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




他若是想可持续发展,还得让这姜姑娘传授他们原理,如果墨家、农家能够研究出来一二,那他大秦可谓是受用无穷。

而且他敏锐的发现,这后世很可能也不止这两种高产的神种,这神种也不是天然就有的。

想通这一点后,他当即敲响了桌面,对着左右道,“去把农学弟子们也带上来吧。”

旋即他发送弹幕。

【祖龙大大:主播,我也想买土豆,除了土豆之外的高产粮种我也都想买。】

姜宛介绍完后,心想她这也算陪这些历史爱好者过足了cos瘾了,他们应该不至于真的想要在直播间购买这两种普通到不行的食物。

然后她看向手机后便发现自己天真了,他们竟然真的想在直播间买土豆!

姜宛:……我真是不懂这些人了。

不过在看见祖龙大大的弹幕后,姜宛有些恍然大悟,他们似乎是对高产粮食极其感兴趣?

姜宛也没多纠结,管他们什么原因呢,有钱不赚王八蛋。

“村里应该还有些剩下没卖完的土豆,不过量不大,大家如果想要更多其实直接去菜市场什么的就可以了。至于土豆的种子其实就是土豆本身,将它切成块,然后水培发芽就是了。”

“至于祖龙大大问的其高产粮种嘛,的确还有其他的,比如玉米,玉米亩产也能达到千斤。”

“至于现在,经过现代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几乎都比之前高多了,不然我们现在也不会有十三亿人口。不提本身产量就极大的物种,就连我们现在吃的水稻、小麦产量都大了很多,现在全国水稻亩产平均近千斤,麦子。”

“当然这最要感谢的人就是袁老先生,作为华夏人我想没人不知道袁老先生吧,在他带领下经过几代育种,水稻双季亩产已经突破了3000斤。玉米还有杂交水稻的种子我们村应该也有一些,我明天去问问村长。”

姜宛觉得继续说下去就没完了,便决定点到为止,况且只要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就不会不知道袁老先生。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十三亿”、“3000斤”这几个数字一出无数人大脑都是“轰”地一震。

于是当姜宛看向弹幕时,便发现弹幕讨论得更加激烈了。

【祖龙大大:主播可否详细介绍袁老先生是怎么育种的呢?】

【掌上明猪:主播,上架吧!你说的东西不管是那杂交水稻还是玉米我都想要!】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那杂交水稻又是什么东西?能否细说?】

【开局一个碗:既然你要卖这种子,难道不应该将商品好好介绍一番吗?】

……

姜宛再次一阵无言,突然间怀疑他们不是在角色扮演而是哪里跑来的五十万了,怎么会有人不清楚袁老?

而且这个扮演朱元璋的人怎么这么霸道?是她想卖吗?难道不是他们自己强烈想买吗?

姜宛觉得自己仿佛面对的是一群十万个为什么,她完全回答不完他们的问题了。

况且她也不是专业农学生,怎么可能讲得清楚杂交水稻到底是什么。

姜宛只能在心中默念不能得罪金主大大们,同时大脑飞速转动思考解决办法。

最终,她还是决定如同之前那般直接给大家播放科普视频。

第10章

最勤劳的华夏农民

姜宛开始沉默地摆弄起了手机,她的这副模样却让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帝王们紧张了起来。

嬴政难得地握紧手心,心中泛起了嘀咕,难道是他表现得意图实在是太过明显,让这姜姑娘心生怀疑了?

李世民有些不确定地对着身旁的长孙皇后道,“观音婢,朕刚才的话应该还算客气吧?应该不至于得罪了她吧。”

长孙皇后直觉这姜姑娘应该不是那么小气的人,虽然她能看出姜宛对于他们在天幕上提出的问题有些不耐烦了,但应当不至于生气。

她拍了拍丈夫的手安慰道,“姜姑娘不可能那么小气,她应该有别的打算,我们等着看就是了。”

明,马皇后直接怒对朱元璋,“你平日里不会说话也就罢了,怎么面对天幕还这么口无遮拦。”

朱元璋在发出了那条弹幕后便立刻心道不妙,但他已经是帝王了,怎么能做出撤回

只是面对老妻的指责,他也心虚地说不出反驳的话,只能低着头沉默不语。

就在大家都很是忐忑之时,姜宛却在这时开了口。

“我不是专业的农学生,解释不清那些专业的东西,而且我发现了你们是不是对如何实现粮食高产特别感兴趣?既然这样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给大家放个科普视频,正好你们一边看视频,我一边吃中午饭。”

这话一出,众人便见天幕之上的画面突然间从原本的农家小院场景变成了一副星空的深色画面。

之前姜宛已经为他们放过一次视频了,所以对于这突变的场景众人并不惊慌,聪明人更是敏锐地察觉到了接下来视频的价值,当即命令左右快速拿出笔记录。

这时一道温柔的女声也响了起来。

【我国的农业始发于新石器时期,长江、黄河流域是公认的世界农业三大发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经学会用骨耜和石犁等石器进行耕种收割,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农具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广泛使用,如铁锄、铁犁等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秦汉时期,铁农具种类进一步发展,发明了直辕犁、耧车等。唐宋时期铁农具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唐末时将直辕犁改进成了曲辕犁能节省耕牛一半的力,筒车、龙骨水车等发明大大提升了灌溉效率和便利性。明清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提升,农具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除了对农具的改进外,秦汉时便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战国时发明了垄作法,西汉时赵过发明了代田法,更是意识到轮作保证土地肥力的重要性,学会了复种套种,土地利用率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极致。】

【当然中华大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多灾多难,旱灾、洪灾等等不计其数,战国时我们便修建各种水利设施,都江堰将成都平原改造成了天府之国,秦朝时修建郑国渠,是关中地区的重要农业水源。 】

女声每念出一种耕作之法又或者农业用具,便会配套地出现相应的事例图片。

而每一张图都足够让天幕下的诸朝众人兴奋不已,特别是越古早时代的人们越是激动。

之前的那些机械太过于高大上,但如今天幕上这些图他们却几乎能够看懂。

秦,墨家弟子脸上满是恍然大悟的笑容。

“原来将直辕改成曲辕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能省下这么多的力,我之前怎么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