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4
斤货回去。”
“是,小姐。我这就去传话。”
这样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到万县已经腊月初十。
马三面俞老头俞有钱一家,都在县衙后宅等着俞荷。
顾大安和俞有花带着明辉去象郡看连生连鱼,准备在象郡过年。
常十将船停靠在临舟码头,岸边等候多时的小商小贩一拥而上,邓家的船工每次回来都带点江南盛兴的私货,深得象郡百姓的喜欢,这次也不例外,好看的手帕,荷包,雪白的棉花便宜的布料等应有尽有。
“小姐,这里好像更热闹了。”小谭看着路边的各种幌子,街上口音各异的叫卖声,笑着说。
“是的。北地互市,会有更多的人来万县采购米粮茶叶生丝运去达州盛京。”
“小姐,看来我们在盛京置产是对的。尤其是金银珠宝店,要不是有一个捣乱的万宝楼,我们珍宝阁,肯定能独
占盛京。”
万一那主家,是自家人呢?
俞荷一笑,说:“两家打擂台,更吸引人们的眼球,也不会一家独大,太扎眼,惹盛京贵人们生厌,就不好了。”
“可他们的品类和我们的差不多,连张叔都说两家有些设计太像。”
“巧合,纯属巧合。”
她们到家了。
小谭敲门,开门的是顾嬷嬷。
接着马三面俞老头李二娘赵娟迎了出来。
“哎呀,俞荷,你终于回来了,你娘正担心你呢!”赵娟笑着说。
俞荷拍拍阿奶的脊背,笑着说:“路上让挑了一些货,耽误了点时间。”
“阿奶阿爷你们能来万县过年,我阿爹阿娘可盼了一年多。”
“坐船累着了吧,先洗漱吃饭,明天我们再好好说话。”马三面牵着俞荷的手,笑着说。
顾嬷嬷李二娘赶紧去烧水,俞荷洗了澡,吃了一碗面就被大家推着回屋休息。
“回来就好。”马三面回来和俞老头笑着说,“成文成城在盛京,我生怕俞荷也赶不回来过年。”
第二天,俞荷跟着赵娟看了他们街上开的五间杂货店,又看了他们买来住人的大院子和仓库。
“你三叔和龙龙带着人还在乡里收货,明天才回来。”赵娟牵着会走路的俞丹,笑着说。
“挺好。让三叔别跑了,守在家里收。”
“你知道的,他根本闲不住。还想做烤鸭呢被你阿奶给拦住了。”
“也是。”
回来,李二娘和顾嬷嬷准备了一桌子俞荷喜欢吃的菜,大家吃了个团圆饭。
下午俞荷带着爷奶顾嬷嬷小谭回南镇,看她开的米粉作坊和藕塘,茶社。
在藕塘旁边新建的凉亭里,俞荷还让宋老太和马三面俞老头说了一会儿家常。
“时间过得好快,俞荷明年十八岁,该出嫁了吧!”
俞知县家的二小姐和平南郡王议亲的事,在方圆成了一段佳话。
这两年因为稻米和藕粉卖上好价,修建郡王府又挣了钱,村里人都等着喝两人的喜酒。
“俞荷的婚事,有她爹娘操心呢!”马三面笑着说,“今年听说万县也有社火,我们一起看。要是有唱戏的就好了,我还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走几十里路,翻山越岭看社火,后来镇上又看戏。”
马三面说是说,心里愁起俞荷的嫁妆,他们要陪嫁什么,才能在周王爷和王妃娘娘面前不显得小家子气。
俞荷听到宋老太的话,把嫁妆的事记在心里。
胡老头和孙子住在文昌茶社,看莲塘兼卖茶叶,看见俞荷回来,连忙过来说:“九条鱼养的好着呢!就是它们聪明的很,见人就水里冒头,要吃食,长了一倍还大。”
说话间一只小胖子红鲤鱼,从干枯的荷叶下面游了过来。
“小姐,这是长尾巴,它真的太胖了!”小谭嘴上嫌胖,手里的鱼食不断往水里丢。
石头房住了一天,俞荷带着爷奶回县里。
刚好俞有钱龙龙也回来了。
俞荷张罗着做了一桌菜,大家一起吃饭,堂屋里烤火说话。
大家说的正高兴的时候,俞荷进门就给马三面五千两,又给俞有地五千两。
“俞荷,你这是提前给你准备的陪嫁钱吗?”赵娟笑着说。
“是啊。不能让家里为难。”俞荷大方点头,话锋一转,开玩笑道:“不过,也要看小王爷的聘礼如何!”
“好!看阿奶给你怎么陪嫁。”马三面笑着说,收起了银票。
好孙女,会来事,知道不让家里为难。
俞有地也将银票收好,大家又说起绣嫁衣的事,俞荷要亲自绣吗?
“不用我自己绣。郡王成亲,内务府会事先准备礼服。”她问过了。
“老夫人,小姐成婚还早呢!”小谭端着一盘炒花生进来。
顾嬷嬷给大家泡了花茶,端了点心。
第164章
俞荷和顾嬷嬷开始盘账,九艘船的收益一直都在她手里。
“小姐,去年我们一共售出五十万斤茶叶,一斤赚二百文,一共有二十五万两,运到北方的稻谷有六十万斤,净利有六千两,加上珍宝阁的盈利八千两,算上米粉粮食店的收入,去年一年一共有三十二万三百百四十一两。”
“今年你控制了茶叶的量,利润有十万两,粮食比去年多有,一百万斤得一万两,加上几家店的盈利一共有十二万三千两五百二十六两。”
俞荷看着这账本,突然就想小王爷了。
“两年净利,一共是四十四万三千八百六十余两。两京购置店铺土地共花费十万一千二百两,结余……”
这些都是他给她的钱,凭她的本事,一年赚五万全家都要吓死。
“船工的花费大概八万多两,这些钱,都是小王爷在垫付。”顾嬷嬷提醒道。
“我会还给他。”
顾嬷嬷一笑,说:“这是小王爷对你的情意,你就算给,他也不会收。”
“顾嬷嬷,小王爷他让我提前十年实现了我的目标。”俞荷笑着说,高兴的同时,心里有点恍惚,小王爷对她也太大方了。
“恭喜小姐得遇良人。”顾嬷嬷笑着说,“这也是小姐付出应得的回报。你给旁人几条船,放一两年,船烂成了一堆木头一文不值。小姐,聪慧,有手段,也是王妃娘娘看中您的原因。也不必过分自谦。”
顾嬷嬷生怕俞荷不自信,接着说:“你用抢手的粮食让利,换大家积极推销进价低廉的砖茶来获取高利,是普通人,甚至是陆家主这样的人物,都是做不到的。”
小姐这份果断,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粮食如果按当时的价一斤最少有二三十文的利。
“顾嬷嬷,你夸的我都要飘了。明年我就把船还给小王爷。”
顾嬷嬷笑着锁起账本,“那是你和小王爷之间的事,老奴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