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
面泪水:“阿,阿父——”
“子瑜——”诸葛珪的喘气声又重又闷:“你带着阿亮,拿上我放在案上的印章,去不其县,找到曹使君,求他,借粮——”
……
诸葛珪为官清廉,在本地很有颇有名望,太守病死后,留在城中的百姓凡事多求于诸葛郡丞,他都没有不帮忙的,得知诸葛兄弟要前往东边借粮,百姓们拿出自家的牛车,又凑出口粮给兄弟二人。
天寒地冻,衰服沾上寒气后被冻得冰冷僵硬,贴在身上十分难受,三岁的诸葛亮冷得嘴唇发紫,但是没有任何抱怨,诸葛瑾心疼地将弟弟抱在怀里,将手搓热后捂住弟弟的耳朵。
牛车穿过山林,进入一片旷野,车上没有任何遮挡,呼啸而来的北风像刀一样刮在脸上,诸葛瑾被吹得睁不开眼。
迎面而来的风声中,似乎有马蹄声,这个时候,哪里还会有马队呢?诸葛瑾想,他应该是听错了。
直到声音在不远处停下,诸葛瑾抬起头,才发现,面前站了一整支骑兵。
诸葛瑾从前也见过郡中的部曲,但是眼前这支却完全不同。
这是一支男女混编的骑兵队。
士兵们看上去皆不过弱冠之龄,男子都没有畜须,女子和男子一样束发,所有人穿着样式统一、做工扎实的保暖衣物,所骑马匹皆是高大健壮的战马,被他们居高临下这么看着,就好像自己是不小心进入狼群的猎物。
诸葛瑾不由抱紧了弟弟,往后退了退。
为首的那人利落的翻身下马,诸葛瑾发现,他的右眼处有一道从额间至颊边的伤疤,乍一看,伤疤宛如人面上的第三只眼,让他瞬间想到了神话中,掌风雨,总五谷的三眼神。
“二位可是携泰山郡府衙之令而来?”
见诸葛瑾不答,对方主动上前递上一卷竹简。
诸葛瑾打开竹简,立刻鼻子一酸,落下泪来。
竹简上是父亲的字迹。
“我乃不其县令曹班,来此地迎接泰山郡丞家人。” 网?址?发???????ì?????ω?é?n?????????????????ō??
曹班的队伍带来了一架马车,有了厚重的帘账遮挡,车内非常的温暖,弟弟很快就睡着了。
诸葛瑾却因为强烈的未知而感到不安。
曹班,和他身边的一切,都太奇怪了。
为何灾年之下,唯独他的治下可以饱腹,还能有余力支援周边郡县?
为何迎接他和弟弟两个白身,需要他一县之长亲自出马?
还有这支骑兵部曲,如此精良的装备,曹使君拥有多少?十人?还是百人?
路上他因为好奇,想要掀开车帘去看,去被一个骑兵发现,阻止了。
“还未到。”这个骑兵表情冷冰冰的,看起来反而不如曹班好说话。
诸葛瑾就这么抱着弟弟,闻着车内的安神香,渐渐睡着了。
——直到淡淡的咸涩气息传入车内。
他是被海浪的声音吵醒的。
马车已经停了下来,弟弟也醒来了,正趴在车帘边,不知在看什么,两条腿在身后来回晃。
诸葛瑾拍拍弟弟,诸葛亮指着外面,兴奋道:“阿兄,大船!”
诸葛瑾从前去过海边,为了抵御风浪,海边的渔船是会比江船大一些。
他们是到即墨港了吗?
听说曹使君擅修船事,不知他能否有幸见识见识。
于是他将弟弟抱起,掀开车帘往外看去。
雾蒙蒙的海面上,零星几艘渔船在码头边,不少人从渔船上搬运新鲜的鱼获。
他摸摸弟弟的头,温柔道:“你还不曾去过京师,有机会阿兄带你去见识洛河码头漕运的场面,那才真是浩浩荡——”
他话还没说完,风吹过海面,将水汽拍上岸来。
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雾气随之而散。
浓雾之后,是停在即墨港的千里舳舻。
第87章
“欢迎来到曹使君治下即墨港!”
沿着海边,长长的小路两侧,货郎们拉着新鲜的海货在吆喝,诸葛瑾叫停马车,把弟弟从车上抱下来。
马车前面的骑兵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名骑兵给两人带路:“主公有公务在身, 由我陪两位公子去府衙。”
见诸葛亮的视线一直往旁边的木板车上飘,骑兵贴心道:“二位若是不着急,可以先在港口看看。”
即墨港原本只是一处小鱼埠,自从曹班在此地建立了即墨军事学院,东面又建了船厂、修了船坞, 从南方来的大海船在这里停泊, 越来越多的百姓在这里进行贸易, 定居此地的人也多了起来。
诸葛兄弟的马车在人群中十分显目,一个带着貂皮帽的货郎带着讨好的笑脸上前。
“郎君从外地来吗?是要行商、投亲、还是公务?”
见诸葛瑾疑惑, 货郎很快道:“行商的话我这里南边交州的、北边并州的货源都有,喜欢海货家中还有今日清晨刚捕上来的鲜货,投亲的话我有咱不其县的居民录,府衙上月更新的版本, 公务的话我也可以给二位带路,这条路我再熟悉不过了,天天都要走三遍……”
货郎这一大串话说得都不带喘气的, 显然是非常熟练了。
诸葛瑾哪里见过这场面,好在带路的骑兵比较有经验:“郎君最好牵住小郎君, 这两日刚开海禁, 南边的运粮船卸粮起码要五日, 每年这个时候,港口就会比较吵闹。”
围在诸葛瑾身边的货郎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见到骑兵身上穿着即墨军事学院统一的院服,肩章是学院生的一“星”章,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搓手道:“郎君一定是送小郎君来即墨启蒙的吧!”
“即墨军事学院我有熟人啊,哎呀,听说今年军事作战系又是大热系,郎君要是不想小郎君输在起步绳上,我这里有军战系分系考核宝典,只要二百钱!”
诸葛瑾听过即墨军事学院,听说是曹班亲手创立的学馆,将经学和行伍混做一谈,在泰山郡本地士族中的名声并不好。
诸葛瑾对此不感兴趣,但不妨碍弟弟阿亮已经被货郎用一枚柰果勾到他的货摊上了。
骑兵小声劝诸葛瑾:“郎君莫要信这个,今年大热的还是我们骑兵学术系。”
诸葛瑾将柰果还给货郎,牵起诸葛亮的手:“我和阿弟都不会行行伍事,像名士蔡邕那样治学注经才是正道。”
骑兵耸耸肩,对诸葛瑾的论调很习以为常的样子。
离开港口,诸葛瑾重新抱起诸葛亮上了马车,却摸到弟弟怀里又什么鼓起来的东西。
他伸手,从弟弟衣襟里摸出两只圆滚滚的柰果。
“哪来的?”
兄长表情严肃的时候,比父亲母亲都还吓人。
诸葛亮小声道:“姨姨给的。”
诸葛瑾轻轻挪过弟弟的下巴,这才发现,弟弟的脸颊上,有被手指掐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