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8


不小心猜中了事实。

但萧瑀这人除了急躁、偏狭还真没什么大毛病。

虽然处事严厉刻板,刚直不阿,但真本事还是有的。毕竟能在武德年间拜内史令,总掌政务进尚书右仆射,又在贞观年间迁尚书左仆射的人,总不会是什么傻子。

所以刘政会就邀请泗水郡的察举队伍和他们一起走了。

面对刘政会的问题,萧瑀板着脸回道:“能如何说,陛下登基的恩惠竟然还没传到我所在的郡,定要参陛下一个失察和偏心之罪。”

小小的话对坐在他边上的萧何和韩信造成大大的伤害。

一个黔首,一个尚且没有任何功名成就的黔首,还没见到新皇之前要做就是‘治’皇帝的罪。

问题是他的说这话时掷地有声,不像假的。

萧何悄悄拉了下堂弟的衣角,他知道这个堂弟忠诚亮直,但这么说实在不好吧。

萧何……嗯,不习惯。

但刘政会习惯了,毕竟这就是萧瑀不是吗?

那个学问知识一流,但秉性耿直刚烈,上朝言事时言词简括直率,屡次逆忤圣意的萧瑀。

不过萧瑀的话也不是错的,但这个真怪不得陛下。

刘政会道:“地方确实有这种危机存在,但陛下刚登基,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陛下身边协助陛下。”

最后,刘政会迟疑道:“你劝谏之时也可温和点。”虽然他知道,这人见到陛下是真的会这么说,并且也真觉得这是陛下的罪过。

但怎么说呢,都死了一遭了,温和点不行吗??

萧瑀也知道就以他这个严厉清正,不肯容人之短,急躁、偏狭的脾气会得罪皇上,甚至知道自己“不遇明圣,必及于难”,但……他不想改。

爱过就过,不过拉到,反正他在这个世界上无牵无挂的,无边的孤苦和寂寞他不想忍受。

前世因为从小就相依为命也是唯一同胞的姐姐萧皇后一病不起、与世长辞后也跟着去死的萧瑀冷漠脸:“哦,问题存在就是存在,不要给陛下找理由。”

萧何:“……”

韩信:“……”

祖宗啊,这人真猛,他对面这人

可是东海郡郡守的儿子。

不知萧瑀猛起来是连皇帝都怼,当朝和人吵架的韩信觉得活久见了。

和堂弟接触比较久的萧何倒是知道堂弟的性子就是这副狗德行。

连忙拉开话题主动与刘政会聊起了大秦现如今还有什么弊端,还可以怎么解决。

萧何其实不想努力上进,但没办法,再不努力与其他贤能维持关系,这个堂弟去咸阳定会被皇帝宰了吧?

萧何:无奈,为何堂弟能够好好活着,他就努力爬个高点的位置吧,万一出事了,总能捞一捞,再捞一捞。

浑然不知萧瑀猛人事迹可以让人捞千百次的萧何想。

汉朝作为一个维持了四百多年的大一统王朝,刘政会对汉朝的历史可以说是了然于心,汉初历史更是倒背如流。对汉初三杰他怀抱有极高的期待。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还有非常适合现在秦朝的贤相萧何——镇国家,抚百姓。

对萧何,刘政会可有话聊了。

这是他的榜样!

萧何现在作为沛县主吏,现如今的他虽然面对的不是一国,但光沛县的一切,他就做到执掌法度公平无所枉害,处理事务办理得井井有条,得考评第一,可见他对秦律令和各项事务的熟识。

以前他不想入咸阳,故而避而不谈,现在想入咸阳了,萧何的想法可多了。

他道:“大秦荒地多,良田少,秦皇家与六国旧贵族的动植及其物园地委实过多,白白抛荒,委实可惜。可开放令民耕种,收成后粮食归耕者所有,禾秸不收,留下来作苑中禽兽的食料,循环使用,如此可让皇家与百姓皆获利。”「1」

他道:“推举百姓年逾五十以上,德高望重,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每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共议政事,可免除其役戍,如此,能让政令为百姓理解后再下达。”「1」

“腊祭快到了,若能把此作为赐酒肉之月,酒肉慰劳百姓,给百姓以生机,关内外定然一片欢天喜地,知陛下贤明仁爱。”

刘政会讲的话落地的这一会儿,萧何就提出了非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而这些意见……

苍天呐,都能非常好的安抚民心。

刘政会和萧瑀侧目,只觉得终于知道为何刘邦外出打战,萧何驻守后方能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而不知楚了。

原来他是这样子的萧丞相。

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

萧何也说道:“以上的提议,开放秦皇家与六国旧贵族可行,推举三老的建议也是不赖,就是赐酒肉慰劳百姓可能不行,秦乃大一统皇朝,太多庞大,没有那么多的酒肉慰劳百姓。”

怎么样才能获得足够多的酒肉呢?

萧何觉得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至少近三年无法解决此问题。

众人一起思索这些个治国之策。

韩信……

韩信只懂得兵法。

他看着周围的人,默默地翻阅着手中的兵法书籍,这是刘公子给他的,说这是他主君曾用过的兵法,以少胜多的兵法,厉害极了,和他以前看过的兵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增加了很多新颖的东西。

只是比起看书,此刻的韩信他更想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看着众人还在思索,他小心又快速地把兵书摆放整齐,静悄走到刘政会身边,和对方说一声就下车走了。

韩信不想待在车架里不是因为不想待,不想看手中的兵书不是因为不想看,而是因为后面有更加吸引他的东西。

骑兵。

真正意义上的骑兵

曾跟着新皇以少敌多的骑兵。

李世民加房玄龄怎么可能做事有疏漏。

就现在秦朝的地方和环境,他们怎么可能放任贤才只有郡守派人护送,还有他们也想对这些地方有一些深刻的认知,看看秦朝现阶段富裕地带的地方官们做得如何。

治理尽心与否?百姓安居乐业与否?非安居的地方官是否有压迫?

顺便,再监督人才选拔是否如意,作弊现象是否严重。

故而李世民跟随着察举政令一同出发的还有骑兵队伍。

秦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二十多郡李世民派了二十队人马去监督。

每郡派数十轻骑,数个重骑,三个检察官,相互牵制。

全是用了最精细的铠甲和刀刃。比当初李世民打上咸阳时的装备还精密。

两郡队伍合并,共有八十轻骑,二十重骑,六个检察官。

看到韩信有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