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邑,急得破口大骂:“凉州刺史董卓狼子野心!屯兵京郊,蓄意谋反!洛阳城谁人不知!?”

“士大人莫听他一面之词,他说奉太傅命令接殿下回京,谁能保证他没有撒谎,他能拿出证据吗?”

董卓仿佛听了天大的笑话,笑声越发爽朗,可四周的空气却凝固了,没人会在这个场合真的笑出来,大家都知道,他的笑意背后藏着什么。

“证据?赵常侍需要什么证据?需要我现在下令,来证明我这三千人,能轻松拿下你们区区二百人吗?”

赵忠听见对方居然认得自己,已经心如死灰,他将最后的希望投向贾诩。

“士大人,您千万要挡住他!事成之后,我会和殿下们,给您请封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贾诩,赵忠满面哀容,董卓似笑非笑。

贾诩却在这时候挥手,士兵们让出一条道,皇子的马车直接暴露在董卓眼前。

他翻身下马,抱拳道:“我随董使君,一同护送殿下们回京。”

听了他的话,赵忠瘫坐在马车上,双目无神。

马车内的卫召若有所思。

马车外,董卓欣慰地拍了拍贾诩的肩膀,招呼自己的手下,来迎皇子们的车架。

两位皇子终于得以启程返京,因为刘合太小,赵忠被允许留在马车里照顾两位皇子,卫召被赶下了马车,随大军步行。

此时距离灵帝驾崩,宫廷内乱,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天,年长一些的刘辩还好,大人们吃什么他吃什么,只不过赵忠会让刘辩先吃,吃完才同意其他人吃。

但刘合还在吃奶的年纪,因此就算有董卓的大军护送,他们还是不得不在村舍留宿一晚,去给刘合找能哺乳的妇女。

当夜,贾诩住处的门被人叩响,他摸出袖中的短刃,反手藏在手臂后面,来到门边,从门缝间发现,来的居然是“段铭”。

“段大人深夜来叨扰,是为何事?”贾诩没有给对方开门,只是隔着门,小声问道。

卫召道:“我是想来提醒一下士大人。”

见屋内没有回应,卫召只能又贴近门一些,压低声音道:“士大人,我和您说实话吧。”

“袁氏意图行刺皇子是假,谋反是真!”

“董卓虽是袁氏门生,但其狼子野心,拥兵自重也是真。”

“我见士大人为人忠义,却不了解京城局势,怕大人误入此间万劫不复,故而提醒大人——”

“小心董卓和袁氏。”

卫召给贾诩留下话后,就走远了,贾诩却因为他的话,彻夜未眠。

自打和董卓的军队碰上后,他几乎是立刻就做了决断。

袁氏设计害了段宁的祖父,董卓是计划的执行者,他任凉州刺史,却放任士兵在凉州掳掠烧杀。

如今董卓得袁氏征召,却只领了三千骑兵,对自己这区区二百人都眼馋。

袁氏利用董卓,却也提防董卓。

这正是利用董卓,除掉袁氏的好机会!

可是“段铭”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些?

驾车带着皇子出奔,如此冒险的举动,背后至少得有足够大的动机,才能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忠心护主?不可能,赵忠对两个皇子都比他尽心一些。

不为忠心,那就是私心了,他想要利用皇子,或者他背后的势力想要利用皇子。

他不是宦党,赵忠对他一直有所防备,他也不是袁氏的人,不然他直接驾车驶进董卓或者随便哪位袁氏将军的军营里就好,哪里轮得到自己来护驾呢?

贾诩久违地再次头疼了起来,天光还未亮,村庄里一片宁静平和的假象,隐约能听见将士们的鼾声。他起身想去水边洗把脸,清醒一下,却听见树林里传来熟悉的马鸣声。

当他匆匆赶到树林里时,一切已经太迟了。

“段铭”偷走了他的爱驹,骑着马,独自离开村落,往东方逃去了。

第114章

大将军宋奇与袁氏联手起事之前,并非没有防备袁氏。

他派遣将领,分别至并州、冀州、兖州、扬州募兵,为的就是在诛杀宦官之后,能有足够多的兵力来对付袁氏。

其中,兖州一带,因为泰山郡守曹班,在对抗黄巾时,大量使用了弓弩,以少胜多,将三万黄巾剿灭在萌芽之中,因此他特地派了自己最信赖的掾属王匡,以大将军府的名义,前往泰山郡招募两千弩兵。

王匡是泰山郡奉高县人,别人可能不了解,他作为本地人,泰山郡什么情况,他能不清楚?

几年前的大疫让泰山郡十室九空,兵荒马乱的年头, 两千弩兵说来轻巧,弩从哪来?粮从拿来?

说白了,这就是个得罪人的活计,所以才不得不让他这个本地人去干,想着是本地人在本地世家大族间,多少能说得上话,这家凑一点,那家捐一点,粮草和兵器应该能凑出来。

可不巧的是,王匡家族,在奉高县是做生意的,而他家的营生,依赖的是京城的贵人们,所以他才能攀上大将军的关系,当了掾属,因此他家在本地名声算不上好。

他经年不曾回家,泰山郡已换了主人,如今的太守曹班他也并不熟悉,只听说其人是曹嵩的次子,师从扶风马融,这关系听上去颇为玩味儿,曹嵩是宦党无疑,马融又是通儒,门生遍天下,曹班对大将军是什么态度,他也把握不准。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就在远离泰山郡治所奉高县的矩平县征兵,先凑出两千泰山郡口音的活人来,粮草兵器,再想办法。

他想着低调来、低调去,不要引起曹班的注意,征兵的过程也还算顺利,矩平县成丁数量远比他想像得要多,只是在征粮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儿小插曲。

随他一同来征兵的步卒里,有一名叫于禁的士兵,砍伤了自己的屯长后,躲进了村寨里。

前来通传的部下告诉王匡,那于禁就是矩平县本地人,因为不满屯长强行征粮,和屯长起了争执,怒而挥刀,砍掉了屯长的一只手臂,村寨里的人因为于禁的“义举”,都手持农具出了村寨保护他,现在正和王匡的手下,在村头对峙呢。

王匡对这名叫“于禁”的士兵并没有印象,但是那位屯长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军中每有任务,那位屯长都是第一个站出来接下,也总是第一个完成,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轮班值岗,他们屯总是冲锋在前,他原本计划这次募兵扩军之后,就提任这位屯长为军候的。

一个无名小卒,就因为这点小事,折他一员爱将,王匡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放火捉人。

他这次征兵,虽然只带了不到二百步卒,但是这二百步卒,都是跟随他刀口舔血活下来的精兵,杀起人来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很快就将于禁活捉。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