了,但是最大的功劳还得是张公公的。

一场仗没打,就胜利凯旋,班师回朝。

好话都爱听,张公公笑道:“你这小子,嘴巴比西瓜还甜,幸亏你品行正直,否则就是天生做佞臣的料。”

张公公带着三万远征军将叛贼安化王押解回京,虽说没有打仗,但张公公一路张贴榜文,安抚慌乱的百姓,要他们不要抛弃田地四处躲兵灾,好好耕作。

严惩乘机打劫百姓的乱军,肃清军纪,该砍头砍头,绝不留情。并做主宽恕了那些被叛军胁迫的人们,让他们各司其职,稳定时局。

恩威并施,奖惩分明。

故,宁夏这一带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在张永的一路安抚之下,居然没有耽误夏收和农耕,避免了作乱之后,必定会有□□的惨剧发生,拯救了无数苍生,张公公功不可没。

入夜,终于有了些凉爽的风,吉祥今晚负责看守叛贼首领安化王,他摸了摸怀里的沤子壶,今天是他和如意十六岁的生日。

两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在十二岁以前,每年的生日都一起过,简简单单吃碗长寿面,就长了一岁。

十六岁的生日没有面吃,就是冷馒头夹着一筷子疙瘩头咸菜,以及一碗面疙瘩汤。

其中面疙瘩汤还是赵铁柱拼尽全力从伙房里“抢”出来的给吉祥的。

还正应了如意娘那句话:赵铁柱这孩子,总有法子吃到饱饭。

想到一个月后就能吃上如意娘做的饭了,吉祥打起精神,埋头啃着冷馒头咸菜就着疙瘩汤,心想:如意这时候在吃什么呢?

千里之外的颐园大厨房,如意对着一碗红彤彤的汤面发问:“娘,这是什么东西?闻起来酸酸的,但不是醋味。”

因今天是如意十六岁生日,如意娘就提着食材和亲手擀出来的面条,托了颐园大厨房总管严婶子的关系,来到大厨房亲手给如意做了一碗长寿面——面条就得现煮,从家里煮好了提过来,面就坨了,不好吃。

如意娘从菜篮子拿出来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形状很像柿子的蔬果,“你鹅伯伯出海的时候,从海外带回来的一些蔬菜种子给了我——他晓得我喜欢吃的东西。”

“清明节之后,我就种在咱们四泉巷的院子里,结出来各种奇形怪状的蔬果,这是其中之一,因颜色形状都很像柿子,由海外来的洋玩意,我就叫它洋柿子。”

“这洋柿子汁水多,我试着用来做酸汤,放些糖,打个鸡蛋花进去,来中和酸味,喝起来清爽开胃。鹅姐,九指一家都喜欢喝这个汤,我就用洋柿子炒鸡蛋做了个卤子配面条吃,你尝尝。”

如意先吃了一口洋柿子鸡蛋手擀面,“哎哟,确实好吃!又酸又香。”

看如意吃面吃的很香的样子,一旁围观的严婶子对这个很好奇,喜欢做菜的人都对新鲜的食材都有探索的兴趣,如意娘就现做了一锅洋柿子鸡蛋汤,热情的邀请严婶子尝了尝。

严婶子喝了两口,也很喜欢,说道:“老祖宗最近苦夏,胃口不好,这洋柿子酸酸的开胃,你留下一个,我明天做给老祖宗试试。”

如意娘把菜篮子拿出来,“这东西生吃也可以,我摘了好些个,婶子随便挑。”

严婶子就挑了两个洋柿子,拿着一个,咬了一口,酸的眉毛都在抽搐,不过吃到第二口,慢慢适应了酸味就好多了。

如意娘说道:“我平日把这个当凉菜吃,切成片,撒一点糖就可以入口了。”

如意吃着碗里的,看着菜篮子里的,撒娇道:“娘,我也要吃洋柿子做的凉菜。”

如意娘就现切了两个洋柿子,一盘给如意,一盘给严婶子。

无论是洋柿子做的长寿面,还是做的小凉菜,如意全都吃干净了,连红艳艳的汤汁都喝了。

吃完了面,如意看着菜篮子里还剩下几个洋柿子,就要拿去分给胭脂红霞等人吃。

如意娘把菜篮子一并给她了,“最近天气热,洋柿子每天都有红的,我自己吃都吃不完,喜欢我就天天给你送。”

严婶子说道:“你记得留种子,大厨房里有种菜的暖房,冬天的时候有黄瓜韭菜,今天我预留下一块地,种一种这个洋柿子,也不晓得在暖棚里能不能活。”

如意送别母亲时,塞给她一封信,“依然是上次那个地址,在信封画个如意,选民信局日行一百里的价格。”

如意娘就把信放在袖子里的暗兜里,如意问道:“吉祥那边有消息吗?”

吉祥今天也十六岁了,这是他第一次出征,如意一直默默挂念着。

如意娘说道:“鹅姐夫隔三差五托关系打听,一有消息,我会托人告诉你的。”

如意拿着篮子,将洋柿子给熟人们分了分。

且说魏国公夫人去世,东府大少奶奶夏氏因二姐之死,十分悲伤,每天往返于东府和魏国公两府之间,天气又热,在魏国公夫人过了头七之后,夏氏就病了。

夏氏是当家主母,她这一病,身边的魏紫除了代为料理家务,还要抽空照顾满地跑的张瑶,十分吃力,分身乏术。

此时腊梅又还在凉爽的香山别院里照顾眼睛恢复光明的王嬷嬷休养身体,不得回东府。

这一下,好不容易理顺的东府又乱套了,就在周夫人自信满满以为老祖宗会让她重新执掌中馈时,万万没有想到,老祖宗居然要二小姐张言华回到了东府,暂时代大嫂夏氏管家。

周夫人只是短暂的失望了一下,然后就高兴起来了:老祖宗分明是有心栽培言华的意思啊!这是为了将来当魏国公夫人做准备。

自己生的女儿,周夫人认为言华的性格太骄纵、太倔强了,需要好好的磨一磨。

未出阁时,在家当千金小姐可以任性,一旦嫁为人妇,尤其是魏国公府这种百年豪门望族,族人成百甚至上千,就必须收一收性子,学会当一个宗妇。

张言华“临危受命”,一点不含糊,老祖宗一开口,她就当天就从梅园搬到了东府以前住的院子里,当然,梅园伺候的丫鬟婆子们也一并带到这里。

不过,只限于本就是东府出来的人,比如红霞。西府的人,例如胭脂,就继续留在梅园看房子。

仅仅是第一步,就让如意对张言华刮目相看。

如意和胭脂背地里聊张言华,“……这个二小姐平日里不显山露水,好像只晓得憨吃酣玩酣睡的,不像大小姐似的知书达理,也不像三小姐谨小慎微,可一旦做起事儿来,就看出心里还是很有成算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东西两府早就分家了,各家门,自家户,西府的人确实不好不少插手东府的事。这一开始,二小姐就站住了礼法。”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