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4
“增派多少援军,由何人统领?”
“臣以为援军至少要十万。”高太尉道。
其余人也点头,此时他们也顾不上要消耗多少国力了,保住梁国江山才是最要紧的。
很快有大臣建议,“可以从京畿抽调五万南、北军,再从陇西、北地两郡各抽调三万兵力,这两郡离得最近,”
这个建议很中肯,原本没什么好说的,司马维却道:“京畿周边总共也就八万兵力,一下抽调走五万,对长安是不是……”
后面声音消失,众人却意会到了未尽之意,要是前线失守,长安兵力不够的话,所有人都危险了。
崔司徒偏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飞快闪过一道厉色,却没说什么,跪坐在他身后的大臣淳于敏愤怒地伸出手指着司马维,“你什么意思?”
司马维:“我只是防患于未然,长安是国都,自然要以长安为重。”
“我看你分明是有自己的私心。”
司马维:“我只有一片效忠陛下,效忠大梁……”
“行了,什么时候了还在打嘴仗,议事要紧。”崔司徒中断了二人的争执。
经过一番拉扯,梁帝最终决定先派三万北军和五万地方军去支援中卫,后续再从兖州征调五万兵力。
兖州离得远,这般情况下,自然是援军越多越近,越早支援中卫才好,可梁帝分明是将司马维的话听进去了。
崔司徒道:“援军从长安出发,抵达中卫也需半月,军情如火情,陛下不如修书一封加急送往凉州侯手上,请他先领凉州军去救。”
此提议一出,众人都十分赞同。
“去年就是靠凉州军及时救援才夺回了城池。”有人下意识道。
他声音不大,偏这时殿内突然安静了瞬,众人便都听见了。
一时间,所有人的脸色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眼神下意识避开梁帝。
气氛忽的诡异起来。
就在这份安静中,众人听到司马维冷笑了声,“说来也奇怪,匈奴不去攻家门口的凉州,反而绕路来攻中卫。”
他这话分明在暗指凉州跟匈奴有什么勾结。
淳于敏再也忍不住站起了身,“司马维,你在阴阳怪气什么?”
司马维一脸坦然地道:“我只是在说发生的事实。”
为什么不攻凉州攻中卫,你心里没点数吗?淳于敏恨恨地想。
“议事就议事,你这样子成何体统。”崔司徒斥了淳于敏一句,转而朝司马维道,“匈奴大军必定不止一路,或许早已兵临凉州了,只是路途遥远军报暂未抵达而已,你是陛下的肱股之臣,更当慎言。”
崔司徒一发话,司马维也不好继续编排了,不着痕迹地看了上头的梁帝一眼。
除了增兵,何人统帅也是个问题。
“周侯勇武,威望能服人,不如由他当任大将军?”淳于敏道。
周侯即周纪,周琼之子,自五十年前随太祖起t兵,为梁国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周家世代掌军,周纪当年亦随父征战沙场多年,这些年一直统领着北军,实战经验丰富,是当今最有威望的老将,若他来当大将军,应该没有将士不服。
不少人点头以示赞同。
赵雍却忽然出座,“陛下,周老将军年事已高,将近七旬,恐怕不妥。”
“周老将军年纪虽大,身体还硬朗着。”淳于敏反驳。
“打战夙兴夜寐,周老将军这般年纪,怎可叫他再受此累,再者刀剑无眼,有个万一,教陛下于心何忍,我大梁这么多将士,非要逼个七旬老人上战场?”
淳于敏只觉他在强词夺理,气红了脸,“周老将军只需把控大局,何须他亲自上阵杀敌,凉州侯也近七旬,却能领凉州军击退匈奴,可见领兵作战跟年龄无关。”
赵雍听到这话,嘴角闪过一个短促的笑。
本来他还怕其余人也站出来反对自己,有了淳于敏这句话,再多人相劝都没用了,哼!
果然,吵了片刻,梁帝最终开口了,“赵卿说得不错,周纪年事已高,还是叫他安享晚年吧,你们重新推举个得用的。”
淳于敏不可置信地看了眼皇帝,最终却只能颓然地垂下眼,后面他也不说话了,任由朝臣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耳边嘈嘈杂杂,他却莫名想起桓均。
他比桓均空长几岁,二人都拜师在大儒崔呈门下,在他书屋中读过书,入朝后意见颇为相合,很有几分交情。
当初他得知桓均竟要主动离开长安去南边任职,还劝了几句,当时桓均问他:“你以为司马维所献赈灾之策如何?”
他当时答不上话,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事。
桓均又道:“皇帝同意了,百官也同意了。”
他有些狼狈地移开了视线。
“长安已无我展翅之日。”桓均最后道。
淳于敏现在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了,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朝堂上这些人为了各自的算计,一点点蚕食大梁江山。
议到最后,梁帝最终决定委任关内侯何炀为大将军,又选了左右将军,分别是周纪之子周泓,赵雍之弟赵卞。
周泓在北军任中尉,弃了周纪不用,折中之后让他儿子统领北军。
赵雍跟赵贞是堂兄弟,赵贞被贬后,赵氏一族就变成了赵雍独大。
赵家其他人虽没过错,可赵贞之事让整个赵氏一族蒙羞,赵雍选择逢迎皇帝,后面果然得到了重用。
赵氏一族现在的地位全靠皇帝心情,要是能在战场上立功,日后自可扶摇直上。
危机,是危也是机。
任命左右将军时,有人提到谢绍,说他前年跟匈奴交过手,还胜了匈奴人,这一年在平定鄂州叛乱中表现也十分不错,不如派他去对付匈奴人,却被赵雍否决了。
“他那次才多少人,跟现在相比不过是过家家而已,至于平叛,不过是一群没多少战力的流民,他领着朝廷精锐,平定不了叛乱才要治罪。”
谢绍虽姓谢,却与朝中谢氏并无关系,没有人为他说话,他自身威望又不足以叫皇帝和百官们对他另眼相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诏书很快颁布下来。
周纪听到自己居然被皇帝因“年事已高”这个理由弃用了,当即披甲进宫求见皇帝。
“陛下,臣耳不聋眼不花,拿得动刀杀得了敌,能再为大梁征战十年!”他一被侍中引进南书房便“铿”地一声跪了下来,昂起的虎目决心满满。
梁帝快步起身过来,亲自扶起他的胳膊,“爱卿这是作何,快快请起。”
周纪不动。
梁帝松开手,“朕没记错的话,爱卿都七十岁了吧,你这般年纪,再叫你为国操劳,若有个万一,教朕于心何忍。”
周纪胸中满腔热血,“臣为武将,此一生惟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