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


够出众,于是哪怕刘彻一开始对卫青并不上心,但还是牢牢记住了他。本来只想随意给他一个官职打发了他,但刘彻却突然间改了主意,让卫青替他牵马进宫,而后留在了建章宫当差。”

“刘彻后宫美人众多,自然不会对一个小侍卫多上心,毕竟他连卫子夫都忘了。然而卫青是一个很是有进取心的人,为数不多替刘彻干活时将活办得十分得刘彻心意,刘彻便渐渐将他调到了身边,让他成了近身侍卫。”

“两人朝夕相处,刘彻越发倚重卫青,甚至有时还会看着卫青的脸出神。当然那时候的刘彻并不觉得自己是喜欢上了卫青,他只是觉得自己开始怀念卫子夫的花容月貌了。”

“于是乎刘彻重新开始宠幸卫子夫,卫子夫的肚子也十分争气,很快怀上了刘彻的第一个孩子。”

“然而这时变故发生,皇后陈阿娇知道后嫉妒不已,她不敢动卫子夫残害皇嗣,便派人抓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想要杀了他泄愤。知道消息后的刘彻暴怒不已,生平第一次那般的慌张,他这时发现卫青于他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侍卫!”

“他让人赶紧去救下了卫青,作为补偿他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封卫子夫为夫人,而这也是表明他的态度,让陈阿娇母女不敢再动他们。”

“刘彻不懂自己为何那般在意卫青,但这并不妨碍他更加宠信卫青,各种赏赐更是如流水一般给了卫青。谨慎的卫青不想接,但刘彻却劝他不必担忧,一切有他。卫青最终还是没能拒绝刘彻的封赏,在心中默默发誓要好好报效君王。”

“卫青从前只是个小骑奴,自然没有读过多少书,而身为天王贵胄的刘彻不说才华横溢,至少也是熟读经史,兵书。于是闲暇之时,他会便亲自教导卫青读书。”

“而越教刘彻便越心惊,越意识到眼前的少年是一块还没被被雕琢的璞玉,假以时日他肯定会绽放出更甚的光芒。”

刘彻听着天幕中的故事,突然心中一惊。

他怎么觉得这天幕说得好像有几分道理?还挺像他的心路历程,他的确是在相处中发现了卫青的才华后对他越来越倚重。

他虽然没有亲自教导卫青读书,但却将皇宫里的藏书开放给了卫青阅读。卫青也十分上进努力,常常挑灯夜读到深夜。

只是被这姜宛一讲,他对卫青才华的欣赏就好像变得不怎么纯粹起来。

他偷偷打量一旁的卫青,便见卫青虽然动作隐秘,但是明显离自己更加远了。

这可真是……刘彻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些百口莫辩了!

但刘彻又很快想通,反正他是帝王,也没人敢公开质疑他。

至于卫青,他私下再跟他好好解释吧,现在还是先从这小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最重要。

主角既然是卫青,想必应当会详细描述卫青是如何大破匈奴的。

“十年过去到了元光六年,少年卫青终于长成了青年,不仅是骑射、还是兵法造诣都已经进步良多,而这时刘彻也已羽翼丰满,他彻底不想忍了,想要北伐匈奴了!”

“卫青跟在刘彻的身边,知道他的一腔抱负,便主动请缨。然而一向信任卫青的汉武帝这一刻却是犹豫了,因为他知道此去匈奴很是危险,他不想看到卫青去冒险,竟拒绝了卫青的请命。”

“那天卫青在宫殿为跪了很久,直到深夜下起了瓢泼大雨,卫青依旧没有退却。刘彻终于心软拗不过固执的青年,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与其他三人四路出击匈奴。”

“出征之前,刘彻看着骑着骏马扬长而去的卫青,心中不舍,却也知道卫青是雄鹰,不是他养在后宫的金丝雀。”

“这一场战役的结果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卫青是四人之中唯一胜利的,他带兵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在龙城之战中斩杀匈奴军数百人,而这也是自汉初以来大汉对匈奴作战第一次取得胜利。刘彻大悦,封卫青为关内侯。”

“他为自己的宏图霸业高兴的同时,更为卫青感到骄傲!看这就是他一手从小侍卫养大的将军!这简直是他最好的作品。”

“有了这次胜利,而后卫青多次带兵出征。元朔元年,直出雁门,领三万骑兵斩杀匈奴千余人!”

“元朔二年,匈奴入侵上谷、渔阳,劫掠百姓两千余人。汉武帝自然不能忍,他派李息从代郡出发,卫青则率领大军用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攻占高阙,斩杀匈奴二千三百人,夺取河套地区,并在此建立朔方城,修筑防御工事。此战之后,长安彻底免于了匈奴骑兵的威胁,建立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线基地。”

“而这之后卫青班师回朝,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汉武帝听着这些战果连声叫好,就在明年,他就能从匈奴手上抢回河套地区了!

不愧是他,不愧是卫青!就这么解决了匈奴这个心腹大患!

而且这一次他提前从天幕这知道匈奴入侵他大汉的消息,就可以提早做准备了!

只是激动之余,他也不由得心下一怔。

等等就这么就完了?难道不应该仔细描写下卫青是怎么克敌,让他抄作业的吗?光提结果根本没法具体操作啊!

这般想着,他当即发弹幕询问。

【掌上明猪:卫青果真是天纵英才,要是能具体讲下战役的经过,描述下卫青在战场上的英姿就好了。】

因为是讲汉武朝的小说,姜宛自然时刻留意着“掌上明猪”,很快便看到了他的弹幕。

然后她一怔,这要求还挺高!这是磕cp的小说,谁会仔细描写打仗啊!更何况同人女也不懂啊!

而且她记得就连《史记》上对此的描述也是寥寥几语,她还曾看过一个后人推测为什么史书里的大多数战役都描写的很不细致,原因嘛也是史家并不知兵,自然写不出来。

司马迁都写不出来,她又怎么可能讲得出来?

姜宛不禁翻了个白眼,“猪猪陛下,咱这就是卖的爱情小说,怎么可能有详细的军事战术方面的描写?你要想要的话应该要去看专门的兵书。”

“不过呢我感觉你应该也很难找到特别细致的描写的,因为写《史记》的司马迁他本人对军事也是一窍不通,史书上对此记载也只有寥寥几句。”

天幕下的刘彻一怔,司马迁?《史记》?

刘彻的记性一向很好,很快便想起来这人应当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看来是子承父业,继续修史了。

原来史官不懂用兵之法还有这样的坏处,这可不行!

他要在史书里向后人展现他亲自发掘提拔的大将军究竟有多么的英俊威武、运筹帷幄!

刘彻当即传话道,“派人传令司马谈,让他务必教导司马迁了解兵法!”

而正在家被父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