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
众人坐定说话,沈持看到室内家具竟焕然一新,连屋子的纱窗都糊了新的,不等他问,就听申掌柜说道:“今儿一早金殿传胪之后,秦州府的乡贤们集资将会馆修了一修,生怕怠慢了状元郎。”
沈持:“……”
他对赵蟾桂说道:“尽快给家中送信,让他们得知我考中状元不日将回乡祭祖省亲的事。”
几名乡贤一并说道:“沈状元,这点小事我们早安排了,今早已经水陆路齐发,定是将你殿试独占鳌头之喜讯尽快传回家中。”
沈持心不安理不得地道:“多谢多谢了。”
申掌柜也说道:“不光咱们,今日传胪之后,朝廷已经快马加鞭给各地府衙送去公文,想来家中很快就得知消息了。”
沈持:“那再好不过了。”
说了两句话,看看天时辰不早,他回房整理仪容,这便去赴琼林宴。
后人对“琼林宴”这三个字,大抵最早是从黄梅戏《女驸马》中的一句唱词“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①”中听来的,琼林宴是新科进士御街夸官之后赴的一场饭局,一开始是在唐朝新科进士们凑钱买单自发的,到了当朝成了官办的国宴饭局,天子都有可能出席,旨在优待天下文士,服膺俊才之心。
宴会设在皇家的上林苑,由礼部和鸿胪寺一道承办,邀新科进士们与京城进士出身的官员们一道赴宴。
再出来时已是半规斜日照黄昏,礼部的马车早侯在会馆门外,见到沈持与汪季行一道出来,挂上“琼林宴”的八角风灯,接他们往皇家上林苑而去。
路上,沈持不说话,汪季行的话也不多,但二人皆是春风满面,意气飞扬。
马车一路畅通无阻,他们很快来到上林苑。
在上林苑门口迎接他们的是当朝进士出身的一众官员,新科进士们从马车上下来之后见到他们身着各色朝服,无形中变得有些许拘谨,不闻一句说笑喧哗之声,只有相互对拜之礼。
沈持拜完各官员,又与同年们相互见礼。之后,一道赴上林苑宴会厅。
礼部早已安排好位子,新科进士们井然有序落座。刚坐定,只听鸿胪寺官员高声道:“萧相爷到。”
宴会厅内的众进士们肃然起身,一并朝萧汝平躬身行礼。
想不到这位左丞相竟来的这般早。
但见左丞相萧汝平阔步走入宴会厅,温和笑道:“今日新老进士齐聚同乐,不讲尊卑,诸位无须多礼。”
“谢相爷。”新科进士们听了除礼,重新落座。
萧汝平自在他的席位上落座,悠悠然开口道:“诸位,本官来的时候陛下说一时起兴,想让诸位新科进士写个‘不正字’给他瞧瞧。”
他说完,命鸿胪寺官员端了笔墨纸砚来。
“不正字?”众新科进士一脸懵。他们写的馆阁体都足够方正,这是书法最基本的要求,哪里有不正字呢。
第89章
不正字。不正, 字……有人在手心里写了个“歪”字,却感觉远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又继续苦思冥想。
迟迟未有人提笔。
不是想不到, 而是不大确定该不该写心里所想的那个字。
鸿胪寺官员把笔墨端至沈持面前:“状元公?”
沈持沉思片刻,他一手挽起大袖, 另一手执笔在宣纸上落下一笔“丿”,顿了顿, 笔尖时缓时急,落成一个“朋”字。
“天下字皆正, 唯朋字未正。①”——这是唐朝刘晏同德宗皇帝所说的话, “朋”字因两个“丿”向左边斜去, 不管怎么写,视觉上都给人一种倾斜之感, 因而说他是不正字。但他不是在谈论文字的艺术, 而是有微微的讽谏之意。
他说这话的时候唐朝朝廷内朋党之害彼时正烈。
士子结朋党,往往以同门, 同年, 相互勾连在一起, 而琼林宴上,高官与新科进士们同欢共祝,难免要攀裙带关系,成为日后朋党开始的机缘。
皇帝萧敏让他们写不正字——朋, 旨在提醒新科士子们你们都是天子门生, 不要在琼林宴上乱认恩师拜山门, 以免日后心术不正沾上“朋党”二字。
新科进士们被这么一敲打,如醍醐灌顶,赶紧收起心中的小九九, 做好了老老实实吃顿饭的打算。
扫一眼整个琼林宴,席面上,左相萧汝平居主席,六部尚书,大理寺卿京兆府尹也是一人一席,至于其他官员则是两人一席。
而进士方面,状元沈持一人一席,至于榜眼薛溆、探花徐照真两人一席,其余进士都是四人一席。
新科进士们看过席面位子后又去看餐桌上的菜式,有黄焖鱼翅,灌汤黄鱼,凤鸭,佛跳墙……粗略估算一桌花费十两银子不止。
真丰盛。
正食指大动,但在听到鸿胪寺官员喊“吏部尚书穆一勉到”的时候,多数新科进士们心中还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心思又不在美食上了。
盖因当朝的新科进士,除了三鼎甲直接授官,状元为翰林院从六品编撰,榜眼、探花为正七品编修外,其余二甲、三甲的新科进士要经过吏部的再一次朝考,排名之后,才能授官,授京官或者外放,决定去向。
要好生经历一阵磋磨。
至于沈持他们三鼎甲,明日授官的圣旨一下,就可以去吏部换身份文书、领官服和官印了。
不从吏部手里走,所以他们三鼎甲明显比较淡定。
因而二甲三甲新科进士们的仕途直接捏在吏部手中,不少人今日来赴宴之前,把同吏部尚书穆一勉说什么话都想好了,就等着在琼林宴上讨得他的青眼,朝考之后授个最好是能留在京城的官,甚至有人放话道:“京城里的官职最容易往上走,要想尽办法留下来,千万别被分到京外。” 罔?阯???????業?ⅰ?????????n?????????5???c????
在他们看来,京官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甚至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地方官巴望着在吏部的考核中夺得优,被举荐给皇帝,拔擢他到京城做官。
但是天子来这么一出,有些话就不知敢说不敢说了。
因此他们愈发羡慕沈持他们三鼎甲。
跟他邻桌而坐的贾岚这次考中二甲进士出身,他端着酒杯过来碰了碰,说道:“归玉兄状元及第,此去青云始,琼林宴后即授从六品修撰,入翰林院为官,过几年有了资历升到侍读,学士,或直调入六部、御史台,官途平坦,真是令人羡慕。相较我等还要经过吏部的朝考才能授官,直如同云泥呀。”
沈持拱手道:“允芳兄有所不知,我听说翰林院修撰可以到六部甚至外放到地方去观政,或能放开手脚做一番事业,我正有意走这条路呢。”
这是他的实话,也是他的志向。
去翰林院熬资历,三年起步,日子十分清闲,修书读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