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8
啧啧,他们怎么就没好运投生成这样的富二代。
宴明婉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干燥的嗓子,“说吧,进度卡在哪里了,之前不是说已经选好演员了吗?”
三人讨论的是剧组准备开拍的红楼梦,这一题材有过十分经典的版本,以至于后来再拍的观众们根本看不上眼,今年又扑了一部改编的电视剧,弄得金主们没人敢再把钱砸进来做打水漂。
导演和制片人也是撞了大运,遇到愿意投资他们电影项目的宴明婉。
制片人:“是,选角跟前期的工作都完成得差不多了,只剩剧本上有个小问题,您知道的,红楼梦通行本一百二十回,只有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我们不想按小说改编,但后半部分改了几回版本都不太满意,现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拍结局.....”
“您是我们剧组最大的投资商,我们想征询一下您的意见。”
宴明婉:“当然要拍,红楼梦是悲剧,如果换成半个喜剧,和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初衷就不一样了。”
“至于结局嘛,这个好办,拿出原著版本的结局就行了。”
原著?
制片人呆住,曹雪芹死了好几百年了,都没人能找出后四十回原稿,宴总哪来的原著?
第103章 小说与名著篇14一部《红楼梦》,封……
面对制片人的质疑,宴明婉眨了下眼,神秘兮兮说:“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呃....”导演和制片人对视两秒,答应了宴明婉。给钱的是老大,到时候剧本不好,他们找个理由拒了就好,好不容易勾来的金主可不能放跑。
宴明婉弯了下唇:“那么祝我们合作愉快。”
两日后,清朝时空。
敦诚再次找到曹雪芹,问他考虑得怎样了。
曹雪芹沉默:“......”
敦诚愣了愣,随后了然,他眼底升起不解,“你不想答应,为何?”
二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了一阵,在石屋前的大榕树前坐了下来。
敦诚叹了口气,接过曹雪芹递给他的西瓜,一边吃一边郁闷道:“得,我还不了解你的性子吗,当初就是受不了捧那些孙子的臭脚离开,只有我与大兄和你处得好。”
曹雪芹垂睫。他盯着油亮的瓜籽,轻声道:“对不起,劳你和子明总是为我奔波。”
敦诚:“话不能这么说,咱们是知己,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我是不会放着你不管的。”
“钱不够用了就跟我说,别倔着,我过了宗人府的笔帖式,有了正经差事做,手头也宽裕不少。”
曹雪芹深唇一颤:“敬亭,其实我.....”
敦诚:嚼嚼嚼。
“唉,我知道,你是想着万一有机会被天幕点名,扬眉吐气对吧,但本朝几位顶尖大学士,像张廷玉大人他们都没机会,怎么可能轮得到咱们这些下面的小喽啰?”
“不是我打击你,但那也太不现实了。”
曹雪芹欲言又止:“不是,我.....”
敦诚:嚼嚼嚼。
“你家哪来的瓜?真甜,上回我来怎么没见地里有种。”
不知为何,好友家的麒麟瓜滋味甚美,比上一回他去参加亲王宴席,据说是皇上赏赐的台湾贡瓜还要好吃。
敦诚吃瓜吃得两边腮帮子都鼓了起来,啃完瓜皮,仍意犹未尽,想再来一个。
他抬头对上曹雪芹的目光,仿佛是他的错觉,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点微妙的无奈。
敦诚:“”
怎么用这种眼神看他,西瓜汁沾脸上了?
“没事,吃你的瓜吧。”曹雪芹又拍了一个大西瓜到他手里。
敦诚:。
敦诚盯着怀里的大西瓜,脑子发懵,不待他问曹雪芹家里的瓜从哪儿来的,便听得一阵熟悉的乐曲从天上传来,下意识抬头,看见天上浮现出了两行文字。
笔锋华丽遒劲,叫他有几分莫名的熟悉感。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李清照眺望喃喃:“这是谁做的诗?”
诗句短小浅白,却传达出无边的孤独,浑厚的悲怆情感。
李清照来回念了两遍,几乎痴了。
【看起来满篇都是荒唐的言辞,字里行间浸透着我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太迷恋于儿女私情,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
——这首五言绝句诗由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于《红楼梦》开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本人情小说,道尽男欢女爱,悲欢离合,有人说,它是作者的半生写照,揭露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必然命运。
一部小说包罗万象,诗词翰墨,酒令灯谜,医卜星相,仙佛鬼怪,巨细无遗,无不精善,论真,论情,别部小说难以望其项背。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一部《红楼梦》,封建兴亡史。
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啪
嗒。
敦诚抱着的瓜掉了。
他流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这个曹,这个曹是....
脑中轰然炸开,敦诚僵硬地,慢慢地扭过了头。
曹雪芹喉头轻咽,他没注意到敦诚飘来的视线,眼眸眨也未眨一下地望着天际,看到眼角发酸了也浑然未觉。
他赌对了。
他赌对了!
他的作品受到了世人认可,所以“她”才会在他将死之际伸出援手,拉他一把——
一滴泪滴落在发白的袍角,洇开一道透明的水迹。
敦诚暗惊,随后满脸涨红:“你别哭啊,被点名是好事,你怎么哭了呢....”
曹雪芹:“我没事。”
敦诚目光别向旁边,有些窘迫地开口:“我知道你为什么看不上那个官位了。”
枉他先前还得意给雪芹弄来了个好差事。
一个小官能捞油水又如何,比得上青史留名香吗?
内阁首辅都不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换做他,宁愿饿死也不会接受这个交易条件。
曹雪芹轻轻摇头:“不是因为这个。”
他难以启齿——
在那些难捱苦闷的日子里,写小说给他带来了一种心灵慰籍,说是微不足道的自尊也好,说是不甘心也罢,曹雪芹就是不愿将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作品交出去。
清朝的文人们通通懵住了。
红....红什么梦?
他们猜测过最后一本名著可能会是聊斋先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文木老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或无碍居士(冯梦龙)的三言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集)。
万万没想到是一本名字都没听过的《红楼梦》!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