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9


儒家士子们有不祥的预感,陛下想做什么.....

嬴政被气笑了,居高临下,俯瞰赵高:“你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朕与大秦,你一清二楚。”

扬起马鞭,毫不怜惜地挥下,瞬间血肉模糊。

“第一鞭,为了那些因你愚蠢而枉死的大秦将士。”

“第二鞭,为你窃取国柄,葬送朕的江山社稷!”

“第三鞭,为朕的眼拙。”

嬴政冷漠道:“就由你代朕受过。”

李斯跪在地上,恍惚中,闻到了鲜血的味道,面色惨白。

昔日他害死了师弟,今日也要轮到他了。

当赵高被抽得昏厥过去,面对缓步走向他的嬴政,李斯深深伏地,声音低哑地说:“陛下想如何处置臣,臣毫无怨言,只是临死前,臣有几句话想要上奏。”

“说。”

“——秦以法为尊,以法治国的思想是国家柱石,无论陛下怎样重用百家,法为根骨,这点不能变!动了秦朝便再也不是陛下的秦朝了。儒家,只可为表不可为里,只可为屋不可为基,治国绝非上选之策!”

周围儒家博士闻言,全都面色不善,纷纷盯住嬴政身前的李斯。

“好啊,快死了还想插咱们一刀,幸亏没开口帮他求情。”

“说儒家不是治国良策,难道法家就是,我大秦短命而亡,说不定正是过于严苛的法律所致。”

旁边的秦吏恶狠狠看来,指骨捏得发白。“你胡说什么!”

儒家博士挺直腰板,理直气壮道:“怎么,老夫说的有错?难道不是严法不近人情,秦治才会不得人心。”

“你!”

嬴政静静看着李斯,没有任何应答。

李斯却笑了,他从陛下的眼神明白,他已经将他的话听了进去。

李斯闭上眼,如此,他也能安心去了。

不知他是否会如同师弟一样,名声流传到后世的法家学子心中?

成为一盏法家道路上的灯塔,千百年后,每一个学习法律的人都会记得他的名字。

不,他太妄想了.....

师弟的死与他性质不同,对方被他这个奸人所害,而他却是咎由自取,贪念一起,自取灭亡。

他这辈子,永远也无法达到师弟的高度。

李斯主动伸出双手,方便甲卫们用铁铐拷住,左右从没见过这么配合的犯人,面面相觑,抓人的动作轻了一点。

就在甲卫准备押送李斯离开的时候,一道清亮的男音突然打断他们。

“慢着。”

“李太尉不能死。”

官员们一惊,纷纷抬头,想知道谁这么不怕死,敢干扰嬴政的决定。

扶苏上前一步,伸手拦住甲卫,目光坚定。

长公子,怎么会是长公子!

法家士子错愕,儒家博士不敢置信,墨家官员目瞪口呆。

扶苏的老师淳于越先是愣住,随即涨红了脸,内心涌上一股强烈的受背叛感。

他在心中质问:长公子,您忘了您最坚定的支持者是谁吗?

李斯将来与赵高合谋害死了您,为何您还要出来阻拦他被处死,您到底在想什么!

扶苏听不到淳于越的心声,他撩起衣袍,朝嬴政跪下。“父皇,儿臣有一言。”

“李太尉罪孽慎重,但他是您思想最坚定的执行人。朝堂上需要法家的声音,他死了,法学子们的主心骨就没了。”扶苏言辞恳切:“处死李太尉之事,还请父皇三思。”

这番话让嬴政颇感意外,他挑了挑眉,“李斯不死,那赵高呢,你为李斯求情,是不是也要为赵高求情。”

他没问胡亥,显然,胡亥在嬴政心中已然是个死人了。

扶苏盯着嬴政的衣角,“儿臣明白,赵府令与李太尉之间必须处死一人,以谢天下万民,我....儿臣......”

他闭上眼,终是亲手斩下了那柄屠刀。

“儿臣以为,赵府令罪孽深重,当斩。”

第64章 墨家与发明篇12可乐长老,悲剧的唐……

扶苏此言一出,语气中透出的杀伐引来部分大臣惊讶,这还是那个优柔寡断的太子殿下吗?

简直像变了一个人。

扶苏坚定的望着嬴政,父子俩四目相对,片刻之后,嬴政冷漠的嘴角抬了点弧度,却是即刻下令:“传朕旨意,奸佞赵高,罪行累累,按律当诛,夷三族。不肖子胡亥,图谋大逆,赐腰斩之刑,以正国法!”

冰凉的地板上,悲催的赵高刚疼醒就听到这句话,一口气没缓上来,又昏了过去。

阴嫚、公子高等皇子公主的面上浮现解气之色。

扶苏没为胡亥求情,他心地仁善,但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仁善也是有原则的。

再者,李斯能捡回一条小命已经是父皇看在他求情的份上网开一面了。

“多谢长公子为臣求情,多谢陛下宽宏。”李斯心情复杂,他没想到这种时候为他说话的竟然会是扶苏。

从前,他也是漠视扶苏与嬴政矛盾愈演俞烈的臣子之一。

众目睽睽下,嬴政做了个谁也未曾预料到的动作,他朝跪在地上的扶苏伸出右手。

扶苏受宠若惊,盯着嬴政波澜不惊的眉眼,“父皇.....?”

他回握住那只手掌,宽大、炙热,有种让他恍如隔世的温暖感。

自七岁起,父皇就没这么牵过他了。

扶苏颤抖着,鼻尖突然有些发酸。

??????發???????ǐ??????????n????〇???????????o?m

嬴政沉声:“你是朕的长子,除了朕,不需要听任何人命令。”

扶苏明白嬴政的意思,父皇在说他被赐死的事,他紧张道:“儿臣明白,除非父皇站在儿臣面前下旨,否则儿臣不会轻易听信旁人的片面言语。”

嬴政瞧着他,心想:是么,他不相信。

秦朝众人被剧透历史而人心动荡之际,其它时空的人们专注聆听天音。

【麻纸粗糙,并不适合传播,直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张作为书写材料,开始广泛地普及全国。】

【蔡侯纸的推广,使书籍得以流传开来,纸张轻便,备受文人墨客喜爱,他们在纸上挥洒才情,留下许多传世佳作。】

天幕之上,接连闪过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曹植的《洛神赋》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三国时期,邺城。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眼睛一亮,对嘛!这才是他的水平!

先前的“本自同根生”算什么玩意,他怎么会因那种诗而出名。

待曹植看到下面一段,情不自禁的微微脸红了起来。“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要命,他、他怎么会写出这么缠绵悱恻的句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