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


圣旨一下,赵嫔瞬间慌了,再度奔至养心殿来欲为老四求情,并讨要说法。

这回赵嫔吸取教训,并未独闯养心殿,只是长跪于殿门外,为老四求情,声泪俱下。

「老四尚属年幼,且未尝涉足赈灾之务,一旦临之,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彼必手足无措,难以遽思良策。此乃人之常情,谁生来就知之者?老四虽年少,然天资聪颖,假以时日,必能洞悉民情,运筹帷幄,以解万民之困。伏乞陛下勿以一时之难,而掩其日后之光辉也。」

这赵嫔倒是能说会道,二十出头的老四,尝算年幼的话,那刚及弱冠的老七,又为哪般?

我对赵嫔道:「怜你一片慈母之心,朕就不追究你后宫干政之罪。念老四乃朕之骨肉,故特宽其罚,不加深责。老四年幼,到底是才疏学浅,还是力有未逮,或才未尽展。卿为其母,当深知其子之底蕴。朕知你对老四寄予厚望,勉其力学,以成栋梁之材。然家国天下,非一人之力所能及。爱妃当以大局为重,勿以私情而忘公义。」

赵嫔还想求情,我面露不悦,加重语气。

「卿再胡搅蛮缠,朕就再治老四为除异己,肆行党争之罪。汝当知,国之大者,非个人恩怨,乃社稷安宁、百姓福祉。老四若有不法,自有国法论处,非汝等所能擅断。望卿明理识趣,勿再轻举妄动,以免引火烧身,悔之晚矣。朕意已决,望卿体察朕心,共谋国是,以安天下。」

第19章

最近心情很烦。

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国事,嫔妃们为了争宠,这个送养生鱼汤,那个送补肾鸡汤。

要不就是送荷包,送里衣,送鞋袜……花样百出。

都是育有皇子公主的妃嫔,父兄也在朝为官,也不好给她们冷脸。

我还得想方设法安抚她们。

有时候还得为她们断公道,真的好烦,又没时间看话本子了。

一场大雪下来,各地受灾不断。

拥有赈灾经验的老七被我派出去救火。

西北战事再度吃紧。

国库里的银子如水般花了出去。

其他戍边将士,也得给予奖励和福利。

戍边将士,接待级高低和军功,各有单独赏赐。

牺牲的将士,另有抚恤金。

将士们对我越发感恩戴德了。

西北战事捷报频传,朝堂内外,一片喜气洋洋。

为了不破坏大家好心情,我只能天天挂着营业微笑,做一个假笑男人。

实际上,我都快哭了。

因为国库又空虚了。

年关将近,照旧例赏赐后宫。

宗室里的长辈们,需要封赏。

功勋世家,文武重臣,也各有赏赐。

养心殿服侍我的人,也得有所表示。

我的私库就这样没了。

最近大家都很安分,想找个养肥的世家来抄,都找不到理由。

幸好老八给力,去了户部当差后,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倒查账本 30 年,查到了不少歪账烂账,并揪出了不少贪污蛀虫。

账本倒查不过五年,就下马了一批户部官员。

靠没收贪污的银子,总算过了个肥年。

看着充盈的国库,和又重新鼓起来的私库,我拍了老八的肩膀。

「差事要紧,但也得注意身体。」

连续四十天 007 的高强度工作,看这眼圈都黑成什么样了。

第20章

治国如烹小鲜。

穿越过来的头几年,我斗志昂扬地保持着「社稷为重,君王为轻」的高尚理念,除了偶尔耍下帝王威风,任性一下。其余时候都是兢兢业业,废寝忘食。

我以为,像李世民那样,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广开言路,依法治国,就能使国家强大,百姓安民乐业。

然而坐在这个位置上,才知道,治国真的太难了。

每天光与那帮成了精的老狐狸们斗智斗勇,就费去我一半心力。

剩下的时间,还得收拾几个逆子闯出来的烂摊子。

废太子被圈禁在宗人府,也不安分,竟然联合老丈人逼宫谋反。

虽然及时扑灭叛军,又抄了几个家族,发了笔横财,仍然把我气得够呛。

也给了我警醒。

我这屁股下的位置,但凡有点责任心的,绝对是吃不好睡不香。

但对于没心没肺的人来说,就是另一景象了。

很难想象,我这帝王宝座要是落在无德无能的废太子,以及无才无能的伪君子老四手上,江山社稷不知要被霍霍成什么样。

废太子的谋反,让我加强了对皇子们的监管。

成年的皇子一律被打发到六部九卿,想来没时间再作妖。

老四被我禁足在王府不过一年,屋子里就多了四名妾室。

据说全是齐王妃亲自给安排的。

按理说,老四媳妇要打理偌大的王府,管教一堆侍妾,应该会很忙。

她倒还有闲心,每天都要进宫服侍病中的赵嫔。

当然,媳妇服侍婆母,天经地义。

我也不得不称赞老四媳妇一声贤惠孝顺。

有了老四媳妇的珠玉在侧,每隔半月方进宫请安的老七媳妇,就显得不孝至极。

老七媳妇被言官缠劾不事姑舅,还连累老七被迫跪于御前请罪。

「赵嫔病重,齐王妃秉持孝道,每日毅然入宫,悉心照料,不畏风雨,其孝心之深,实乃典范。反观燕王妃,身为皇室之媳,竟置病榻之上的婆母于不顾,从未踏入宫廷半步,此等行为,显属不孝,岂能与王妃之尊位相称?燕王作为夫君,对妻室之德行未能妥善引导,以致此等不孝之事发生,理应承担相应之责,以正家风。」

愤怒又委屈的老七挽着袖子把这位言辞如刀的言官给踹了。

这下子好了,百官群起沸腾,无不挽着袖子,逼我处罚老七,不从就撞柱威胁。

「身为皇子,享万民供养,国家之重托,本应秉持仁德,以民为本,却公然在朝野之上,对朝廷命官施以暴力,此等行为,实属狂妄至极,有悖天理人伦。臣恳请圣上,秉持公正之心,对此等悖逆之徒,严惩不贷,以儆效尤,还朝堂以清明,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

老七也被指责为纵容王妃不事生母,大不孝矣,需严惩不贷。

言官们言辞恳切,大义凛然,仿佛不处置老七夫妇,就天理不容,国家将亡。

看着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要不是被刘忠义拦着,估计还要打人的老七,我倍感头痛。

在我看来,「媳妇不服侍婆婆就是不孝」居然被写入律法,这才是真正的违背天理人伦。

可我虽是帝王,也不好宣诸于口。

我理解老七的愤怒,但我也不好明着帮他说话。

我说:「王妃每隔半月进宫请安,乃本朝自来立下的规矩,燕王妃遵祖训,每十五日进宫请安,并不违背祖制,何来不孝之说?」

我盯着那名愤慨加身的言官,悠然道:「齐王妃每日入宫侍奉赵嫔,此等孝心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