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策反金地的汉人,更要命的是,赵佶不知脑子抽风了还是怎么地,竟然与流窜在外的辽国皇帝天祚帝搭上线了。提出只要对方来到大宋,朝廷愿意以上宾待之。

天祚帝堪称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见此顿时大怒。

其次,张觉如今身为大宋子民,宋说交就把人交上去了,这让剩下归顺宋朝的臣子们如何作想?像郭药师,就不止一次对身边人表达过对宋的失望。

而反过来,朝廷其实对郭药师也非常不满。

郭药师所代的兵,名为常胜军,本就是燕山一带的流民,比大宋的兵痞素质还差。郭药师此人也颇为桀骜不驯,经常与同僚们起冲突。

最重要的是,常胜军实在太能花钱了!

根据初步统计,在收编常胜军这一年里,算上赏赐,朝廷为了供养他们总共花了六千万贯!要知道在王安石变法前,宋廷一年的净收入也才六千八百万贯!

本身这几年打仗损耗就大,再加上有了常胜军这个吞金兽,可以说拿下幽州的这一年,整个大宋都未好好修整过。

为此,朝廷也曾几次派人训斥郭药师,双方正处于一个相看两相厌的阶段。

直到金人打来了。

最开始的时候,郭药师也想着好好守住幽州,无奈金人实力太强,队友又过于拉胯。甚至有官员偷偷商量着要将他绑了送到金人帐内,郭药师听完一阵后怕,当即带着常胜军投降了。

有了这位大宋将领的加入,金军堪称如虎添翼。

郭药师对整个北方,只要是宋朝掌握的地点,军备兵马部署非常熟悉,在他的引导下,完颜宗望顺利地绕过了许多难打的地方,以最短的时间就逼近了大宋的首都汴京。

得知详细情况的赵佶在百官面前破口大骂,丝毫没有了往日艺术家的斯文。

“郭药师这个罔顾君恩的贼配军!认贼作父!与金国那帮不讲道义撕毁盟约的蛮夷混到一块!倒是两条好狗!还有你们……”

罓????発???????í?????ω???n??????????5?.??????

皇帝又看向了下方的官吏,“一群酒囊饭袋,当时不是说张觉献城是好事吗!现在社稷存亡之际,你们给朕提出一个应对之策!”

赵佶心中还有一丝幻想,毕竟当年真宗在位之时,辽国也即将打到汴京,宰相寇准、杨家、种家一位位有能之士站了出来,抵挡住了辽国几十万大军,万一现在也出现奇迹呢!

然而让他失望了,百官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人开口。其实他也不想想,朝廷在他这些年的祸害下,早就只剩下一群逢迎拍马之徒,上哪儿找什么能臣干吏。

赵佶又骂了几句,最后无奈之下,只能命人去写降书给金国,看能不能拖延一二,但他心里清楚,不能将命运丢给别人,得为自己找条后路了!

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外面有人来报,言太常寺少卿李纲求见。

听到这个名字,赵佶不由愣了下,旋即反应过来,此乃刚上任的那位“狄仁杰”。

李纲乃政和二年的进士,官宦世家出身,本应一路平步青云,但却长了副刚直性子,几次妄议朝政被贬,最过分的一回甚至指着鼻子骂皇帝只顾享乐不理朝政。因为其不畏强权,勤勉聪慧,世人都称其有狄公之风。

赵佶自打当上皇帝,最烦这种人,听说李纲来了赶紧让人把其撵走,然而宫人刚抬脚他又改了主意。

“等等,”赵佶面色阴晴不定,半天,还是咬牙道:“让他进来吧。”

经过这段时间的事,他就算再糊涂也明白,靠着自己平时宠信的那些大臣,是救不了国家的。想要渡过难关,还得靠这帮臭脾气。

所以等看见李纲,赵佶破天荒地给了个笑脸,扯着面皮道:“李卿来了,快快赐座,可是有什么将领要推举?”

李纲今年才满四十,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长相跟性格一样端庄方正,对于天子热情的态度,他似乎没有半点反应,只不过平静道:“回陛下,现在纵观朝廷,唯一会打仗的便是童公公了,臣一介书生,与武官素无结交。”

赵佶心中不悦,呵斥道:“既然如此,你过来是做什么的?”

“虽说不认识武人,但臣却知道,当务之急,是让各地兵马快快赶来京城勤王。”

赵佶挥了挥手,“这我自是知晓,前些日子已经让种师道领兵过来了。”

种师道在一年多前跟随童贯征辽失利,被迫背起了全部罪名,被皇帝在大殿之上羞辱不说,还把所有头衔荣誉撸了个干净,现在正在山林里隐居。

李纲皱眉,犹豫了下开口道:“种老将军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之前就听说他腿脚有毛病,眼下火烧眉毛,未必能赶得及。依臣所见,不如就近将山东河北那些零散的兵马聚集过来,好比朝廷之前册封的那位宗姬,听说手下也有几万人,聊胜于无啊!”

事关自己性命,赵佶就算再混如今也得听劝,当即下了指令,招赵淳楣等人速速带兵救援。

然而这一切办完后李纲依旧没走,他看着赵佶,好半天,还是一咬牙道:“官家,微臣斗胆,能否问您一句话。”

得到肯定答案后,男人对赵佶一字一顿道:“您是否打算南巡。”

“放肆!”赵佶听完微愣,旋即暴跳如雷:“谁给你的胆子!来人!给我拉下去!”

李纲看着色厉内荏的帝王,见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自己,心中充斥着失望,摇摇头,与赵佶道:“朝野间明眼人都已看出来,微臣也不过是要您一个准话。”

赵佶气得直哆嗦,同时又禁不住有些心虚。

所谓的“南巡”,说白了就是逃跑。

是的,赵佶已经想跑了。他是皇帝,在此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有生命威胁,对于金兵南下,也没有任何应对措施。在国家危机之时,他本能的想逃。

但作为一国之君,逃跑实在是个难事。国君移驾所传递的信息,便是都城失守,国家即将灭亡。连皇帝都跑了,哪还会有士兵百姓与汴京共存亡。

于是赵佶打算将自己的接班人推到前面,就在五天前,他下达了一条诏令,封太子赵桓为开封牧,掌管开封军政大权。

正是这条诏令,使得李纲确定了官家的心意。

说不难受是假的,李纲也是十年寒窗走过来的,有着匡扶社稷的儒家理想,结果所效忠的皇帝却是这样一个小人。但转念一想,皇帝禅位了也好,或许新君登基一改往日气象呢。

结果赵佶虽然封太子为开封牧,却迟迟不肯禅让,毕竟太上皇与皇帝还是有区别的,赵佶舍不得手上的权力,拖拖拉拉到现在。

李纲今日来,不光是代表着自己,同时也是身后一派官员的心意,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跪了下去,与天子道 :“官家,臣无意参与皇储之事,可眼下我大宋正值危急存亡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