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6
什么时候能出兵,说他已经和彭放沙盘、实地大小规模演练了不下百次,北、东两路攻董卓的计谋也有十余条可供挑选。
“预估最低战损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间。”符柯回答。
姐妹对视一眼,还是太高了。
对于她们这样小基数的兵力来说,折损三分之一,几乎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发兵讨董了,战机一旦延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的部署都要重排。
虽然姐姐在凉州田庄和并州保留了部分实力,但曹班这边因为分兵辽东,同时考虑到讨董后的据点建设,几乎出动了全部的有生力量。
即使是预知一部分历史,她们每走一步,也伴随着巨大的沉默成本。
室内光线渐渐暗了下来,姐姐将案上的铜灯台,挪到面前,拿起桌上的剪子,剪短灯芯,小小的火苗重新在她的双眸里跳动起来。
“你说历史上孙坚打进了洛阳,他是怎么做到的?”
妹妹盯着烛芯道:“董卓的两个手下不和,互相传递假情报,给了孙坚机会。”
姐姐好奇道:“哪两个聪明蛋?”
“胡轸,还有一个是……”妹妹抬眼,看了看段宁身后的吕布。
吕布还在想着段宁问出话他怎么听不太懂,被曹班幽幽地扫了一眼,一脸莫名其妙。
段宁见妹妹不说话,也抬起头:“还有一个是谁啊?”
曹班轻咳一声:“还有一个忘了。”
“忘了?”段宁挑眉,显然是不相信,但也没深究,“那情况有可能再现吗?”
一般来说,历史事件再现都是姐妹要重点考虑的情况,姐妹来到这里二十年,蝴蝶翅膀是有的,历史的必然也是有的。
曹班摇头:“几乎不可能。”
这么一想,那个聪明蛋不仅给了孙坚攻入洛阳的机会,最后还亲手杀了董卓,或许当初不招进来,反而比较方便呢,呵呵……
所以也不能指望孙坚从南路攻入洛阳逼董卓回援。
“啊——那这样的话,还是要打嘛,又要打仗了真真呜——”姐姐抓了抓头发,双手扑过木案,拉住了曹班的手,“求安慰。”
身后传来一阵异响,段宁和曹班十指相扣,回头见吕布张着嘴,跌坐在地上,发冠都歪了。
曹班呵呵一笑,紧扣十指,对姐姐道:“我还有个主意。”
姐姐温柔地弯了弯眉眼:“宝贝你说。”
“我们打的是董卓不是洛阳,既然想让董卓分心,我们就搬走他最在意的东西。”
-------------------------------------
姐妹连夜将计划敲定后,第二日便收到了袁绍的战前会议通知。
果不其然,袁绍计划走北路攻小平津。
小平津属于河内郡管辖,河内郡太守高睢是个骑墙派,袁绍在酸枣拉起讨董大旗的时候他没来,后面见董卓的军队不敢渡河到北面来,觉得董卓不足为惧,就加入了袁绍的讨董阵营,才将前线往西推进到了渡口边。
袁绍把段宁和曹班都叫来,却不与她二人商议,而是直接拍板——以段宁手下猛将吕布领五千人为先锋,段宁率一万人为右翼,曹班和辛评各领一千五百人为后军,余下二万五千人随袁绍坐镇中军。
这个安排显然是针对曹班,后军是负责后勤保障的,古代条件有限,要看守辎重粮草,对军队的机动性要求就没那么高。
曹班在泰山郡是统率过万人之军的,只给她一千五百人看个粮草,还派一个没有打过仗的“监军”盯着,不就是怕曹班找机会起事夺回自己的部曲吗?
曹班一手撑着脑袋挡住视线,一手在案下翻一本写满了墨子的小册子——这是戏志才今早塞给她的。
她人虽然冲着上首的袁绍,眼睛却往案下面瞟。
啊,太远了,近视看不清啊……
曹班只能微微弯腰,一面维持着认真听袁绍说话的样子,一面压低头,眯起眼睛,努力去看册子上面的字。
按照目录索引,翻到了第二章 -袁绍派主公出兵的场合。
曹班继续往后翻——
——第一节 -主公为先锋的场合(不可能);
曹班:……
曹班视线往下。
“找到了。”
第五节 -主公为后军的场合。
只见戏志才在上面写道——若袁绍以主公为后军,则辛评必为监军随之,此乃天赐良机,主公可杀辛评后夺粮,随姑臧君西行与白波军汇合,再从西面攻洛阳。
听起来确实不错嘛,看来我们小戏忠真是长大了啊……
曹班不由想起当年在扶风格物院,戏志才捉弄华佗,找自己哭鼻子告状的样子。
袁绍见他最担心的曹班对他的安排没有异议,心里松了口气。
他派出去的斥候传回消息,董卓在小平津以南,有约五万人马,他手上的四万打董卓的五万还远远不够,冀州牧韩馥他是指望不上了,这个韩文节居然写信来说自己生病了,讨董一事爱莫能助。
这个仇袁绍是记下了。
所以他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剩下了豫州刺史孔伷,孔伷曾经和党人关系密切,其人十分重视名节,必然不会做出韩馥那样背信弃义的事情。
年关过后,天气慢慢回暖,只要河水一化,他就立刻动兵。
袁绍对这种蓄势待发的氛围感到十分满意,刚想将发兵的时日公布出来,坐在最下首的辛评却突然站起来,主动请缨——
“评愿为先锋!”
曹班本来还在翻册子,一听辛评居然起来反驳袁绍,便知道有乐子看了。
呵,他们难道没提前商量好?
袁绍这手底下人心散得啊……
曹班换了个舒服些的姿势,见袁绍瞬间黑了脸,段宁也隐隐笑着和曹班对视一眼。
“鉴之,你先坐下。”
辛评出身颍川辛氏,他与弟弟辛毗和荀谌一样,都是自己来投奔袁绍的,辛氏兄弟论才华和智谋不及逢纪、荀谌、郭图等人,但是他们带来的部曲和门客,是袁绍所看重的,袁绍也不想和他硬来。
辛评祖上是陇西人,内迁颍川后靠作屠户起家,家门虽然不及颍川其他世家,但家底相当丰厚,辛评自小习武,听着祖辈们讲述抗击匈奴的故事长大,自认不比寒门出身的吕布差到哪里去,也想建功立业一番。
他故意当众提出来,就是要给袁绍施压,哪里会听袁绍的话呢?
见吕布也不敢和他争,他便更加自信了,背手立在堂中,大有一副你不答应我就不走的架势。
袁绍现在就后悔没把谋士们叫过来,他哪里想到辛评会“临阵反水”呢?
辛评作先锋不是不可以,但辛评当先锋去了,谁来帮他监视曹班呢?
辛评反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