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3


“我看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这下毛椿象是彻底慌了神,丈夫还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崩溃之下她终于拨通了儿子汪平锦的电话号码。

得知父亲摔断了腿、家里还出了这么多事,汪平锦立即请假,着急忙慌地赶回家。

他来到医院,看着病床上父亲和坐在床边掩面哭泣的母亲,心里又着急又郁闷:

“妈,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们就一直瞒着我?”

“大伯的鬼魂出现快两年了,为啥不告诉我?!”

毛椿象抹着眼泪,“你忙啊儿子,你爸不让我说,怕耽误你的工作。”

“本来去年春节,我想着等你回家过年的时候,和你说道说道这件事,让你劝劝你爸,可你又没有回家;

我寻思这么久过去了,你大伯除了吓吓我们,确实也没做什么特别过分的事,就又把这事儿憋回去了……”

谁成想,汪顺利就差点丢了性命。

汪平锦闻言,也再说不出指责父母的话。

于是他开始到处寻找南城知名的神婆大师,请他们来家里看事作法。

但请来的师父都对他大伯的鬼魂束手无策。

甚至还有想要强行驱鬼的师父,反被鬼魂冲撞,受了伤。

连续吓跑了几位神婆灵媒,可以见得他大伯的鬼魂有多凶狠!

尤其是他父亲汪顺利自打在橡树林里昏厥后,一直没有苏醒,大师们说他爹是被鬼吓掉了魂儿。

一时间汪平锦急得上火,嘴上冒了好几粒大水泡。

终于在昨日,他打听到了赵婷婷和虞妗妗这两位师父很有名。

汪平锦先联系了赵婷婷,毕竟前者据说是从事灵媒多年的神婆。

可惜赵婷婷目前并不在南城,去了她师父的所在地进修。

但从这位赵婷婷大师的口中,汪平锦再一次听到了虞妗妗的名字:

‘你去旧巷请虞大师看看吧,如果她也解决不了,南城怕是没人能处理你家的事。’

故而汪平锦才会如此火急火燎,大早上地打车来到旧巷求助,他是真的担心父亲再昏迷下去,身体会出问题。

“喝口水。”

注意到青年上火干到起皮的嘴角,祝檀湘从屋里拿了一次性杯子,接了一杯温水,放在汪平锦的面前。

汪平锦感激笑笑:“谢谢大师。”

听完他的讲述,虞妗妗抓住了其中的一些重点,询问道:“照你这么说,你大伯和你父亲之间的矛盾,主要源自于你奶奶的偏心?”

“我有点好奇得偏心你父亲到什么程度,才会让做兄长的如此记恨,死后都要化成厉鬼纠缠不休。”沉吟片刻她问道:“还有,你大伯既然有孩子,为何出了这种事你没有去找他的家人?”

汪平锦先回答了前一个问题。

“我奶是我十岁那年去世的,小的时候逢年过节,她老人家就会躲在房间里哭,从长辈的口中我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大伯,只是他早些年就和家里断了关系,分出去单过了。”

年幼的时候汪平锦很不喜欢这个只存在于家人口中的大伯。

因为在他记忆中,父母为数不多的争执以及奶奶每次伤心,都会提到这位大伯。

等他知事能分辨些是非,渐渐又能理解大伯为何那么绝情。

汪顺利今年49岁,是75年出生的孩子,而他哥哥汪建设足足比他大了13岁。

那个年代社会还没开放,汪建设出生的时候正赶上生产队搞建设,他名字的来源就是这里。

汪父汪母是非常传统的庄稼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每年田地里的秋收春作。

再加上汪家那时贫穷,汪建设从六七岁起,就要帮着家里上山割猪草、捡拾柴火。

今年的衣服到了明年缝了又补,一年到头,也就春节能尝尝荤腥。

他们村里有知青当老师,每半年交一次钱,就能去读小学。

汪父汪母把汪建设送到学校,读到小学三年级,便供不起了。

其实也不是供不起,而是在夫妻俩的观念里,读再多的书都不顶用。

看看村里那些知青,哪个不是文绉绉得好有文化,干起活儿来,挣的工分都难能养活自己。

能让孩子会认些字儿、不至于是个两眼一抹黑的文盲,就够用了。

省下来的时间汪建设可以去地里收庄稼,去晒场看麦子,交给学校的钱到了年底也多扯两尺布,多割半斤肉。

怎么看,不继续读的性价比都比接着读要高很多。

只是他们提出这件事时,向来乖巧懂事的儿子一反常态,哀求说自己想读书。

汪父汪母不能理解。

村里的小孩儿不都是讨厌去学校吗?

一个个提到上学读书就鬼哭狼嚎,恨不得整天逃学跑去后山野着玩,偏生他家孩子不一样?

去给汪建设办理退学的时候,教他的知青老师很震惊,多番劝说:

“刘姐,建设真是我在咱村教过的孩子里,最适合读书的一个,他算数比很多高年级学生都厉害,认字又快又勤。”

“况且小孩子愿意读书上进是天大的好事,你和汪大哥再考虑考虑吧,这么好的苗子不读书,可惜了。”

汪建设也含着泪眼,仰头看着她声音哀求。

刘春英脸色不太好看,叹气道:“许老师,你说的道理我懂,如果能读我们肯定就让孩子读了。”

“可是家里实在是困难得要揭不开锅了,哪里掏得出闲钱缴书本费,真是多谢你费心了。”

知青老师自己也就是温饱水平,没有多余的闲钱资助,最终也只能无奈叹气。

就这样汪建设小学三年级肄业。

彼时他快十岁,也算家里的半个劳动力。

有他帮忙干活,汪家夫妻俩松快许多。

但汪建设心里一直有个读书梦,他曾多次向父母请求:

“妈,我以后白天上完学,下午就去山上打猪草、捡菌子摘果子,我还能跟学校里的何老师学弹弓给家里打鸟……”

“我保证不会把活儿落下,求求你让我去上学吧!”

被纠缠得烦了,疲于农作的刘春英怒道:“上学上学,你咋就这么不懂事?咱家是上学的家庭吗?!”

“你有上学的功夫,能多割三茬猪草,怎么就不晓得心疼爹妈呢?你是不是就想躲懒?”

一旁的汪父跟着附和:“建设啊,你妈说得对,你看那些知青办的文化人,读了那么多书最后还不是要下乡劳动,咱们花那个冤枉钱干啥呢?”

“他们忽悠咱庄稼人读书好,不就是想把咱们辛苦一年赚的几个钱,从咱兜里掏走么,听爹的话别闹腾了。”

汪建设心里委屈,“可我就只是想念书……”

“那你闹吧,你要是能把你妈闹同意了,就送你去读。”汪父说完,便起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