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


“夫子,虽然很想去但是没有什么信心考中,”沈持说道:“我在退思园的同窗明年多半是要下场的,以他们的实力,必是要包揽前十的,再加上各地的解元亚元,我能不能博个同进士都不好说啊。”

孟度:“我虽没考过春闱,但还从未听说有哪一省的解元考不中进士的,你这是自己唬自己。”

沈持:“……”

怎么没有,唐伯虎啊。

“如今王大儒不在京城为官了, ”他问孟度:“夫子不打算考进士吗?”

一起呀。

孟度语调平平:“不了,早已过热衷仕途的年纪了。”他更享受眼下闲云野鹤般当教书先生的日子。

沈持:“……”

拉不到同伙,不开心。

“你今日不必到紫云观去了,”孟度见他往紫云观的方向瞟了眼,说道:“邱道长又云游去了,昨晚走的。”

沈持:“……”

对不住他来晚了。

“夫子……”沈持举棋不定,声调低下去:“我想,我想过一阵子到京城去,或许明年开春头脑一热就下场了。”

或许到时候反悔了不敢下场试试的,在京城游学三年后再考,反正那里遍地的举子进士,谁都不会把他当回事,自在些。

不像禄县,一县中统共没几个举人,虽说地位高些,但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让他总觉得自己像被耍的猴儿,有如履薄冰之感。

孟度:“这就对了,考不中三年后再考就是了。”

沈持:“嗯。”

孟度:“你既拿定主意便不要犹豫,过了年同秦州府赴考的举子一道,进京去吧。”

“我也这么想。”沈持说道。

孟度:“你坐在这儿喝口茶等我一会儿。”

他去去就来,手里抱了个匣子,打开来里面放着好多张面额不等的银票,他拿出六十两给沈持:“这几年食堂的生意不错,每个月多少都有赚头,这是给你攒的进京赴考的银子,拿去吧。”

沈持连忙道:“孟夫子,这……”他离开青瓦书院之后,沈全和沈知秋又来这里念书,在书院吃的用的,没少占便宜,更何况以往他每次应试,孟度都送路资,怎好意思再拿。

孟度:“听夫子的话,拿着吧。”

不容沈持拒绝。

沈持只得收下。

回到家中,他以明年开春要赴京赶考为由闭门谢客,在家中读书、写书。这段时间,沈知秋明年要下场县试,日日在练八股文,时常来找他讨教,沈持看他所作的文章比以前饱满不少,很是欣慰。

十月底,秦州府入了冬。

沈持在江南求学三年,那里十月的天气很好,冬景似春华,让他一时没适应来得这么快的寒风凛冽,淅淅沥沥头疼脑热了一阵子,病中不敢伤神读书,只好每日有一搭没一搭修改他的《雅虫》,到了十一月底竟不知不觉完稿了。

《雅虫》的手稿有四万字,里面风趣地记录着蝈蝈、蟋蟀、油葫芦三大鸣虫,还收集了大量关于鸣虫和名人的趣事,读来比市面上那些围绕情之一字写情天恨海的话本爽多了。当然这是沈持自以为的,沈月就不认同,她说这书里没有故事,赚不到看书人的眼泪不说,看完还得花钱去买鸣虫,败家。

沈持:“哼罗卜白菜各有所爱,定有不喜恨海晴天的,等付梓后你瞧瞧。”

兄妹俩正争执呢,他们的娘朱氏找过来:“阿月你出去玩会儿,娘有话跟你哥哥说。”

朱氏的话让沈月莫名地头皮一紧,不知家中发生了什么事。

她出去关上门,趴在门缝上仔细听娘和兄长说话。

朱氏:“阿池,你还记得先前来咱们家见你的郭家家主郭老爷吗?”

郭意。

那个想把田产挂他名下的鸡贼乡绅。

沈持:“我记得,怎么了娘?”

“他找了媒人来给他小儿子作媒,”朱氏说道:“想求娶阿月。”

沈持:“……”沈月才十二岁!

郭家这他娘的哪里是诚心求娶阿月,是盯紧了他这块肥肉。

? 如?您?访?问?的?????????佈????不?是?ī????????ē?n????〇???????????????则?为???????站?点

第70章

“阿娘是怎么想的?”沈持问。

朱氏:“郭家那小儿子娘向媒婆打听过了, 今年十四,在私塾念书,斯文有礼是个很不错的后生小子, 只是……他不是郭大乡绅的正室夫人生的,是个妾生的, 他上头还有正室夫人生的四位兄长……”

想来正室夫人的儿子也不会向沈月提亲,门不当户不对的。

“阿娘, ”沈持沉思:“阿月还小不急着相看女婿,要不咱们推了吧?”

郭家显然是冲着他的举人身份来的, 眼看以利易利不行, 便想着拿出个儿子来与他家结亲, 势利之心可见一斑,并非良缘。

“你上回驳了他面子, ”朱氏担忧地说道:“这回要是再回绝他, 显得咱们家太不识好歹,就彻底把郭家给得罪了啊。”

沈家小门小户的, 虽说出了个举人但到底没有根基, 她怕啊。

沈持:“阿娘, ”他起身去关上窗户:“我如今已有举人身份,他不敢明着怎样,或许背后使坏也难说,阿娘咱们还是防着些的好。”

“我跟你爹说, 咱们日后行事要万般小心。”朱氏说道。

“嗯, ”沈持点头:“阿娘, 我决定了,明年过了年去京城应试。”

“我尽快考取进士的功名,好打消他们染指咱家的念头。”除了让自家强大到旁人不敢打主意之外, 似乎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阿池……”一听很快又要母子分离,朱氏的眼泪不争气地落出来,她强忍着道:“去京城那么远,要多带些东西,阿娘明日就开始为你准备。”

沈持拉着她的衣袖:“阿娘,去京城路远,我带不了什么东西,我自己收拾就行。”

他把赵蟾桂的事说了:“有赵大哥照顾我,娘放心好了。”

朱氏唏嘘道:“那孩子肯跟着你是你的福气,你要好好待人家。”

沈持:“知道了娘。”

母子二人说完话,次日,沈家拒绝了郭家的提亲,据说大乡绅郭意得知后脸都黑了。

不过,这一下子进入腊月了,家家户户都在囤年货准备过年,还有谁在乎他呢。

腊月初七,朱氏买了两匹布回去给全家人裁制新衣裳,这是沈持的意思,三房的张氏摸了摸说道:“这料子好,颜色也亮,以前我去布铺里看好几回都舍不得买,今年竟能穿身上了。”

“还有新式样的,更贵,”朱氏说道:“我没舍得买,等明年吧,明年再买。”

……

沈家的日子在餐桌的白馒头上,在祭拜祖宗用的猪头肉上,在媳妇儿们穿的衣裳上……一天年比一年好。

除夕守了岁,次日换上新衣打开大门,便是贞丰十七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