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9


用了:“本官身为朝廷命官, 食君之禄,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什么都不做吗?”

“孔大人,事已至此, ”朱尧说道:“就算你灌溉了又能怎么样呢。”庄稼都没了, 今年注定颗粒无收。

孔及身板一晃, 摇摇欲坠,被同僚扶着才没失态:“请朱大人给济南府百姓想条出路吧。”

朱尧:“孔大人,趁着如今粮价还没有上涨,让当地百姓抓紧时间买粮去吧。”

他预估, 之后别的地方也会被大旱和蝗灾波及, 到那时, 市面上的粮食供不应求,粮价会飞涨。

“买粮,对, 买粮,”孔及叫来通判许鉴:“让百姓之家,赶紧买粮囤积起来,之后米面要涨价了。”

许鉴看看朱尧:“百姓家中,当还有一两个月的口粮。”

朱尧:“一两个月之后呢?”

可以预见,今年的秋收也完了。

“下官这就去办。”许鉴拱手施礼:“让百姓多囤口粮。”

然而还是下手晚了。济南府内的粮商已经不对外出售粮食,即便个别米铺有售,价格也比平日里高出五成,且没多少供应,每日一开门就被抢光,去晚了只能空手而归。

粮商们知道越往后,米面的价格会越高,他们会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惜售。

孔及听说后一拳砸在茶几上:“这些个奸商。”

朱尧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场面,他摇头叹道:“常平仓势在必行啊,早该设了……”,他们不听他的,说不定后面还有更大的祸事。

“本官想办法买粮,囤粮……”孔及失神地道。

怕是很难。朱尧颓丧地摇了摇头。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把在济南府的见闻马加鞭送去朝廷,而后赶往豫州府。豫州府的情况比济南府还要糟糕,蝗虫已经过境,地面上一片荒芜,什么都不剩了,连秸秆儿都被煌虫咬得一干二净,绝望的农人坐在田里抱头大哭:“老天,你可让我们怎么活呀?”

豫州府知府卫季杰却是不慌不忙,他对风尘仆仆的朱尧说道:“朱大人,尽管豫州府境内遭遇了大旱和虫灾,但本官早有应对之策,不出意外,当能咬牙渡过难关。”

朱尧大为惊讶:“卫大人有何应对之策?”

“豫州府去年大丰收,”卫季杰说道:“交田税时粮食价格极低,本官命农户缴纳粮食,另拿出府库的银两给朝廷缴了田税,本想今年运到欠收的地方换成银子弥补府库亏空的,没想到遭了天灾,要就地卖粮了……”

他从京城来豫州府任职十一年了,重视民生,治豫有方,是个不错的父母官。

朱尧深深地松了口气:“卫大人有远见啊。”他说道:“既如此,下官就不多停留,回京复命去了。”

卫季杰送他出城,末了问道:“朱大人,听说京郊也遭了灾,唉,不知京城是何情形?”

他是京城人氏,族中亲人都在京城,故而十分担忧。

朱尧垂下眼,顿了片刻说道:“想来京兆府已在寻对策,卫大人不必过于忧心。”

望着田野里腾起的沙土,卫季杰叹了口气:“朱大人一路顺风。”

朱尧上了马车,缓缓往前走去,马蹄踏处,阵阵尘土飞扬。

……

朱尧的折子送到朝廷的时候,京郊也隐现蝗虫的身影,各家都非常担忧。沈煌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中,说道:“阿池,今年我们家种的田也要完了。”

他失神地问:“可有秦州府送给朝廷的奏折,家中有没有遭旱灾煌灾?”

沈持:“秦州府也发生了蝗灾,不过万幸的是禄县没有发生干旱,也躲过了蝗灾。”

秦州府也有折子上奏,说当地出现了蝗灾。

“万幸,”沈煌悬着的心放下一半:“家里没事就好。”

“爹,”沈持想了想问他:“禄县先前遭遇过煌灾吗?”

“秦州府的北端很少遭遇蝗灾,”沈煌说道:“倒是临近的山西府南边,时隔五六年便遭一次。”

禄县恰在秦州府的北端,他几乎没有见过煌灾。

蝗灾多发于济南府、冀州府、豫州府和山西府、秦州府南部,一旦发生,数千里间草木皆尽,连牛羊的毛都会被啃噬去,比旱涝之灾还要猛。

禄县的家中无事便好。

沈持去了翰林院,想看些史书上对于蝗灾的记载。到了翰林院,已是散值时分,然而许多庶吉士还在看书,见到他都出来拜见:“沈大人。”

沈持笑道:“本官回京多时,今日方来恭祝各位‘吃得十年锥刺苦,同携明月载誉归。’,有点晚了,着实不该。”

“沈大人为朝廷忙碌奔波,”众庶吉士都道:“我等岂有争这个的,快别客气。”

沈持:“本官今日来,是想翻阅一下记录蝗虫之灾的史料……”

他还未说完,庶吉士们便道:“下官们早已备好,且翻阅多次了。”

听说济南府等地发生蝗灾后,他们就在查找史料,思索应对之策了。

说完,他们搬着一摞书籍放在沈持面前:“沈大人阅览。”

沈持笑了:“你们既都翻过,本官就不看了,应对蝗灾,有什么办法吗?”

庶吉士们纷纷献策:“沈大人,若要治蝗,一来可以在夜间点燃艾草,然后焚烧之;二来,可以挖沟渠放置还为被吃掉的秸秆或者牛羊的毛发,等它们扑进去的时候掩埋;三……三来,从湖广江浙等地驱赶鸭子去蝗虫过境处,让它们吃掉蝗虫……”

沈持这才去翻书:“这些办法,书中都有记载?”

“回沈大人的话,”庶吉士们说道:“远不止这些。”

还有劝谏君王修德——古人以为一旦发生天灾,就是上天对君主无德的警告,祭拜蝗神等法子。

沈持:“你们所说,是最实用的法子。”

这一夜,他没有归家,在翰林院翻了一夜的书。

翌日早朝,皇帝萧敏满面愁容地坐在龙椅上:“昨日山西、冀州两府也送来奏折,说遭了蝗灾,今年恐颗粒无收,众卿今日散朝后,到京郊去看看灾情吧。”

“另外,想办法驱蝗吧。”

群臣跪拜说道:“是,陛下。”

沈持进前一步说道:“陛下,臣昨日去了翰林院,庶吉士们集思广益,想了三种治蝗的法子。”

皇帝的语气微微急促:“沈爱卿快说来听听。”

沈持把昨日庶吉士们的想法几乎一字不漏地说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可行。”

皇帝还在思索。

右丞相萧慈反对道:“大凡天灾,都不可以人力制之,且杀虫过多,有伤和气,请陛下三思。”

京兆尹温至看了沈持一眼,站出来说道:“既是天灾,钦天监楚大人为何先前不提一句?”

倒是反对沈持设常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