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0


立着的文武,心中忽然生出些反骨来,他偏要跟臣子作对:“朕看冯爱卿提的好,法峻,民才无奸,刘爱卿、柳爱卿,你二人拟一下呈文,朕过目后便昭告各地,以震慑、制止略买略卖人口。”

刘、柳二人迟疑了片刻后说道:“是,陛下。”

皇帝接着看了礼部侍郎李叔怀,问他:“明日放榜?”他说的是会试后录取贡士的杏榜。

“是,”李叔怀走上前回道:“明日春光明媚,是个翩翩马蹄疾的好日子。”

皇帝微点了下头:“沈爱卿,曹爱卿,你二人让钦天监择个吉日,预备下殿试的事。”在本朝,杏榜一放,大抵在半月之内便会殿试。

沈、曹二人一道施礼:“是,陛下。”

接下来要忙为国选才的大事了。说完这一桩事情,百官们又拉拉杂杂地奏了手头各种繁琐之事,皇帝的耐心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告罄,本来都要准备退朝了,这时候御史管聃又跳了出来:“陛下,臣听说昨夜杭州府加急送到户部一封文书,今早却不听秦尚书、董大人奏明,是何缘故?”

有人悄声提醒他:“董大人今日告假,病了。”

户部尚书秦冲和朝沈持瞟去一眼,如实回道:“陛下,杭州府生丝涨价,欧阳大人来问常平仓是否开仓售卖生丝。”

明面上听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皇帝说道:“此事你们户部操办即可。”原本也不用上奏给他。

说罢命退朝。

散朝后,他与几名重臣又被宣去上书房议事,这一议便到了晌午时分。等他从皇宫出来,还没走出多远,忽听有人哭着跑向他,来到跟前扑通跪下了:“沈相爷,我家大人要不行了,他等着最后见您一面呢。”

还是董寻的家仆董四。董寻今日拂晓回到家之后吐了几大口血,大夫来看过后说要准备后事了。

沈持听闻他的话眼前一黑,竭力稳住气息:“快走。”这儿离董家不过三五里地的路,他坐在马车里,一路上催了无数次马夫,让把车赶得快些再快一些。

到了董家,他直奔董寻居住的厢房,进门就唤:“青溪——”步履踉跄,双手微抖,这是他一生之中为数不多的几次失态之一。

厢房内,董寻躺在榻上动了动眼眸:“归玉兄……”他是名门世家的公子,连皇帝都曾夸他“蓝田生玉”,尽管已是气若游丝但依旧温其如玉:“我不行了,有句话想跟你说说……”

沈持哪里管什么话不话的,上前握着他的手臂:“大夫呢?”怎么都这会儿了还不见请大夫来看病。

一旁的董四抽噎着说道:“大夫来过来,说……回天无力,叫……”叫等咽气。

沈持怒道:“庸医。”他拿出名帖,打算让人去宫里头请御医来瞧瞧。

“我家大人说御医治不好他的病……”要是御医有法子,董家找给他请了。

董寻打小身体不好,是以董家一直不让他博取功名入仕,谁知后来拗不过他,当上户部右侍郎后劳神费力,身体每况愈下,终于熬尽了生机,大罗神仙来了也束手无策。

沈持的脑子一片空白,他茫然不知所措:“……”

下一瞬,董寻吃力地抬起手臂:“归玉兄,你……你以后当心,”沈持俯身贴近他,才听见他几乎是用尽了所有力气说道:“曹……慈。”

音落,一缕微弱的呼吸戛然而断,四周极静。

董寻仙逝了,时年仅三十一岁。人在亲友刚离世时,最初大抵由于无法接受,大脑的反射弧很长,多半很冷静,沈持亦然,他只嘱咐董家的家仆送董寻的灵柩回乡,然而从董家离开的时候,一跨出大门,眼泪倏然滑落,心头像被一刀贯穿,痛的喘不过气来。

……

户部的文书走水驿,一路紧赶慢赶,正正好在两日内送到了杭州府。欧阳谷看到文书犹如吃了颗定心丸,当下就命通判杨回抛售常平仓内囤积的生丝:“听户部的,尽数卖出。”

以此时杭州府内生丝的售价,卖出后能赚出三倍于本金的银子。

杨回是周六河的人,对于杭州府生丝价格飞涨之事心知肚明,犹豫道:“大人不是才给户部去了文书吗?这么快就有回信儿了?”

第231章

“嗯, ”欧阳谷说道:“官差走水驿将文书送来的。”

※ 如?您?访?问?的?罓?址?發???????不?是?í?????w?ε?n?②??????????????M?则?为????寨????点

水驿。

比八百里加急还快的水驿。这一趟得花掉几十两银子吧,可谓不计代价……想到这里,杨回心头一跳, 户部,不会觉出什么来了吧?

他心中惊慌, 想要拖延时间抽身去见陈世仪一面,问问这是怎么回事, 但谁知道欧阳谷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说道:“此事干系重大, 本官同你一起去开仓售卖生丝吧, 杨大人。”

事出反常, 越早落定越安心。

杨回不得不说道:“是,大人。”二人驱车前往常平仓。

杭州府的常平仓设在临安县的山脚下, 离城里有三十多里地, 知府衙门的马车一路飞奔过去引发不少人的猜测——官府是不是去开仓出售所囤生丝来平抑价钱的?

带着对平价生丝的极度渴望,几家商行闻风而动, 跟在欧阳谷屁股后面也去了常平仓。

等他到了常平仓一从马车里钻出来, 看着后面追随而来的一辆辆马车, 心中愈发觉得户部是对的——江南年年养蚕产生丝,并不是什么稀缺之物,今日高价抢,他日必然跌价卖。

他快步走到常平仓门前, 值守的仓吏听说知府大人来了, 忙带着钥匙前来相迎, 欧阳谷道:“去写张告示贴在门口,以低于市场两成的价钱出手生丝。”就算如此,比之去年买进的价钱也赚两到三倍之多。

仓吏应道:“是, 大人。”他不经意瞥见跟在欧阳谷身后的通判杨回脸色苍白,好似心事重重的神情,暗中道了声“怪哉”,也顾不得多想,只按照吩咐去写告示而后张贴出去。

围在常平仓外面的人越来越多,当他们看到官府真格要售卖生丝的时候,激动地大喊:“不用去别处抢订生丝了,常平仓有售,低于市价两成……”

听到有人喊话,一群商人呼啦一下蜂拥过来,个个举着银票说道,常平仓有多少生丝,我们要多少。

仓吏让他们排队登记。

就这样,不到一天的工夫,杭州府常平仓内囤积的生丝便被订购一空,商人们甚至当天就支付了五成的定金。

欧阳谷一合计,就算后面的银子收不上来,常平仓都是翻倍赚的,他激动得直拍桌子,面上挂着笑说道:“哎呀,这回能挺直腰杆给户部交差了。”又低头呷了口茶:“等今年新丝出来,价钱必定回落,到时候咱们再以低价囤起来。”

粗略一算,这生意做的划算。

坐于他下首处的杨回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