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


却没接上这门好生意,他们东家把他臭骂了一顿,还罚了两个月薪水,今天他是领了命来,无必要拿到酱油方子,否则他这掌柜都要卷铺盖走人了。

各家大酒楼要么有自己的作坊,要么有合作的作坊,是以,听说今天要卖这段时间风靡府城的酱油方子,不光是府城里,甚至几个附近县城里竟也有人来。

赵丰年可不管什么人要买,总之五十九两一份,愿意买的他们都给卖,至于后面其他人会不会泄漏出去,或者转手高价再卖出去,他相信今天之后,酱油这味调料品将在临江府遍地生花,慢慢走近大夏寻常百姓家,价格不会太便宜,却也高得离谱。

这场买卖很快就结束了。

彼此都很满意。

除了赵来贺。

揣着一千多两银票的他慌张不已,只想赶紧回到赵家村,到了家后,他觉得村里也不怎么安全,于是索性连夜在床底挖了一个洞,藏在了一个木盒子里,又将洞糊起来,这才稍觉得心跳平稳一点了。

第32章

一时间,夫妻俩都不敢出门了,只想守着银子。

本来如今农忙都是雇人,左右没他们自个儿什么事,赵来贺早就手痒难耐,还想卖完酱油方子后就上山打猎去,如今可不敢了,就连当时卖完方子,他都是找个没人的地扮成乞丐回来的。

赵丰年见他两人慌成这样,便提议再买两条狗来看家护院。

“是该再抱两只,大黄被咱们养得娇气,见人就撒娇,叫他看家捉贼是指望不上了。”话是这么说,但家里最疼大黄的就是巧娘了,大黄被养成这样,大部分的责任都在巧娘身上。

“那我明日个去趟镇上,镇上张屠户家养了几只狼狗,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都有一窝,我看看能不能抱两只回来,正好农忙了,也割几斤肉犒劳犒劳。”

听了这话,巧娘就笑了,“得了吧,农忙又不叫你忙的,还犒劳呢,我看你就是馋宝儿上回说的红烧肉了。”

赵来贺笑了笑,没反驳。

第二天下午赵来贺就把两只小狼狗抱回来了。

两只都是灰黑色,只不过一只尾巴上有一簇白毛,一只是在眉心里长了一簇白毛。

三个月的狗崽子正是开始换乳牙的时候,见天的要磨牙,张屠户家多的是大骨头给狗崽子磨牙,赵家是没有的,于是,当这天起床,赵丰年发现自己丢了一只鞋。

“肯定是被两只狗崽子衔走了,你爹也是,张家就是卖肉的,他去人家家里抓狗,只知道给自个儿割了两斤肉,都不晓得要给狗买根骨头,你先穿这一双去学堂,另外一只娘去给你找,指定又是衔到鸡棚那边了!”

巧娘给赵丰年拿了新鞋,这才又出去找狗了。

“晓得了,我今天送宝儿去县城,回来的时候就买!”赵来贺正在堂屋摆饭,听到巧娘嘀嘀咕咕走过去就提了一句。

“家里如今有三条狗呢,得取个名字才行,大黄就还是大黄,这新来的两只,一只旺财,另外一只叫——”

“叫来福吧。”赵丰年憋了一样那只正咬着他一只鞋咬得起劲的狗崽子,慢悠悠说道。

照巧娘的说法,这只鞋已经被咬得不成样了,也穿不成了,索性给了它,免得还要再霍霍其他的鞋。

赵来贺喝了口粥,点头,“是个好名儿,尾巴白尖的叫旺财,那眉心白毛的就叫来福了。”

家里多了两只狗,无论是巧娘还是赵来贺,都觉得安心了不少,哪怕还只是小狗崽了。

于是,第二天赵青青赵翠翠姐妹俩过来帮忙后,巧娘便引了姐妹俩去了狗窝,然后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跟大家一起唠嗑去了。

这一唠,就唠到了赵家三房。

“听说赵老三已经一个多月没回村了,他巧婶,你们三伯月底纳粮税的时候都没回村,是你们帮忙拉过去的?这是赚了不少钱了吧?”

“不是我家,是他大伯家帮忙捎带的。”巧娘笑了笑,她只知道赵三确实三天两头不归家,倒是不知道竟是有一个多月没回来了,许是钱员外那边是忙的,这年头,忙一些才是好呢。

“要说这赵三媳妇也是好命,男人是个读书的,替员外老爷做事,虽说十天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但到底是手上有钱不是。”

“都说赵三赚到钱了,只是我看陈莲跟两个闺女倒是还节俭着呢,这不是,今年家家都是大丰收,少不得扯了料子做身衣裳,割几斤肉补补,她们家碗里还没个油花子呢!”

“谁说不是,他们家三亩地,平日里就见

陈莲带着两个闺女在地里,农忙也要花钱请人,瞧不见赵老三半个影子的。”

巧娘听了一耳朵,没当回事,各房自己过自己的,用不着她上去操心。

而这头,赵丰年下了学正同几位要去书肆的同窗告别的时候,却好像看到了赵来庆。

“赵兄?”

“无事,只是似乎看到了熟人,许是我看错了,那李兄、王兄,便明日再见了。”

赵丰年辞别众人,爬上驴车,就见赵来贺看着那几个快走远的同窗皱着眉头。

“爹,怎么了?”

赵来贺有些忧愁,“宝儿啊,那几个都是你同窗?他们都是要去书肆?”

“嗯,他们比我先来县学,也都是附近几个镇上的。”

只见赵来贺更忧心了,“宝儿啊,咱们家如今也是富裕了,你不用再节衣缩食替爹娘省钱,爹也读过私塾,知道同窗之谊,

他们要去书肆,下回你也一起去!爹给你银子,咱们都买最好的!”

赵丰年又是感动又是无奈,“爹,您想多了,我如今东西都是够用的,书院里有自己的藏书,夫子都准许在书院里借阅的,暂时不缺东西我才没有一起去。”

赵来贺顿时放心了,“这就好这就好,不过你如今在县城读书,县城的花销肯定不比在村子里,给你的零用还是少了些,往后给你增到一两!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晚上,饭桌上,赵来贺还特意跟巧娘也提了一句,巧娘自然是赞同的。

“远的不说,就说二嫂家,他们柱子读书,可是用的最好的笔墨,最好的纸张。”

赵来贺也赞同,“富哥家有志用的东西也都是好东西。”

赵丰年忙解释那些东西都是非必须的。

“就是要用次一等的笔墨纸砚才好呢,假设这样的东西都能练好了,后面考试的时候用纸不会太差,写起来也流畅,才能更好,再说,如今我还没到那个阶段,倘若真有需要的,我自不会亏待了自己。”

科举的事巧娘赵来贺是不懂的,但是既然儿子都说了不会亏待自己,那他们自然是没话可说了。

也是这么一着,赵丰年完全忘了赵来庆的事。

直到这天,钱员外带着礼品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