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7


……”

张德华把张言华的手按在自己的小腹上,“又有了一个。”

正好红霞已经拿着解暑药丸进来了,听到了这个好消息,笑道:“还记得当年大小姐出嫁前夜几位小姐们喝酒玩酒令,是如意当令官,大小姐连抽了两张和牌,都是我抢着把酒令说出来了,一个是夫唱妇随真和合,另一个是三年抱两笑呵呵,还真的灵验了!”

得知大姐姐怀了第二胎,张言华不敢再任性了,就怕姐姐为她担心,伤了胎气。

张言华坐起来吃饭,说道:“这一胎是不是还不是闻不得荤腥?红霞,把这些荤菜都撤下去。”

可怜张言华此时不得不绝望的对命运低头了,还顾忌着姐姐的感受。

她其实并不是个任性骄纵的姑娘。

看着二妹妹懂事的样子,张德华越发难过,还不得不强打精神,给她讲如何在百年勋贵家族里当宗妇。

“……你刚嫁进去,肯定有不少人试探你的深浅,拿规矩来压你。这时候你要顶住,不要被这些人拿捏住了,服从规矩,但不要服人。纵使是你的丈夫,你也可以拿规矩反驳。”

“你的底气来自你的姓氏,太后娘娘曾经母仪天下十八年,你是太后娘娘的娘家侄女、明媒正娶的魏国公夫人,纵使魏国公也会忌惮你的身份。”

“你当了国公夫人,丈夫就不仅仅是丈夫了,不要拿平民百姓之家贤妻良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样会过的很惨。丈夫是你的伙伴,有时候也会是你的对手,实在不能举案齐眉,就不要强求了,就把魏国公夫人当一份差事来做……”

张德华爱妹心切,恨不得把脑子里的东西全部灌给二妹妹,脑子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有些话张言华听得懂,有些听不懂。

女子婚前婚后过得是两种日子,张德华最明白不过了,希望提前给二妹妹说一说,将来好有个准备,不像她,什么都要靠自己摸索,同时还要肩负孕育子嗣的重任,百年勋贵家族的宗妇就是很累人的差事啊。

离张言华出嫁还有半年,周夫人紧锣密鼓的为女儿备嫁妆,由于京城到南京路途遥远,类似床、家具什么粗笨的大家伙不好带,都要换成方便装箱的金银细软。

还有陪嫁的田地和房屋,远在京城,将来收租也不方便,周夫人就琢磨着都变卖了,换成了银钱,再交给女儿带到南京,在江南的地界重新购置田地和房产。

周夫人要出手的地产太多了,出的又急,要成交时,买家乘机压价,把周夫人气的够呛,索性不出了。

周夫人跟张言华说道:“我的地产一分二,分给你和你哥哥,就是买家见我着急出,翻脸压价,最终还是你吃亏,我就想着先不着急一口气都卖了。我慢慢的往外出,然后把银子一笔笔的给你捎过去,你在江南置办新的地产,细水长流的收租,将来这些都是你安生立本的本钱。女人任何时候都得有自己的钱,花起来趁手。”

张言华说了句“随便”,就继续对账,看账本,好像谈论的是别人的嫁妆。

周夫人见女儿忙个不停,连自己的嫁妆都不关心,就说道:“你订婚了,要把心思放在备嫁上。这主持中馈的差事就交还给你大嫂吧。你将来在南京魏国公府,还有几十年的漫长余生,你得为自己盘算啊。”

“你忙娘家的活,到处俭省,落下多少埋怨,只是不敢当面顶撞你就是了。俭省下来的钱都是官中的,你一个钱都带不走的。到头来,你一嫁出去,丰厚的钱库归你大嫂管,你能落到什么好处?为人做嫁衣罢了。”

张言华甩着脸子,“我乐意,大嫂挺着五个月大的肚子,让她好好安胎便是,等她平安产下孩子,出了月子,把身子养好了,我就交还中馈。”

“我已经答应远嫁南京,你们还想怎么样?嫁妆的事我万事不管,随便你们安排,我没兴趣。”

张言华的婚事由不得自己,只得任由家族安排,对备嫁更厌屋及乌,讨厌至极。

目前她唯一能够掌控的就是中馈,所以,能抓住一刻是一刻,让自己忙起来,没有时间去想那些未知的命运。

周夫人被压价的事情传出去了,西府崔夫人听了,很是为张言华惋惜:“这婚事其实早就定下了,只是因为魏国公才丧妻几个月就要再娶,说出去不好听,好歹等了一年才公布而已。”

“既如此,大嫂早就该把田地房产往外出,悄没声再派人去南京另外置办田地房产才是啊,怎么这点成算都没有,上花轿现扎耳朵眼,人家可不要乘机压价么?”

西府夫妻都是理财有道之人,西府侯爷说道:“干脆我们出钱,按照原价把大嫂要出手的地产都买下来吧。凑了钱,赶紧去江南置办田地,二侄女有这些房契地契当嫁妆,一来,嫁妆单子上好看,二来远嫁到南京也不愁钱花。”

崔夫人冷笑道:“就大哥大嫂的性格,咱们别说原价购入,就是高价买到手,她也觉得是咱们占了便宜。”

西府侯爷当然晓得东府夫妻的秉性,前年陆续借了五万两银子,从不提还钱的事,还是二侄女大兴俭省之法,再加上夏收把宝庆店经营有方,这才把钱还上了,否则这笔钱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西府侯爷说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咱们就在看二侄女的份上,就当帮她了。”

张言华是个硬气的好姑娘,一个姑娘家当家,居然把家里的债都还清了。

崔夫人也很喜欢这个二侄女,如今要远嫁南京……崔夫人叹道:“好吧,我去跟大嫂谈,都是为了二侄女,否则我才懒得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破事。”

崔夫人“屈尊”去了东府,周夫人虽然糊涂,但事关女儿的利益,不至于糊涂到底,就跟西府达成了交易,得了现银五万两。

有了银子,接下来是要去江南买田置房产,这种大宗的买卖,得要当地有名望的人出面帮忙,方不被人欺骗吃亏。

找谁呢?老祖宗少不得亲自修书一封,写信给外甥王延喆和外甥女王延林帮忙。

苏州王氏在江南是赫赫有名的书香门第,人家几百年的历史,比大明建国的日子还长,但王阁老这个侄女婿从来不给张家面子,只能靠王氏兄妹了。

这一代人,王延喆和西府二少爷张宗院关系很好,王延林今年已经嫁到苏州朱氏家族——又是一个书香望族。

苏州和南京很近,老祖宗觉得,张言华嫁到南京魏国公府之后,如果有苏州王氏和苏州朱氏当靠山,她的日子应该能够好过一点。

这就是姻亲关系的好处了,靠着血脉交融,形成一个个无形的关系网。人情社会,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都是靠一个个关系网来走动。

老祖宗提笔写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