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
,是他爹沈煌骑着马找过来了,大老远焦急地从马上跳下来喊:“阿池。”
沈持朝他跑过去,到跟前一下子被沈煌抱起来坐到马背上:“听你爷说你到县里去找我?”
“爹,”沈持对沈煌说实话:“我不是去找你的,我去了青瓦书院一趟。”
沈煌骑马的速度放慢:“你爷不是跟镇上的苏家私塾说好了,等明个儿送你们进私塾念书。”
为何要去青瓦书院。
“爹,我不想去镇上的私塾念书。”沈持没有绕弯直接说道:“我想去县里的书院念书。”他不喜欢私塾压抑板正的氛围,他喜欢青瓦书院的蓬勃朝气。
沈煌想了想,骨子里的厚道让他没有数落儿子不体谅家中贫寒的事情:“书院……嗯……”
“爹,”沈持游说他道:“县里的书院出了好几个神童,十来岁就考上童生的,看着风水好,旺学业呢。”
读书这件事,他总不能跟沈煌说青瓦书院的先生看着比苏家私塾的靠谱吧,只能推给风水这个玄学。
他打算去拼一拼,以最快的速度考上童生,在当朝,官府给童生每月发两斗米,要是考试名次靠前的呢能发六斗米,逢年过节还发油灯钱,算有进项的。在书院念书的童生,平日里还能帮着夫子抄书什么,除去束脩,全然可以自给自足。
沈持不敢自大到能与神童媲美,在十五岁之前考上秀才,但是童生他还是有自信想一想的。
沈煌被他的话惊到了:“阿池,咱们家没出过读书人,爹不知道读书是怎么个回事,不过爹见过许多读书人,有的读了一辈子只考取童生,十来岁考取童生的那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君下凡……”
他劝沈持万不可有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要知道天高地厚。
“爹,”沈持只好继续忽悠:“可是孟先生比苏秀才如何呢?”
“孟先生是举人,”沈煌道:“苏秀才尚未中举。”
“那爹说说,是举人教书厉害还是秀才教书厉害呢?”沈持又问。
沈煌:“名师出高徒,爹知道这个理儿。”他心中惊讶儿子得眼光如此之高,秀才给他当夫子都不够看,要找举人出身的。
沈持肚子饿了,被马一颠簸得难受得作呕:“爹,青瓦书院神童辈出,我去了或许能学到他们早早考中童生的诀窍呢。”
沈煌勒住马缰,默然片刻后说道:“难为你有这个志向,爹回去和你娘商量商量,她要是同意爹就送你去青瓦书院念书。”
去青瓦书院比苏家私塾一年多花四两银子,他觉得自己能省出来。不过心中又有几分对朱氏的愧疚,想来要是送儿子去书院念书,她更从自己身上俭省了。
第7章
沈持没想到他这么尊重朱氏,在古代的男子中倒是少见,赶紧点了点头。快到村头的时候,沈煌说道:“以后你去青瓦书院念书,里头的学生多数家境好,有不少富户出身,万不要与他们攀比才好。”
要是比吃穿用度,他无论如何都是供不起的。
“爹放心,”沈持认真地说道:“我不与人攀比的。”
沈煌点点头,听到青瓦书院要到七月底才招收学生,还有三个来月的时间呢,他道:“还能玩一段时日。”
沈持哭笑不得,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他问:“爹,这件事要怎么对我爷说呢?”
沈煌被他问的一愣,想了想说道:“说你不去苏家私塾,不劳他操持上学的事就行了。”至于去青瓦书院念书的事,还在打算中没有成事,则没必要跟沈家人说。
事先抖落出去,以大房和三房的性子,还不知道生出什么是非来呢。
“好嘞,”沈持道:“我知道了爹。”
到了家,朱氏红着眼圈,抄起擀面杖在他身后打了两下:“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知道她等的有多着急吗。
她打得他生疼,沈持“哇”的一声本能地哭出来:“娘,娘……”
沈煌看不下去,把她拉起来:“阿池喜欢青瓦书院,在那边多逗留了会儿。”
“青瓦书院?”朱氏问他:“县里的那家书院?”青瓦书院非常有名气,连她都听说过。
??????阯?发???????ì???????ε?n?2?????????.???o?м
沈煌点点头,把方才在路上父子俩的话跟朱氏大致说了说。
“爹都跟人家苏家私塾说好了的,”朱氏不满地瞪了丈夫一眼:“他去县里看书院是个什么事儿,咱又上不起。”
沈持这会儿心智压制住不到七周岁小童的本能反应,抹干眼泪说道:“娘,我要去县里的书院念书。”
朱氏想着书院的束脩,肉疼地咬牙:“阿大阿二和阿秋都去私塾上学,你凭什么去县里头的书院?”
沈持一时不知该怎么说服她,只好抱着她撒娇:“娘,我喜欢书院。”
沈煌这时说了句有用的话:“青瓦书院看似比私塾每年贵4两银子,但孟先生年纪轻轻高中举人老爷,想是极会念书的,阿池要是能得到他的教导,或许能读出个名堂来。”
他此刻看着沈持,想着他要是能考中个童生也不枉上学一场,至于秀才、举人什么的,他不敢想。
听丈夫这么一说,朱氏的气消了一半:“可是……”她又一想,银子哪有阿池的前程要紧,于是心一横说道:“行,他爱去书院就送他去书院。”
大不了一家人每年节衣缩食把这4两银子给省出来。
“谢谢娘。”沈持说道:“不过,书院要等着七月份才收新生呢,还有3个月的时间,以后我帮你干农活儿吧。”
朱氏听到这话又犹豫了:“可是过几天就要带着阿大他们去私塾了。”
昨个儿沈山叫人从县城捎回来4条腊肉,想是要送给苏先生的。
当朝拜师,除了一年的学费银子之外,还要在头一次见面时给先生送一条腊肉和一捆芹菜。据说孔子当年收学生是以腊肉作为束脩的,当朝还保留这一习俗,芹菜则寓意学生勤奋念书之意,是仪式感,也图个好兆头。
私塾不拘泥时节,只要有学生,什么时候往里面送都行。
人家比沈持早开蒙三四个月呢。这么长时间,等到阿池去县城上学的时候,阿秋他们都能提笔写字了吧。
沈煌说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阿池八月份再上学不迟。”
这三个来月他还能攒攒银子呢。
朱氏想了想,同意儿子去县城的青瓦书院念书。
沈持深深地松口气,没想到他爹娘就这么轻易答应了他去青瓦书院念书。她娘末了交代他:“暂且不要说出去。”
一家人商定好他去青瓦书院念书之前对此守口如瓶。
当日吃哺食的时候,沈煌跟着沈山走到堂屋,小声说道:“阿池明日不同爹一块儿去苏家私塾上学,我们另有打算。”
沈山愣了一愣,问他:“你打算让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