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5
出布告,在延州境内征集一百民户随迁。
丹慧看到了这个布告,动心不已,回来就和杜婆子一起商量。
“阿娘,这么好的机会,我不想错过,我想带着朝云朝念去找小东家。孩子读书,我们也可以在象郡替小东家开粮食店。”
“北地民风彪悍,我一个女人没有靠山,心里总是惶惶不安。跟着郡王和小东家去西南,是上天再次给我们的机会。”
杜婆子又何尝不知道她的难处,张全知和杜泽端是好人,可总有那些不含好意的眼睛,四周盯着她们,朝云朝念还小万一有个什么,后悔都来不及。
“行。我去报名。”
朝年朝勤是孤儿,也跟着杜婆子一起报了名。
报名愿意去的都是家里孩子多,生活过不下去的穷苦人家,就算知道跟着小王爷去会成为亲信,真正的富户没人愿意离乡。
十天,只报了九十六户。
李侧妃得意洋洋,笑话邓王妃的算盘落空,尤其她这一动操作,将原先忠于她的王何贺周四家都推到了她和赵庆这边。
七月初五,黄道吉日吉时,赵槿从延州出发,总共带了一万多人,三千护卫精简到五百人,包括家眷有两千多人,周王给的大工匠六千多人,九十六户普通百姓总共一千三百多人。
一行人走陆路到达州,换邓家的船一路南下,预计到万县已经八月初二,再走十天陆路,就能到达位于大周西南边陲,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象郡。
“阿娘,这里就是江南了吗?山好青,水好绿呀!”杜婆子一家四口,只朝念一个小女娃不晕船,她清脆的惊讶一阵高过一阵。
丹慧忍着头晕往窗外看了一眼,呕,一下又开始吐了,半响才缓过神,道:“这里是西南,小东家就在万县。等我们到了象郡,安顿好,阿娘就带你来走亲戚。”
无精打采的朝云朝年朝勤也打起精神来,跟着朝念往窗外看。
不远处蓝莹莹的水面漂着几条帆船,远处青山如黛,连绵起伏,清风拂面,连浑身的燥热好像都消减了几分。
“杜姨,这里真好,我喜欢这里。”朝勤看了眼哥哥,抢着说。
“我喜欢小东家和小谭姐姐。”朝念连忙说。
听着朝念无忧无忧的声音,船舱里病怏怏的人也打起了几分精神。
接到平南郡王要在万县下船的公函,俞有地带着武太尉和丁主簿,组织周边几个村的人连夜准备了新鲜的吃食。
赵槿的船在码头一靠岸,武太尉就带着几百条小船来送饭,先给每人发给一竹筒清凉解暑的米粥和中药,再进轻食。
船上观察两天,没有人出现发热拉肚子的情况,第三天象州来接人的马车也到了。 ??????????????ì????ū?????n?②????2??????c?o??
常瑞拿着花名册点名和来人一个个交接,九十几户百姓跟着兴奋,总算要到了。
赵槿接了独属他的藕粉和干粮,带着二百个护卫先行回象州安顿。
“小王爷,能多带一个人吗?”俞荷背着包袱,一身男子打扮骑马赶来,朝驾马车的人,笑问道。
“当然。”
赵槿立刻让出半个车辕,车厢里酷热难耐全放的行李包袱。
小谭和顾嬷嬷坐马车后面追上来,跟着的还有八十几个牵马驮货的行脚商,也去象州。
就他们两个人的时候,赵槿拿舆图给俞荷看,一边介绍道:“象州下辖八府,共有三十六个县,土地有一百六十万亩,地广人稀,人口总共七万
多,大多数还是前些年朝廷从各处移民过来的百姓,深山里大概三万多原住民,他们一般不会下山。”
“除了象郡附近的荒地已经开垦出来种了水稻,沿海的永平府,有大片的荒地需要人。”赵槿一边说一边图上指给俞荷看。
“这里就是象郡,离海有八百里,这是永平府离海只有四百里,这里叫蛇口,是永平府最大的出海口,海边有采珠人生活,这两年,每年都有商人来永平府收珍珠和珍贵的渔获,渐渐形成了村镇集市。”
这偌大的地方,足够你种,赵槿不由一笑。
七日,到了象郡,看着依湖而建威武庄严的象州巡抚衙门,像八卦一样均匀分布古朴的房市,道路四通八达分明朝廷重视的边地重城,俞荷觉得小王爷可怜的想法一飞而散。
“小王爷,我先告辞了,趁此机会,我先去买五十亩地。”俞荷翻身上马,笑着朝着赵槿挥手,叫小谭顾嬷嬷跟上来。
赵槿看着她潇洒的背影,将书和舆图整理好,隐身的常瑞常青下马上前随侍左右,进了象州巡抚府。
“小姐,这里比南镇凉快。”小谭牵着两匹马,顾嬷嬷坐马车跟着。
俞荷仰望着头顶的蓝天白云,看着面前碧绿的湖水,不远处依山水而建的房屋,接道:“这里的天气真不错。”
“我们去永平府看看,我总觉得那里应该有商机。”俞荷带着小谭顾嬷嬷出城,继续往南走。
去永平府的路是新修的大路,四百里她们走了三天,向路边晒太阳的几个老者打听这路谁修的,偏打听到小王爷这两年都在永平府当知府,路和海边的村镇都是他的政绩。
“你们外地人吧?年画娃娃一样好看的赵槿知府考中进士那年,可是当今圣上钦点的永平知府,他来我们这边已经第四年了。”
另一个老汉笑着说:“我们也是今年才知道他是圣上的亲孙子哩。”
老汉们豁牙齿,说的骄傲着呢!
“他现在可是我们象州的平南郡王,大伙都觉得日子更有盼头了。”
小谭捏捏俞荷的胳膊让她认真听,又给顾嬷嬷使眼色。
“你们是外地来做买卖的吧,去西街打听,那边还有官府没卖出去的店铺,花钱就能开业。”
“多谢各位伯伯提醒。”俞荷拱手行礼,牵着马往西街走。
“不用谢,谢啥,我们应该谢谢你们。”
“看你这个娃面善,走,我们带你去办手续。”
俞荷小谭顾嬷嬷跟着他们到了西街,宽阔的马路两边两排商铺面对面分布,果然只是开头几家商铺开门,后面有十几户一样上下两层木结构的石头房门关着。
“狗娃子,又来一个做买卖开铺子的,都是妇孺,你给安排在虎女旁边,省的她们被欺负了。”
“周大爷,虎女开的是妓院,这三个人看着就是正经人。刚好,这第三家李掌柜要卖房,她们就这三间怎么样!”脸晒得黝黑的狗娃子指着十字路口第三家店铺,笑着说。
“能行呐,我给忘了!”周水根笑着说。
一套三间房上下楼要价五十两,俞荷一口气买了四套十二间,胡狗娃子想办法给她把另外里边的三套安排在一起。
最西边四套房挂着灯笼和彩色飘带,胡狗娃说是虎女开的妓院,专门做行商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