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
“首先郑和走的是本质是已经成熟的航路, 而欧洲却是为了绕开奥斯曼帝国探索新航路,发现新大陆只是附带产品。其次华夏一直地大物博, 从古至今都是重农抑商, 自给自足, 永乐朝还是大明的巅峰时期,海外那些土地天高皇帝远, 对大明来讲管理那些不毛之地比所获取的利益还多, 自然不会愿意殖民。”
“事实上朱棣已经算得上封建帝王里视野比较宽广的了,毕竟大多数帝王连海权的意识都没有。”
朱棣听完姜宛的这番话后终于顺过气来,然后瞪着眼望向自己的三个儿子, “听见姜姑娘的话了吗?这可不是朕的问题, 朕的眼光领先大部分人, 你们这些一直反对朕出海的才是鼠目寸光。”
三个儿子被朱棣训得直接抬不起头,最后还是长子朱高枳开了口。
“老爷子, 您消消气, 我们这不是之前不知道赚钱嘛!您也知道的咱大明现在穷啊!现在知道这出海能赚钱,我肯定支持啊!况且我们之前不都已经说要支持了吗?”
其余两个儿子也都顺着老大的话, 好好拍了一通朱棣的马屁, 朱棣这才终于顺过气来。
往日之事不可追, 而天幕上预告的那些事更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又和他有什么干系呢?他要做的是不能错过如今近在咫尺的机遇。
明洪武,朱元璋也难得点点头,看向不远处的皮猴子都顺眼了许多。
“你不错!虽然也不知道你小子是怎么意识到航海的重要性的,但是能想到就不错。”
小朱棣被自家老爹这般夸奖, 下意识地想要挺起胸膛接受表扬,但想到他那喜怒无常的性子,最终还是讨好的笑道,“爹,都是您教育得好!”
朱元璋哪里听不出他的言不由衷,而且他虽然自信,但也知道以他的眼界是根本不会想到出海的。
不过他一个当爹的也不能在孩子面前灭自己的威风,只是抬抬手道,“既然咱已经知道了先机,那你就好好办差,可不能输给另一个时空的自己。”
姜宛说完题外话后,又继续之前的话题。
“15世纪以前,英国其实是农业社会。然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刺激了工业发展,而纺织业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贵族为了养更多的羊获取更多的利益纷纷把租住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农民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被称之为圈地运动。”
“甚至英国国会还规定,如果一个月内农民找不到工作就要被当成流浪汉,会被卖成奴隶。而奴隶一旦逃亡超过三次就会被处死。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时期,都曾处死过大量的农民。”
“三百年的圈地运动,英国一半土地都沦为牧场,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秦,嬴政冷哼道,“朕就知道那些商人没一个好东西!看看他们为了一点利益就动摇国之根本!”
“还有那英国所谓的政府也是鼠目寸光,没有人种地谁去供养军队?”
明,本就出身农民活不下去,走投无路的朱元璋更是气得大骂,“什么烂朝廷!咱老朱若是身在那英国也要反了那什么英国王室!”
天幕下,无数百姓们更是深有同感。
“果然这天下哪里的贵人都是一样的坏!”
“之前荒年之时,我家交不上赋税,贵人们逼着我们用田地去抵。我们哪里愿意?之前的田地收成一家人就过得紧巴巴了,这不是逼着我们去死吗?可是我们要是不卖地,那一年都活不下去。而现在我们更是没办法了,只能把大丫卖给城里的贵人府上当丫鬟,从此生死全凭贵人们的心情了。”
“也不知道那些英国的农民们该怎么熬过去哟。”
……
虽然天幕只出现了大半个月,但只要认真听姜宛的话的人都能听出她话中对普通百姓的同情。
就当众人以为姜宛会继续批判那些贵族商人乃至英国王室时,姜宛确实话锋一转。
“但与此同时,失去土地的农民们走投无路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做工,这却奠定了英国第一阶段工业化的基础。但原本的英国只是个很小的岛国,所以人口也不可能多到哪里去。”
姜宛又指了指手中的地球仪道,“而它又有那么大的市场可以去倾销他们的商品,那么问题就来了,劳动力不够用了,而且英国的用工成本当时还是世界第一!”
“于是资本家们便开始寻找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再加上文艺复兴之后科学技术大大发展,于是乎工业革命开始了。”
“首先是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被发明了出来,因其制造成本大大小于英国的人工成本,所以迅速推广开来。而相对应的是不远处的法国因其人工成本低廉,所以一开始只引入了少量的珍妮纺纱机,直到纺纱机再次被改良,机器成本逐渐比其他国家的人力成本都低后,才终于大规模改良。”
“纺纱只是织布的其中一环,织布的其他环节也逐渐机械化,最开始动力由水力驱动,然而随着生意越来越大,工厂主们很是不满河水冬天结冰,无法生产,开始寻找能够一年四季能够持续不断的动力。于是蒸汽机得以发明并且不断被改造,后来其不仅被作为工厂动力来源,还被应用到机器火车、蒸汽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姜宛不仅是说,还趁着书店里有相关的书籍,找了几本带图片的书,对着镜头展示了相关的图片。
她最后感叹道,“其实从这个角度也能回答一部分人一直以来的疑问,即华夏古代没能形成所谓的工业革命,因为华夏的小农经济,商业规模并不大,再加上华夏人口众多,用工成本极低,商人们自然没有动力去研究别的方法提高生产力。”
“甚至有人猜测,如果不是华夏的大门被列强强行打开,华夏估计还会轮回好几代封建王朝。”
秦,嬴政本来是兴致勃勃地让墨家弟子记录下纺纱机、蒸汽机等等,好接下来研究复制。
然而在听见姜宛的最后一段话后,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姜宛这是被什么妖物夺舍了吗?按照她以前的性格不应该批判一番皇帝们不做人吗?
可她现在什么意思?华夏之所以没能像那欧洲一般开启所谓的工业革命是因为不重视商业?
嬴政对此很是有些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重农抑商是写在大秦国策里的。
商人囤积居奇,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是让社会大大不稳定的因素。英国的圈地运动不就大大证明了这一点?
那些所谓的技术进步朝廷也能带头推进!他现在不就在让墨家弟子好好研究那些蒸汽机吗?
他想开口反驳,却又想起来天幕出现之前他对墨家、农家的态度。
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