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




“是这样的,爹,娘,那天我听县城酒楼王掌柜说,府城的贵人喜欢吃甲鱼,也就是那天爹带回来的王八,一只卖到五两呢,我想着,既然这样,我们不如把池塘买下来,咱家田里甲鱼多,把田坝都打穿了,索性抓起来养,到了秋天还能买个好价钱。”

话音刚落,屋里静悄悄。

“嘶——五两一只,这哪里是王八肉,这是黄金肉吧。”赵来贺不可思议。

巧娘也回过神来,猛的站了起来就往屋外钻。

“欸,他娘,你去哪呢?”

“我去瞅瞅咱家的大宝贝!”

赵来贺带回来的甲鱼后来被养在屋外泥巴灶旁边的一个破水桶里,前几日巧娘还想着儿子不乐意玩的话挑个时间得扔远点,不然死在了灶台边上,做饭都不舒坦了。

这会儿只恨不得把它供起来。

若不是天晚了,巧娘恨不得马上催赵来贺去村长家。

买地的事情决定好了之后,巧娘开始分零花钱。

“我那里还有几百个铜板,够用了,城里的小孩子都有零花钱,给宝儿吧。”赵来贺乐呵道。

于是,虽然只六岁,但是已经拥有了十文零花钱。

要是让村里其他小孩知道,怕不是要羡慕死。

第10章

农家日常买地

第二天就是端午节了,昨夜躺在床上,夫妻两畅想着未来满笼鸡,满池子甲鱼的场景,都激动得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赵来贺更是迫不及待拎着两只兔子赶去了村长家,提了要买地跟池塘的事。

村长叫赵大生,跟赵家是同宗,论辈分赵来贺得叫一声叔。

听了赵来贺的意思,赵大生先是点点头。

“你家就三亩地,眼瞅着宝儿也养住了,确实要为将来做打算了,多买几亩地,往后宝儿也有的依仗,只是西头那池塘都荒废许久了,附近又没几户人家,你家要是想用起来,自己引了水就是了,旁人也不会说什么,没必要买下来。”

“大生叔,我是想用那池子养点鱼,不为了用水,您知道的,宝儿的身子弱,一直在吃药,大夫说往后也要用好东西养着呢,我家地少,上山打猎又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十有九空,这不前两天去县城里,看见人家卖鱼,就琢磨着也养点什么,有个能

给宝儿买补药的营生。大生叔体谅我不容易,才让我用着,这份心我记着呢,只是我却不能占这个便宜,今天您给了我方便了,回头村里人就该说您偏心了,咱们还是该怎么来怎么来。”

赵大生再次点点头,也没再坚持。

商量好等端午节后就去量地改地契后,赵来贺这才离开。

赵来贺走后,赵大生喊来大儿子。

“来贺家这是要起来了,你平日里多去他那边转转,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他家房子也要好好用心。”

赵来元点点头,笑到,“那肯定的,别的不说,就冲我来贺哥那一天一顿的肉菜,我也得好好用心啊。”

“今天你陪彩云回娘家,顺路去趟县城,带上来贺的兔子,去瞧瞧你三叔。”

赵来元翻了白眼,“爹,彩云家里县城还有三里路呢,哪就说顺路就,再说了,他一年到头都不回村里看爷奶,我们倒上赶着看他算怎么回事。”

“大摇大摆地去,让街坊四邻都知道,就算他赵大为发达了不认乡下亲人了,这里穷亲戚还担心他没肉吃呢。”

赵来元笑了,“这个行,就是可惜了这肥兔子,不过我猜想我那高高在上的三叔大概看不上我这穷亲戚的兔子,看来我还得提回来了。”

赵大生笑骂了一声,赶了他出去。

办好了买地的事,赵来贺背着背篓,巧娘牵着宝儿,一家人这才开开心心地去柳河村。

柳大一大早就陪着媳妇带着双胞胎儿子去了岳家,知道妹妹一家要来,刚吃过晌午饭,也没多呆,几人就回家了。

“这是宝儿吧,长

这么大了,哎呦,不是我说,十里八村还没见着这么俊的娃呢!“柳大媳妇姓夏,因着赵丰年身体缘故,赵来贺夫妻两很少带着他出门,这还是她第二次见到外甥。

赵丰年喊了舅妈,就一边坐着,任由好奇的双胞胎表兄上下打量。

“对了,巧娘你猜我今天看见谁了?你那二嫂!”

夏氏跟王小红都是一个村的,今天又是走亲戚的日子,两人碰见也不稀奇,但是巧娘还是适当地表示了好奇。

“嗨哟喂,那架势,活像是抬了头猪给她爹娘似的,结果听她那弟媳妇说,没几样能看的东西,听说她想送孩子去认字读书呢,想跟她爹娘借钱。”

巧娘惊讶,“这,她弟媳能同意?”

夏氏一脸鄙夷,“哪能同意,差点没拿着扫帚给王小红赶出来,人家是还没孩子,但也不想供一个外人不是,诶,巧娘我可没说你是外人哈,你看我,嘴上也不过脑子!”

“瞧你说的,我还不知道嫂子你么,没有的事!”

“那我就继续说了,小王氏哭得可惨,听说她公爹丈夫都动摇了,若不是她爹娘碰巧走远亲不在家她也不用回娘家,只怕这事还真让王小红给办成啰,啧啧......对了,听说你们送宝儿去读书了?”

巧娘笑着点头,“刚读了一个多月。”

夏氏也挺高兴,“这是好事,哪怕自个儿苦一点,也得让孩子认几个字才好,将来也不至于土里刨食,我看宝儿这身板也不像是能学妹夫上山打猎的,读书最好,说不定日后还能当个秀才公。”

巧娘更高兴了,她没想过孩子去考科举,只想让他认识几个字往后去县城里做事轻松些,不过嫂子这话也是看重宝儿,“只盼着他能健健康康才好呢,不拘将来做什么,能养活自己就成。”

“宝儿坐得住,一看就是个读书的苗子,我家这两个是没指望了,让他俩进学堂,跟要了他们命似的,一个不到两个月就回来了,另一个倒是坚持了半年,结果年底一问,才知道夫子让背的东西是一个不会。我想着,既然不是这块料,还是跟着家里学木工吧,将来有门手艺傍身,小尺还好,人机灵,又像咱爹,手上也灵巧,只是大尺,真是空有一身牛劲,脑子也笨,白费那么大块头了,木头上的活计怎么教都不会,往后也只能种种地了。”

赵丰年看了眼一直憨笑着让自己吃果子的大表哥,跟同龄十三岁的孩子想比,确实块头很大,两人站在一起,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双胞胎兄弟,该说不说,跟舅舅像了十足十。

回去的时候,换巧娘背着背篓,里面放着张氏跟夏氏塞的回来的十来个鸡蛋。

赵来贺怕累着儿子,因此赵丰年此刻是在他背上的,尽管他尝试过拒绝。

“前头听说二嫂想送柱子去县城的学堂,后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