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9


“我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你这小菜园子打理得这样干净齐整,我看着心里就舒坦,也就是阿年聪明,又孝顺你这个娘了。”

傅老夫人虽说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却硬朗,隔三差五都要自己亲自去买菜下厨,加上傅府离得近,巧娘没犹豫多久便答应了。

“这地砖跟菜池子都是他跟他爹亲手砌出来的,头先我还担心他受累,没想到他做得倒是起劲,说是这样干农活浇地也不怕弄脏了鞋。”

“阿年是有巧思的,寻常都是用来种花的,谁想到用来种菜。”

巧娘笑着谢过了傅老夫人。

第二天,夫妻俩花了大半天买了些东西准备回村送人,到第三天一早,才收拾好东西踏上了回临县的路。

而另一条头的青州。

接到傅青云来信,江伯远都气笑了。

“好啊,他还敢来!”

等赵丰年跟傅青云来到了青州书院,面对的是一个皮笑肉不笑的江大儒。

“丰年见过刘师叔。”

“你便是丰年了?果然一表人才,说起来,你不该叫我师叔,你该称呼我一句老师的。”

赵丰年看了眼笑容满面的老师,实在想不到,江大儒竟是这样一个性格。

就在赵丰年在青州书院水深火热地进修之时,赵来贺巧娘也回到了赵家村。

“还是村里好,我一看见这地这土心里都舒坦了,城里热闹是热闹,到底不比在家里。”

“我看你又是手痒了想进林子了。”

巧娘刚戳破赵来贺的念头,地里做农活的同村人就看到了两人。

“哎呀,巧娘,来贺!你们咋回来了呢?他赵二伯,你们家来贺跟来贺媳妇从城里回来了——”

这一喊,地里好几个人纷纷停下了手上的活,赵老头正在地里拔草,听见人喊自己,抬头一看,果然见自家老四跟巧娘。

“爹!”赵来贺冲过来的赵老头喊了一句。

“你们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宝儿呢?”

“宝儿跟他师父去青州了,我们在城里也没事做,索性回村住段时间,爹,别忙活了,先回家吧,买的东西多,路上不好吃饭,还饿着呢。”

※ 如?您?访?问?的???????发?抪?葉?不?是?í????ü?????n????0?Ⅱ?5?????o?м?则?为?山???????点

赵老头一听,忙搓了把手,“行,先回家,你娘她们这会儿估计都在来富家,中午在来富家吃饭。”

“他富大伯家给饭?”巧娘正要从驴车上下来。

“你们富大伯家今日议亲呢,说来,巧娘你们还真是回来对了!”

一族嫂抢先笑着解释了。

“没错,给有志议亲。”赵老头点头。

“那可真是大喜事!”

一家人赶着驴车往家里走,后面的村里人还在讨论。

“来贺一家可真是大方,买那么多东西呢。”

“谁说不是!”

“可惜宝儿没一起跟着回来,青州是哪里?怎么去了那里读书?”

赵来贺巧娘直接跟赵老头回了老宅卸东西,省得还要来回跑。

这时,也有人通知了还在赵来富家的张氏跟王三娘,两人一听赵来贺一家回来了,赶忙跟这边说要先回去。

“来贺一家回来了?那你们快先回去,叫他们别收拾了,一会儿都来我家吃饭!”赵大强说了一句,让她们先回了。

王三娘跟张氏刚到家门口,就见院子里停了一辆装的满满当当的驴车,可不就是赵老四家的。

王三娘当即脸上就笑开了花。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怎么还买了这么多东西!”

巧娘都懒得戳破她那点小心思,不过她也就爱个贪便宜了。

“都是府城里的新鲜东西,县城里不常见的,就想着给你们都带些回来,他大伯娘,这块料子是给你的。”

王三娘连忙接了过来,“哎呦,这光滑的,我都不敢摸了,颜色也好,跟那熟透的柿子似的!”

“这里头还有几块不同色的,是给大哥还有二胖的,娘,这是给您的,府城里的老太太都时兴穿这个款式的褂子,不知道您喜欢那个色的,索性买两套,您都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张氏又是高兴又是无奈,“还给我买什么,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穿这么艳的,给人瞧了笑话!”

“娘您这色也好看,这紫色看着就显贵,这件是枣色又不是鲜红色,再适合不过了,巧

娘眼光就是好,仔细瞧瞧,这衣服料子在日头底下还反着光呢,可真是好料子,今天他们富大伯家摆饭,您索性一会儿就换了,穿这件枣红色,可应了景了。”

张氏推不过,到底是收下了。

“险些忘了这个,”巧娘又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木盒,上面雕着一个“福”样的花纹,王三娘当即喜欢上了,等巧娘打开,看到里面躺在绸布上的银镯子后,王三娘呼吸都粗了几分。

张氏也惊呆了。

“这可不是我买的,是您孙子孝敬的,刚去府城那会儿,他跟大胖两人去街上逛,看见了这镯子就说要给您买,只是定做又花了些功夫,这回他去了青州,索性让我们带回来转交给您了。”

张氏感动不已,拭了拭眼角,这才留意巧娘的话,“宝儿去了青州?他一个人去的?”

“我说呢,怎么没见宝儿,我家大胖也不见人影。”

“宝儿在府城认了一个老师,傅老先生学问很厉害,有个在青州书院做夫子的朋友,就带宝儿去那里学做文章,大胖也一起去了,傅老先生家里请了护卫,人不少呢,不妨事!”

张氏这才放心来,王三娘也笑,“男孩子,多外出锻炼锻炼也是好的,娘你就别管他们了,快试试这镯子,这么大又这么亮的镯子村里您还是头一份呢!”

张氏戴上去又忙摘了下来。

“太招摇了!”

卸完给大房的东子,巧娘喝了口水,还是糖水,可见王三娘是真心高兴他们回来的,期间又问起了赵老二家。

“方才见他二伯家屋子都上了锁,这是去走亲戚了?”

“哪能呢,去县城了。”王三娘还是那般不待见王小红,“人家说了,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把儿子送到了县城,要陪着考试呢。”

“柱子考上童生了,说是要趁热打铁,八月考秀才去,老二媳妇就搬到了县城去了,老二本来跟着村里的采购收豆子,前几个月也去了县城,又找了份府城的活,如今也有三四个月没回村了。”

张氏补充道。

巧娘惊讶,“那青青翠翠呢?也去了县城?”

“她们倒还在陈家湾的纺织厂,就是县城村里两头跑,我就没见过这么当娘的,一心扑在儿子身上就把两个女儿丢一边了,也是好在纺织厂如今有车来回县城,不然这活是没法做的。”

几人沉默了一会儿。

“不说这个了,你还不知道有志定的哪一家吧?”

巧娘还当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