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


娣去县城。”

巧娘闻言也替她感到高兴。

“绣坊好,也是你有这样一门手艺,进了绣坊往后也不愁了!总归是饿不着的。”

陈莲微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发顶,一脸慈爱,“是啊,只是要苦了阿玉阿珠跟着我这个没用的娘一起吃苦了。”

巧娘起初有些惊讶,随即便笑了,“阿玉,阿珠,都是好名字呢”。

陈莲终于是想开了,巧娘为她们感到高兴。

如珠似玉,确实是好名字,赵丰年看着她俩戴在头上的发带,认出了这还是去年他买给家里女孩子的,如今还颜色鲜亮,可见两人平日里很爱惜。

陈莲走的时候,巧娘给塞了一大篮鸡蛋。

“别推辞,我家就这个多了。”

陈莲用手帕按了按眼角,接受了这份好意。

“三伯娘,倘若是有难处了,你可以随时回来。”

陈莲笑了笑,又掏出了一个玉色的香囊,“险些忘了,这个给你,宝儿,谢谢你跟伯娘说的那些话,这是我自个儿做的,里面放了提神醒脑的香草,我听说县城的读书人都讲究这个,莫嫌弃。”

赵丰年接过香囊,上面依

旧是绣着笔直的青竹。

第35章

“我就在山坡上,打几只兔子,好久没吃兔肉了,还怪想的。”

“兔肉有什么好吃的,又老又柴。”柳巧娘不愿意做那玩意儿,废柴火。

“咱们用酱油烧,指定好吃,我再去拔几根笋子,一起炒了,灶上多煨几刻钟肉就软了。”笋子是家里竹林里可以现挖的,春笋没有冬笋鲜甜,但是味道也不差。

巧娘松口了,毕竟如今家里也没什么事,养鸡喂鸡有赵青青翠翠两孩子一起帮忙,过了年后,王小红可能是想着能少两张嘴吃饭,只把姐妹俩往这边一送,闹的俩孩子羞愧不已,巧娘倒是没说什么,照样对俩孩子跟以前一样。

前不久家里水井也打好了,连担水都不需要了,洗衣做饭都方便,家里没什么活,故而,巧娘也不想把汉子整日拘在家里了。

赵丰年今日适逢休息,听完也起了一点兴趣,赵来贺索性带着他一起去。

今年也有不少人挖芫花去卖,不过可能前两年收的太多了,几乎都是贱卖了,但是对于庄稼人而言,哪怕就是一文钱,能赚到手里就是好的。

遇到父子二人,大家纷纷打招呼。

“来贺,这是带儿子进山呢?”

“没呢,去外围瞅瞅,掏兔子去!”

赵来贺带着赵丰年去了林子外围,还没看到兔子,倒是先看到了蘑菇,赵来贺去掏兔子洞了,赵丰年认出了这是一种可食用的蘑菇,索性摘了几朵,采得投入了,跟着蘑菇走,又发现了一根布满黑木耳的枯树。

树已经倒在了地上,木耳却生长得越加旺盛。

赵丰年找到了乐趣,摘得停不下手。

那头,赵来贺拎着两只兔子顺着痕迹找到了儿子,见他蹲在树干旁摘木耳摘得不亦乐乎,当即就笑着加入了进去。

父子俩忙了一下午,出了林子才发现天下起了小雨,赵来贺背上背篓,直接将儿子扛起来,“走喽,回家喽——”

春雨润如油,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

五月农忙结束,赵家一家去县城赶集,这次竟然发现了酱油的声音。

“几位客官瞧一瞧,这可是府城来的新货酱油,炖肉的时候来上一小勺,好家伙,那味道,能把人香晕过去!一斤只要六十文!”

“六十文,这也太贵了!”

“这位客官,一点都不贵,这里头有盐呢,而且府城里的人都在吃,您打点回去尝尝就知道多值当了!”

※ 如?您?访?问?的?网????发?佈????不?是??????????ě?n?②????②?⑤?????????则?为???????站?点

“可以少称几两试试吗?”

“自然是可以的!”

一想到家里新晒的两大缸酱油,巧娘就心头一阵火热,不过那些拿来送礼也不错,再说,他们家要开始做豆油了,宝儿可说了,那是比酱油还要好的东西。

古法榨油不光能榨黄豆油,还有花生油、菜籽油,只是赵丰年目前还没在怀江府发现种花生跟菜籽的,许是这个时代没有,又许是还没传到怀江府来。

榨豆油的步骤不少,大致是要先清洗,而后小火炒干豆子,碾碎,再将豆子粉末蒸熟,又要不能蒸太熟,然后压成豆饼,放到榨油的槽里,用木楔榨,通过力的撞击,将油榨出来,这些步骤听起来简单,但每一步都需要摸索,前几个月赵丰年一下学回到家里就跟赵来贺一起琢磨,休息日更是一步步的实验,经过几个月的实验,才终于确定了每一步的细节,只等赵丰年放农忙假就要开始榨油了。

赵丰年放了农忙假了,巧娘便也让赵青青赵翠翠两个孩子归家了,不是她不相信两个孩子,只是事关重大,她只得做一回“小人”了,还是听赵丰年说过的那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学来的。

赵青青从来不刻意打听她四叔四婶家的事,就怕知道多了她娘王小红又要问,这些日子她也隐约赵丰年在忙着什么大事,本来还担心农忙假赵丰年成天在家一不留神就撞上瞧见了,因此巧娘一说让她们农忙家去不必过来,当即心里就松了口气。

头一回榨油,准备了一百斤的豆子,最后得了三十斤左右的油。

看到清澈透亮的油出来,巧娘每看一遍都觉得新奇欢喜。

这出油量已经很不错了,在此之前,刚刚实验的时候一百斤豆子只能得二十来斤,就是十来斤的时候也有,因此赵丰年也是不断改进榨油工具。

柳大前几个月别的活没接,尽紧着替外甥忙活了,是以,得了一坛油后,赵来贺赵丰年一致决定先送给柳家尝尝新油。

而后几日,一家人不断摸索,终于让出油量维持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一百斤出三十五斤的豆油。

这个比例,放在古法榨油上已经很可观了,赵丰年也很满意。

巧娘早就用豆油做上了菜。

“一点乱七八糟的味道都没有,比猪油好多了,颜色也漂亮,炒出来的菜也香着,这谁能瞧出是大豆做的,再说,一斤豆子才多少钱,一百斤也就四钱银子,猪油可要卖三十文一斤,咱们这豆油就算比不上荤油,只卖它十五文钱,三十五就是五钱二十五文,都能赚一钱二十五文呢!”

假设他们两天做三十五斤,一个月就有五百多斤,差不多能赚七八两,一年就有近一百两,而巧娘养鸡差不多一年也就赚五十两左右,甲鱼倒是多的,只不过场地有限制,往后儿子考科举,去了府城乃至京城,那甲鱼就养不了了,这榨油的手艺可是一门能代代相传的手艺!

赵丰年也理解赵来贺巧娘,在他们看来掌握一门手艺总是要比地里刨食养鸡养鸭有出路,才算是正经的手艺,事实上,如今也正是这样,柳家就是因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