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
,被宦官视为眼中钉。
卷入党争的蔡邕为了自保,开始寻找靠山,而他的女儿蔡琰不巧,因为精通音律文字而扬名京师。
只可惜何雨大字不识几个,并不了解蔡琰的家室,只当这是个温柔的大姐姐,听见对方也是来参加征召的,有些惊讶道:“姐姐方才不是说,女子家中长辈不会允许吗?我见姐姐衣着,想必出身不凡,以姐姐家中教养,会让姐姐来做军户吗?”
何雨话语间有些冒犯,她性格如此,家中富裕,父母兄长宠爱,因此有话直说,蔡琰苦于权利纠葛,性格已不如曾经那般外放,见到何雨,仿佛看见曾经的自己。
蔡琰笑道:“家中自然是不让的,但是段君不日将返回并州,我到时候随军一走了之,他们能奈我何?”
何雨如同醍醐灌顶,蔡琰见状,生怕带坏小朋友,连忙解释道:“各家自有各家愁,并不是来应征的女子都要走到我这一步的。”
“我听闻,男子从军入行伍,都要自备钱财,采买军备和武器,女子入伍虽然是头一次听闻,但程序应该也是差不多的,女郎如果能得到家中支持,未来在军中,也会便宜不少。”
何雨本来已经下定决心,今日若是顺利入营,就再也不回去了,心里还有一丝丝不舍,倒不是为了父母兄长,而是为了她屋里的小狸奴,若是她不能回家,得将狸奴托养出去才能放心。
听了蔡琰的劝解,她决定,今日还是回家,将该交代的事情交代完,再让父兄给一些钱财,从此以后,她要效仿姑臧君,上战场,杀羌胡,立功业!
草棚内,负责记录姓名的也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军娘子。
何雨说自己不识字,对方也没说什么,记下她的名字家世后,就让她过了草棚旁的木篱,木篱后是两处营帐,遮挡住了一片空地。
反而是蔡琰,写下自己姓名后,多有盘问。
听见营帐后面传来女子的惊呼声,还用重物落地的闷响,何雨这才有了些身处军营的实感,她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没敢立刻进去,而是在原地等蔡琰。
“她为何问了姐姐这么久。”何雨问蔡琰。
“我父母健在,又读过诗书,能写会画,他们自然担心我的家人。”
“那姐姐怎么说?”何雨好奇。
蔡琰摊手:“我说,我来到这里是我的选择,保证我不被家人带回去是你们的责任,若是手下的兵都留不住,还当什么将军呢?”
何雨有些惊讶:“姐姐说地好直接,她们不会生气吗?”
蔡琰揽着何雨的肩膀,带着她往里走:“这才哪到哪儿?上过战场见过血的人,怎么会连这点儿定力都没有?”
何雨似懂非懂:“那她们为何不问我,我的父兄也健在啊,他们是屠户,虽然没读过书,也是不好惹的。”
蔡琰笑道:“因为你适合来这里,她们舍不得放你走呀。”
等两人来到了营帐后面的空地处,何雨才明白了蔡琰的意思。
来应征参军的女子,都聚集在此地,接受军士的考核。
对于长期饥饿,身材瘦弱的女郎们,负责考核的教官一点儿也没有怜香惜玉的意思,不少女郎都因为劳累,而撑不住,哀嚎着要退出,偶有两三个能撑过考核的,被安排坐在避风处一支长长的高脚椅上,都撑着腰,喘着气。
这些通过考核的女子,无一不是身材高大的,但是她们中,没有一人,能赶上自己近七尺的体格。
直觉告诉何雨,蔡琰说得对,她的选择没错。
带着莫名的骄傲和兴奋,再去看那名考核女郎们的教官。
不是江芜江郎君,又是谁?
原来他竟然是段宁麾下。
何雨又惊又喜,摩拳擦掌,对于通过考核志在必得。
当晚,当何雨的兄长何雪和何星回到何府,第一时间,就来到了妹妹的院落。
族中的族医正围着嗷嗷叫唤的何雨,忙得焦头烂额,见两兄弟回来,仆役们让开位置。
见到何雨之后,院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笑声。
何雨的脸,因为伤口而青一块,紫一块,不仅如此,额头两端还鼓起了一个大包,昔日灵动的少女,此刻就像家中即将出栏的小猪仔。
? 如?您?访?问?的???????彂?布????不?是?ī???ū???ě?n?????????????????m?则?为??????????点
第105章
皇帝病重, 膝下二子,长子辩五岁,次子合出生不满一年。
年轻的皇帝还没咽气, 宦官和士人,就为谁当继承人, 大打出手。
宦官支持无背景的何贵人生的长子刘辩, 士人则支撑宋皇后所生的王朝正统继承人,次子刘合。
原本对于处在权利漩涡之外的姐妹俩来说,谁当皇帝并不重要,关键是谁当太后——这将直接威胁到姐妹的生母,邓太后的安全。
表面上看,何贵人当太后,对姐妹来说最好,宋皇后背后有姻亲曹家,还有袁氏,她的哥哥又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宋奇,一旦宋皇后当上了太后,历史上何皇后逼死董太后的事件具有可能再次上演。
但何贵人真的毫无权势吗?若是宦官扶持刘辩上位,邓皇后就是他们皇权联盟的外人,一个外人,却占着比皇帝母亲还要高的位置,宦官们怎么会允许呢?
虽然段宁杀了张懿,以身入局,自此站边袁氏,但是她凭借什么,让袁氏和宋氏放过毫无根基的邓太后呢?
凭借礼法吗?在家族存亡和皇室礼法间,他们会选择遵循礼教吗?
既然无论怎么选都是死局,姐妹干脆决定,将邓太后秘密接出皇宫。
邓太后久居深宫,宫廷内侍在几次权利争斗间,换了一茬又一茬,早就被情报部的人渗透成了筛子,而能接触到邓太后的皇宫贵族中,最熟悉她相貌的那个——皇帝本人,也时日无多了。
一旦皇帝驾崩,太子上位,后宫必然又是一波人员大清洗,姐妹俩时间紧迫,曹班身处东方,力不从心,于是她们计划,趁着段宁还没有离开洛阳,就将太后掉包出来,让她随段宁一起北上并州。
然而事与愿违,姐妹还未行动,袁氏向段宁发了请帖,让她到府一叙。
段宁也没想到,她会在太傅府,再次见到董卓。
不巧马腾和吕布都在军营里,这次和她一同来太傅府的,是祖父的旧部,雁门郡人,张辽张文远。
张辽随段颎征战多年,得祖父一手提拔才有了今日,为报答段颎知遇之恩而跟从段宁,后为段宁的果决和勇猛而折服,成为了段宁军中武将。
张辽见到董卓恨不能生啖其肉,但董卓的车架在段宁他们前面到,见段宁下了马车,直接等在原地,张辽不得不忍着怒意,随段宁上前。
“想不到,卓竟然有幸,和讨羌将为同僚。”他满脸堆笑,没穿武将袍,看起来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者。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