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5
”
如意看着越发端庄美丽的胭脂,比红霞还漂亮,如意也担心这么美丽的花朵会被人盯上,心想如果胭脂能够出府,有武安侯府这颗大树庇佑当然比在颐园当丫鬟好。
但是……
如意说道:“张家当家人是老祖宗没错,但胭脂一家毕竟属于西府,西府的侯爷和侯夫人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是真管事,不像东府的侯爷侯夫人万事不管,大事靠老祖宗拿主意,家事靠二小姐和大少奶奶料理。”
“西府里外的事务都井井有条,侯爷主外,崔夫人主内,这些年来,老祖宗对西府很放心,一直不过问的事情。所以,胭脂一家的事情是越不了西府的侯爷和侯夫人的。”
郑纲忙问:“如意姑娘能够和西府侯夫人说一说此事么?”
如意说道:“为了胭脂一家的前途,我当然乐意去传话,只是……郑世子的意思就是武安侯的意思吗?”
方才如意还称呼他为“郑总旗”,现在改了称呼,叫做“郑世子”,这意思就是问郑纲到底能不能当家做主?给胭脂一家赎身是郑纲自己的意思呢,还是武安侯府在表态?
这个很重要,如果只是郑纲个人的意思,西府是不会跟他谈的。
郑纲说道:“原本我父亲还在犹豫,昨天长生的悬赏告示贴的满城都是,我父亲其实也派了武安侯府的人到处找长生,昨晚将马拐子捉拿归案之后,我回去跟我父亲说了想把外甥一家接走的打算,我父亲这回同意了,只要张家肯放人,武安侯府都会接纳亲人。”
老武安侯松了口,是因为他发现寻找长生闹得满城风雨,但是当年见过石家抄家灭族风波的人家都没有任何动静。
原来,五十二年过去了,除了自己这个血亲还在意此事,其他家族早就不记得了,无人在意。时间消磨了记忆,好几代人的更迭,往事已经模糊了。要不……试一试?
如意说道:“好,有郑世子这句准话,我愿替世子跟崔夫人传话。”
如意是个爽利人,当即就回去换了一身体面的衣服,去了西府二门。
她本就是西府的人,又在老祖宗那里伺候,人比衣服还体面,很顺利的见到了崔夫人。
当家主母过年的时候很忙的,外头一堆等着回事的管事媳妇,如意就不拐弯抹角了,直接道明了来意,“……如今九指得了心疾,一度晕倒在澡堂,差点把长生给丢了。长生又一直是那个样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
“家里两个病人,胭脂又在颐园里当差,再说她是个姑娘家,即使不干颐园的差事了,专门照顾家里,她也照顾不了两个有病的男人啊。”
“所以,武安侯府想把胭脂全家接出去,如此,两个病人有所养,胭脂未来也有个依靠。咱们侯府有什么条件,只管提便是,武安侯府成心想赎。”
崔夫人想了想,说道:“侯府往外放一户人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何况胭脂是伺候老祖宗的丫鬟,就是一分身价银子都不要放出去也成,咱们侯府又不缺这些银子使。”
如意连忙吹风拍马道:“夫人治家有道,西府钱库丰盈,别说我们这些下人了,就是老祖宗也赞不绝口的。”
好话当然爱听,但崔夫人并不是几句好话就能说动的人,她蹙眉说道:“不是我不肯放人,这事有些难办。胭脂的母亲是先头侯夫人孙氏带过来的陪嫁丫鬟,我是继室,若管先头原配的事,总感觉不妥,别人会闲话的。”
其实崔夫人也不想养着胭脂一家人,毕竟是原配带来的“包袱”,她一点都不想背啊。这些年,随着会昌侯孙家的没落,崔夫人这个公主之女几乎把原配孙夫人存在过的痕迹都消除了,可这个包袱不是她想甩就甩的。
如意说道:“论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孙夫人的陪嫁丫鬟嫁给了西府的家生子九指,她所生的孩子胭脂长生当然也是西府家生子,陪嫁丫鬟早就去世了,他们一家三口都是西府家生子,夫人是西府当家主母,当然都归夫人管,别人可没有理由在一旁置喙。”
话虽如此,但崔夫人不想担当这个责任,虽是石家被抄家灭族是五十二年前的旧事了,但万一……小心驶得万年船。
崔夫人说道:“你看外头那些等着回事的人,我上午忙得很,下午等老祖宗歇了中觉起来,你跟我一起去颐园松鹤堂,要老祖宗定夺此事,只要老祖宗点了头,我这里绝无二话,立马给办了。”
崔夫人心想:只要是老祖宗同意了,之后无论好歹都与我无关。
如意忙道:“好,我下午过来找夫人。”
说完,如意就有了主意,立刻打点了一份重礼,叫上吉祥,一起骑马去了石老娘胡同,去找来寿家的。
来寿家的平日在松鹤堂陪伴老祖宗,但从小年开始就回家准备过年了,如意就来家里找她。
一路上,如意才有空把郑纲要接走胭脂一家的事情告诉了吉祥,“……你们家和来寿家的来往密切,你爹帮她赚大钱,你还给她孙子指了走武举这条路,在她这里你的面子大,得说动她,要她下午帮忙在老祖宗那里帮腔,老祖宗最听来寿家的话了。”
能帮到胭脂一家,吉祥当然乐意。
一见来寿家的,如意嘴巴就甜的很,“青天大老娘,我和吉祥提前给您拜年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送厚礼高人请出山,现口才张家得承诺
以往吉祥如意给来寿家的拜年都在开年正月,今天腊月二十九,确实算是拜早年。
来寿家的孙子官哥儿从去年开始习武,院子里有石锁和箭耙子,当然,读书也没扔下,毕竟考武举是要写策论的,得文武双全。
来寿家的依然怕冷,请他们两个在暖阁里坐着说话。
吉祥留了个心眼,看到箭靶,就把官哥儿招呼出来,亲手教射箭,没有进去坐。
来寿家的很高兴,叮嘱大孙子:“官哥儿,这可是总旗大人啊,官爷手把手教你,你得好好学。”
官哥儿乖巧的应下了,跟着吉祥射箭。
暖阁里,见如意开口就请她“出山”,来寿家的就端着茶碗笑道:“那长生不是找到了吗?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一夜之间,所有悬赏榜文都撕下来了。不过,有孩子的人家都警醒起来,出门都不准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就连来寿家的也叮嘱儿子儿媳,倘若官哥儿出去耍,身边至少跟着两个护院家丁,就怕遇到拐子。
如意说道:“九指秋胡戏的出身来历,您作为曾经的西府大管家娘子,心里是清楚的,否则当年九指秋胡妻去世时,您也不会破例给了他家二十两烧埋银子。”
来寿家的见如意点破了往事,也就不装了,“他秋胡戏是石家后人,石家已经灭族,但她外祖家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