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


车拦下。

路过了好几个送柴的,有青年人,也有老年人。

还有被风吹雨淋晒得皮肤土黄色的樵夫。

他们应该是生意好时帮着砍柴,无事时帮忙送柴。

只有大姐一个女性,估计是大姐家里男丁不足,又家境窘迫。宁泠毕竟是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相较于男人的体格和力量,还是女子能让人稍微安心些。

而且大姐们一般都是热心肠,给足了路费不会为难人。

大姐勒紧马绳,警惕地看着宁泠。

她一个女人家送柴,遇见过许多地皮流氓,不怀好意之人。

宁泠端正行了礼,客客气气问道:“大姐可是回高石县?”

在茶馆她打探过,淮州的柴火大多来源于这个地方。

大姐比旁人回去的时辰要晚,应该离得不远。

大姐没说是与不是,问道:“与你何干?”

大姐身形与一般女子稍稍魁梧些,看起来是个干练利索的人。

皮肤干燥,肤色带着黄褐色,一看就是劳作的人。

“是这样的,我有事要去高石县。”宁泠拿出六个铜板道:“身上银钱不够,车马行不肯带我,大姐愿意顺路捎我一程不?”

大姐闻言心中微动,她一个人回去也是回。

多捎个人上马车也无妨,还能多得六枚铜币。

她又仔细打量了宁泠几眼,看样子是个清秀小生,手无缚鸡之力。

“成吧。”大姐开口,“你上来。也是你今年儿运气好,遇见了我,车马行不收你一吊钱,那肯载你。”

宁泠将铜板递给大姐后上了马车,连连道谢。

过城门时,宁泠心里十分紧张。

大姐送柴多年,城门守卫早认识她了。

连马车帘子都没掀开,就放人走了。

宁泠长舒一口气,这样出入城门就没有她的记录。

想要追查她的行踪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马车上颠簸了一个时辰后,宁泠在高石县附近下了马车。

县里比不

得州城热闹繁华,城内的茶棚四周窝着几个小孩。

衣衫褴褛,小脸脏兮兮的。

宁泠看了几眼,上茶的小二说道:“都是些讨厌的小乞丐,看好你的钱袋子。”

他见宁泠频频探头看向那边,以为他心生怜悯,劝说道:“你可别好心去施舍,小心他们一哄而上将你抢了。”

宁泠点点头,在外行走,莫要多管闲事。

她看了眼年纪最大的小男孩,心生疑惑问道:“那个头儿应该能自食其力了,怎么还乞讨为生呢?”

“哦,他一个人干活倒是能活。”茶馆人不多,小二和宁泠闲聊:“可他的那几个弟妹,若没他在上面顶着,可要被其他乞丐欺负死。”

乞丐之间也有帮派斗争,划分地盘。

这个年纪大点的小男孩走了,剩下的孩子们就没有活路了。

宁泠沉思了会,付了茶钱向那群乞丐走去。

小二摇摇头,不听劝啊。

见有人走来,小孩子都眼前一亮,以为他是来好心施舍的。

宁泠走在最大的男孩子面前:“你们应该偷了不少东西吧?”

※ 如?您?访?问?的???????????????????不?是?ì??????ω?ē?n?Ⅱ???????5?.?????m?则?为?山???????点

小男孩闻言瞳孔猛缩,没有说话。

从小二刚才的话里,不难猜出他们干了许多偷鸡摸狗讨人嫌的事情。

几个小孩子脸上沉不住气,缩在一团。

“户籍有吗?”宁泠压低声音,“有我想要的,给你们五吊钱。”

既然弄路引扎眼,宁泠就换个方向。

小男孩点点头,让宁泠等会。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他带着一堆发黄发黑的户籍过来,让宁泠挑选。

宁泠接过后,在上面找与自己外貌描写相近之人。

最好户籍也是高石县村落的人。

她挑出符合的两张,将五吊钱给小乞丐。

小乞丐舔了舔嘴角,眼神贪婪。

宁泠笑了笑,跟着裴铉久了。

她也学会了几分他那副似笑非笑、气势骇人的模样。

“老实些,不然将你们送官府衙门。”宁泠嘴角上扬,眼神凌厉。

几个小乞丐顿时老实了,眼神惊恐,他们最怕的就是官府。

平时仗着年纪小偷了就跑,可总有没跑掉的。

被送进了官府后,挨了打受伤出来,没有钱买药,不治身亡。

有了户籍,宁泠就是正儿八经的高石县人了。

但是她依旧不打算住客栈,或是租房子。

裴铉敏锐地很,一点点动作都会让他顺藤摸瓜。

叙州那么快被追查发现,线索无非两点。

金瓜子和路引。

幸好金瓜子换来的银子足够她一两年衣食无忧了。

高石县比不得州城繁华,万万不能去典当黄金。

坐吃山空不是办法,得去找个活干。

不然天天无事可做惹人怀疑。

最好还是个包吃住的活计,这样裴铉就不能追查到她的行踪了。

宁泠一连跑了几家酒楼,都没影子。

当小二是个抢手的活,跟着吃香喝辣,运气好说不定还有赏银。

做生意的掌柜眼睛像个火眼金睛似,一眼瞧出宁泠不是那种殷勤会哄人的甜嘴巴。

宁泠心生几分郁闷。

跑了最后一家酒楼,掌柜的好心说道:“小哥看着像是个读书人,哪里适合干这行?”

其实像个书童,但是掌柜们向来都能说会道。

这话点醒了宁泠,她不是认字吗?

宁泠马上又毛遂自荐了当账房先生,可还是无人问津。

认字和会做账有很大区别,再说谁家敢随意请个毛头小子做账?说出去岂不笑掉大牙。

宁泠漫无目的在街道徘徊,看见一家书肆,外面贴着招工。

她抬脚走近里面,店内坐着一个老翁,见有人进来随口:“买书还是借书?”

“我看外面招工?”宁泠拱拱手。

老翁看了下宁泠:“可认字?”

宁泠脸上带笑:“常见的字基本认识。”

她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都认识。

老翁将一大摞书推到宁泠面前:“把书名都念出来。”

“春秋,昭名文选......”宁泠一个个读出来,偶尔也有个别字不认识,她尴尬地摸摸额头。

“写出来我瞧瞧。”老翁接着拿来纸笔。

宁泠心里更悬了,她那手字,她自己都不太好意思。

没办法,她硬着头皮写出来。

除了勉强能看懂,毫无笔锋,筋骨可谈。

“行吧,我这五百文一个月。”老翁又带着宁泠去了书肆后院,“你若没落脚地,可以住这后院,这边是我房间不常用,那间屋子可以给你用,不包饭食,你自己煮饭。”

他找帮工许多了,都没找到合适的。

首先书肆要帮忙找书,整理书籍,简单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