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
也多,就更耽误功夫了。”赵有志也补上了一句。
五树县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个县树多,“五”跟“九”在北地都属于极数,而刚好五树县县衙门口又有五颗老树,是以才有了这么一个名字,其实赵有志还真没说错,五树县
的“五树”,还就也有个“无数”的意思。
赵青青想了想,“其实,无论是小河县,还是牧县,又或者是已经在筹备制油厂的沙沙县,如今都建了厂房作坊,目前是产量还没跟上去,只在周围贩卖,但是大人肯定是希望这些厂房在各县遍地生花,届时总归都是要往外运货的,而那时候,这些县的路就不够看了。
这些县里,除了沙沙县地处平坦,又多沙石,路况这才稍微好些,其他县的路大多不好走,前些日子,几个县的大人们围在一起的时候,也提起过这事,都想问问大人意思,咱们是不是该修一修路了,只是又考虑到,天河计划是北地大规划,挖河道那边是绝对不可少了人手的,而修路也是个大工程,当真一起做起来,怕是要耽误了天河计划的工期,所以大家便又都犹豫了。”
赵丰年也不是没有想过修路,只是赵青青说的没错,北地人太少了,一部分去挖河道了,再抽调人修路,怕是百姓家中干活的人手就要不足,即便是好事,届时百姓们劳心劳力之下,怕是免不了要起怨恨的。
但是,路又不能不修,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确实是个事,容我再想想。”
第74章
当天下午,赵丰年就拉着工房的几位老师傅一起商量修路材料的事了。
“石灰石北地不怎么见着,倒是粘土跟沙砾不少,大人是想用粘土沙砾混合后铺路吗?北地石料不易得,用沙砾确实是个好办法。”
“是一种新的材料,不过我也不太熟悉,还要等东西找齐了,我们一起试一试才能知道行不行得通。”
赵丰年说的自然就是水泥了,不过他只记得简单的法子跟材料,至于具体的比例,以及还需要什么加入什么进去,都需要工房的匠人们一步步实验。
很快,府衙上下都知道了赵丰年带着工房的人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每日早出晚归,闭门不见,众人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只听说是跟修路的材料有关。
终于,一个月后,水泥做好了,得知消息众人纷纷赶到工房,赵丰年二话不说,直接让工房的人现场用水泥铺了一条小道。
众人看着那软趴趴的小道,不明所以。
“这还是半成品,得等它干了,才是路,近来天气好,等到明天,这条路差不多就成了。”
众人好奇了没一会儿就各自散了干活去了,只等明天再来看看。
等到第二天,王文是第一个发现那路不对劲的。
“这么平坦光滑,就像是一整块石板放在这里似的!”
可大家昨日都是亲眼瞧见的,哪里有什么石板,昨天还是灰不溜秋的泥浆呢。
杨菱上去走了几个来回,不住地点头,“确实跟石板没什么两样,甚至还要更加平坦,只是不知造价如何?”
旁边工房的匠人便笑了,“除了石灰石,都是北地随处可见的东西,比起石料而言,可便宜太多了,而且这些原料经过处理后,是可以直接运到修路的地方去,用的时候再用水调和,往地上铺平整了就成,不但方便运输,而且能省不少人力畜力。”
? 如?您?访?问?的????坁??????????不?是?ǐ????ǔ?????n??????2????.???????则?为?屾?寨????点
“那确实是好东西!”杨菱赞叹不已,当即就去见赵丰年,想要把五树县那边的路先修一修。
“五树县的路是要修,不管五树县,其他县,包括府城的路,都要好好修一修,只是也要先规划一番,这样,你通知下去,让各县来开会吧。”
杨菱领命下去。
得知知府大人准备修路,各县的人也很快就到了府衙,然后见识到了水泥,当然参观的还是工房那条小道。
何县丞第一个跳出来说要修路。
“很多商户都想要我们县的丰收油,奈何路途遥远,又都是坛子,不便运输,倘若修了路,就方便多了,这样平坦的路,正适合运油坛子呢。”
沙沙县县令也是一脸心动,如今他们县也在准备开制油厂,后面肯定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路肯定是要修好些才好做大生意。
“我们县有纺织厂,还有牛羊,那我们也要修。”
赵丰年找他们过来当然就是为了解决这事,见他们都没意见,便把话说下去了,总的意思就是,府衙不日会建水泥厂,届时从这里生产水泥原材料,各县都可以按需购买,自己组织人手铺路修路,府衙会派工房的人去做顾问。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说什么,都赶着回去通知下去了。
得知要修路,各县百姓本能有些抗拒,知道听说是知府大人下令修的,百姓们瞬间就接受了。
“既然是知府大人的命令,那铁定没错的,就知不知道给多少,不过哪怕就是五文钱,我都愿意去。”
“我家人多,去了两个挖河道,如今家里也用不上这么多人干活,索性去修路,路修好了,往后去县城去府城赶集都方便。”
不过这回百姓们可是想岔了,县城里根本没召集人干活,直接招了人成立了官方的修路队,就开始在各县城里先修了起来。
有好奇的百姓进县城瞧了后,回到村里就开始宣扬。
“那路好啊,只见两个人把泥浆一样的东西铺在路上,又给摊平了,盖上麦秸,怎么瞧都不像路,可人家说了,大太阳一晒,第二天就能走了,我一摸那前一日做好的,嘿,你们猜怎么着,那头一天还软趴趴泥浆一样的东西,竟然变得比石头还硬了!而且平坦得不像话,一条缝都找不到,都能直接躺上去睡一觉了!”
去县城的人越来越多,夸路好的人也越来越多,众人都等着什么时候路就修到了自家村里。
就在全北地都在风风火火修路的时候,柳小尺回到了北地,带回了赵丰年想要的牛羊,还有马匹。
“好样的!小尺哥!”
柳小尺还要跑商队,不能在北地久待,阿珠要跟着一起顺道回临县,走的时候,几人都恋恋不舍。
“这人走走停停,聚聚散散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咱们能再回赵家村瞧瞧了。”巧娘不禁感叹。
“等北地这里生活都好了,阿年能离开了,到时候咱们回赵家村住些时候也行。”
赵丰年听着爹娘的谈话,心里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建设好北地。
八月迎来了小麦收获季,小河县不负所望,成为了北地产粮大县,而今年五树县吸取了教训,也紧跟着小河县,正如赵丰年所说,成为了北地第二个粮仓。
众人看着渐渐充实的粮仓,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