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6




但要换成这类嵌合类的木制配件,相互平衡相互制约。

所以结果不用多想。

如夏泗等人想的那般,名额最后落在洪老爷子身上没人有异议。

程经这会也直接说清了工资福利,“暂时只能按临时工来算,年节假没福利,单位也没法安排住处,工资一个月十五块五毛,要是干起来了最多半年转正,要是干不起来说散随时都有可能散。”

临时工的待遇是真不好,住房没福利没,看着人家过节过年拎着福利回,他们就得空着手回家。

但对于一个乡下人来说,一个月十五块五那一年就是一百八十多!

相当于一个人能挣一家人的钱!

“行行,反正大队离公社不远,我天天往还就是,不麻烦。”洪老爷子笑得眯眼,没想到他都这么一大把年纪居然还能混到一份工作。

回家住也好,这样他待在家里还能继续教教儿孙们木活的手艺。

原先家里人都要干活,再加上学门技术好像也没什么作用,家里有他会木活了,再多几个又没活干,那不相当于白折腾了?

现在不同了。

有门技术在身,迟早有机会有出路。

看看他,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还不是因为技术在身被选上了?

而且他这个活要是干得好,以后还能给家里子孙接班,要是他们没拿得出手的技术,他都不好提。

正好天天往还,晚上还能在家教教子孙,也不觉得累。

再累又怎么可能比下地干活累?

“也成,到时候借牛车接送也方便。”洪家大儿子开口,大队离公社是不远,但天天靠双腿走也挺累,还不是走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时间一长老人家哪里受得了。

干脆借大队的牛车接送,也不白借,花点钱也行。

爹一个月挣那么多,花点钱让他轻松些也是应该的。

“这你们安排。”程经没掺和这些事,心里只着急什么时候自行车能做好,“木匠和维修都招齐了,弟妹你估摸着什么时候能做好?”

“先等洪大爷将这些配件做齐。”姜双双拿出一沓图稿,百来个配件记得清清楚楚,她问:“先不修改,按着上面的要求来,什么时候能做出来?”

修还是得修,不过可以往后推一推。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看到成品,才好继续往下走。

洪老爷子接过来仔细看了看,“三到五天,我要扛得住三天怎么都能做出来,但我年纪大了怕熬不了夜,时间就会长一些。”

“那可不能熬。”姜双双说着,“你想要长时间接手就得好好顾着身子,不然你倒下了就成其他人结伴了。”

“对对,阿爷你可千万别熬。”洪洮连连点头,决定这几天盯着阿爷休息,一顿饱和顿顿饱他还是懂得的。

“那就请两位老爷子一块。”多两天熊猫都不愿意等,他宁愿自己掏腰包,“就按一块钱的工钱请另外两位老爷子帮忙,争取早点弄出来。”

来钱的活,谁不乐意接?

有三位老爷子一同出手,两三天的工夫就能将配件弄出来。

程经眼巴巴看着,“弄出来后呢?”

“弄出来就让姐夫自个摸索呗。”姜双双说着,“实在是弄不明白再带着配件来部队找我,我亲自教。”

没错,她得走了。

本来就是过来看一眼,确定大姐的情况后就得跟着回部队。

程同志本来就是接到任务赶回来,根本没法在大队长时间逗留,两人已经决定明天就告辞离开。

“走吧走吧。”姜欢欢却一点都不难过,“等我想你了就去找你玩,老家回不来,咱们姐妹离得这么近肯定能常见面。”

她可是个很知足的人。

二妹没来之前,她都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家人。

可现在和二妹不过离两三个小时的车程,真要想她了,直接去大队长那开个介绍信就出门,说走就能走。

所以,分开对于她来说真不算难过。

只要想就能见到面,有什么好难过。

然而……并不是这样,晚上还洒脱的姜欢欢在第二天上午送别二妹时,哭的那叫一个惊天动地。

“呜呜呜,你别走嘛,姐姐舍不得你呜呜呜,咱们说好要睡一个被窝呜呜,你都还没跟我睡怎么就能这么走了呢呜呜呜……”

姜欢欢双手紧紧搂着双双,埋头就在她怀里嚎啕大哭。

姜双双听得是一头黑线,还能感觉到泪水浸透了她的衣服,肩膀处明显有湿润感,要知道她穿得还是一件稍厚的棉衣,这么厚都能浸透,足以可见大姐哭得有多厉害!

她最怕的就是离开哭送的场景。

实在是受不了,赶紧小心翼翼将人推到姐夫的怀里,然后扯着程同志转头就跑,“快快,咱们赶紧走!”

再不走,她被大姐哭得头都要炸了。

偏偏大姐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小的,骂不能骂打不能打,那只能赶紧跑了!

第108章

姜双双两人一走也不是光着手就走。

从他们来的第一天起, 冯大妈就琢磨着要给他们带些什么东西回去,人家一寄寄那么大的箱子过来,他们总不能心安理得的光收着吧?

更别说后来欢欢怀孕, 她二妹又在供销社买了不少物件回来。

所以冯大妈早就备着了,准备的物件虽然不值多少钱但也都是精心准备的,一些腌菜酱菜、一些土特产以及家里小子在山上弄来的一些物件。

足足准备了两大筐, 就等着他们离开时带上。

原先就觉得不够, 但家里实在是拿不出其他好东西了。

更别说人家还为二川弄了一份工作, 这份人情反而欠的更多, 离开时欢欢那丫头哭个不停,其他人倒是热情邀请, 欢迎以后他们常来玩又说反正离得近到时候弄到什么物件就给他们直接送过去, 彼此一定要多多来往。

冯大妈甚至想着以后隔半个月就给这小两口送回菜, 两个年轻人以前都没下过地,就算有院子估计也不擅长种菜。

正好他们这边的自留地多种一些, 十天半个月就送一回。

麻烦是麻烦了一些, 但这份情可不光光是这点麻烦就能还得上的。

现在整个大队谁不羡慕他们冯家?

原先那些人私底下还笑,说是她家二川娶了一个城里的知青, 以后政策一变媳妇肯定抛下他直接回了城。

要不就是嘴上调侃着,说什么娶了一个城里姑娘说不准连带着他以后也会成为城里人, 也多亏了他想的长远提前下了手。

别看说是这么说,但其实不少人在背后看笑话呢。

笑欢欢一个城里姑娘为什么会愿意嫁给一个乡下小子?还不是因为她娘家靠不住又不想吃苦,先傍着一个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