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7
的树木少了不少。
然而帝王们大多不愿承认是自己的错,纷纷甩起了锅。
【掌上明猪:没地方住了,难道还不能砍几根木头建房子吗?大汉跟你们大明相差一千多年,大汉砍的树到明朝肯定长成了,跟大汉有什么关系?】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就是,你们大明还是从你们的前朝找原因吧。更何况大唐建宫殿也是砍得关中的树啊。】
……
姜宛看着弹幕上这些甩锅的言论,很是有些好笑,这些人可真是入戏,连这都要争起来。
不过这位“二凤陛下”怎么还很自豪他们砍得是关中地区的树啊?他难道不知道后果吗?那她可要创上他一创。
“的确,大唐砍得几乎都是关中一带的树木,结果导致关中地区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连年缺粮食,甚至皇帝都得去洛阳乞食,唐之后长安也再也当不了都城了。”
原本还自信满满的李世民顿时石化,他想过很多原因后世为什么不沿用长安为首都,心中还暗暗嫌弃过他们眼光一般。
那北京虽然能够联通南北,但他大唐的长安也一样能嘛!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长安不再作为首都竟会是这个原因,他们不就多砍了几棵树吗?
姜宛大概也是觉得自己有些夸张了,又加了一段话补充。
“当然不能只怪唐朝一个朝代砍树,实际上是一个个朝代积累下来的。从秦朝开始,关中地区就大兴土木,几乎将整个地区的大树都砍遍了。而我们现在知道树木是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对生态系统的维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态被破坏,百姓的田地自然也逃不掉。据唐代的史料推测,唐朝当时良田的流失率高达86%!再加上彼时长安都城人口超百万,于是乎关中平原地区再难自给自足。”
“当然有的人会说,可以从别的地方运输粮食嘛,唐朝的皇帝的确也是这么干的,从唐高宗时期,长安便从外地大规模运送粮食了。然而大家可以看地图,长安并没有适合通航的河流,导致运输成本极大,甚至一度连李唐皇室都难以承担。”
“于是唐朝皇室就又想了一个别的办法,我们带着人去粮食多的地方不就行啦吗?于是唐高宗就常常带着彼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去洛阳乞食。而等到武则天登基后,她更是常居洛阳。洛阳一度成为了实际上的首都。李隆基上位后,大概因为他对洛阳有阴影又或者是避免奶奶对自己的影响,他重新带着人迁回了长安,但是却也并未实际解决长安的问题。”
“同时随着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整个北方变冷,经济中心也进一步南移。再加上唐末乱世,战乱导致长安进一步没落,后续的朝代自然再不必选长安为都城了。”
“当然比较地狱的是有的朝代也是没得选,比如南宋,长安都被异族给占了,北宋虽然好点,但是再往北走一段距离就是宋辽西夏的边界线了,自然也不可能定都在长安。”
“到了明朝,朱元璋也曾派太子朱标考察过长安,但最终还是作罢,除了因为太子早逝外,也因为明的边防压力主要在北京一带,而不是长安一代,所以明要迁都只能往北京迁。”
北宋,赵匡胤觉得自己心脏又被狠狠扎了一刀。
说长安就说长安,不用再三提醒大家大宋没能完成大一统!
而此时一向雄才大略、眼光长远的李世民也是难得地沉默了。
如今还是初唐时期,他正想尽办法增加大唐的人口,现在的关中平原还有许多良田没有分出去。
结果只到了他儿子那代,关中的粮食竟然便已经不够吃了!
可是人口又是国之根本,不发展不行,难不成他之后也要带着皇室和大臣去别处乞食?亦或是学那大明直接迁都?
第71章
后宫(增加1500字)……
关中到底是他李唐的根基, 李世民很是不甘心,当即发弹幕询问。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主播,难道没有让长安继续当首都的解决之法?特别是大唐该如何避免皇室的粮食都不够吃!】
姜宛也恰好看见这条弹幕, 顿时无言以对, 她要是知道怎么办,西安政府都得请她去当顾问了。
不过她看这扮演“李世民”的网友那般关心西安的发展, 说不准祖上跟西安有点关系, 想要拯救家乡也实属正常。
姜宛想了想不确定道, “要不然试试少生孩子多种树?多种树至少能够延缓关中地区水土流失。至于少生孩子嘛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还是要控制首都圈的人口, 同时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尽可能将良田分到真正种地的百姓手中。”
“不过呢这些举措只能延缓关中地区的衰退,并不能解决根本。关中地区主要还是生态上限就在那了,当不了一个人口接近上亿人口帝国的首都。”
李世民听着姜宛的回答, 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不过他更知道一代人做一代的事, 能够延缓衰落便已经实属不易。他尚且不能保证大唐千秋万代, 更何况是让长安一直当华夏的首都呢?
他虽然依旧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控制人口,但是命人种树以及抑制豪强吞并平民的田地却是可以做起来了。
别以为他不知道, 大唐虽然建立也不过十余年, 但是皇亲国戚以及开国功臣自恃功高到处圈地的却已经不少了。
他从前觉得大唐荒地多,顾念他们有功, 只要他们不做得太过分了, 便争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现在李世民觉得为了防患于未然, 他得从现在就开始想办法抑制这种现象。
于是之前还有些低气压的李世民再次斗志满满地跟贞观群臣讨论了起来。
武周朝,武则天虽然没有像太宗那般发弹幕询问,但心中的好奇却一点不少,毕竟如今的她可谓是深受其害。
她长居洛阳最大的原因自然是想要摆脱李唐旧臣的影响, 但不得不承认长安如今不那么适应人的居住也是不小的因素。
只是要怎么办呢?种树倒是容易,但让良田重新回到老百姓的手上……
武则天心中很是清楚,随着人口上升,大唐的世家贵族经过一代代圈地,如今大唐的均田制早就玩不转了。
不仅没有田地的普通老百姓越来越多,甚至连府兵制下该赏给将士的田地都有些不够了,而这甚至极大的影响了边疆战士们的士气。
毕竟大部分将士参军只是为了搏一个前程,又有几个能做到无私奉献为大唐呢?
忽然间武则天想起了清理李唐宗室后那些无主的良田,她本想将那些那些田地分给自己信任的大臣,如今顿时改了主意。
她对着一旁的上官婉儿道,“既然天幕都这般说了,那就依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