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
这样的学生爱好广泛也是让人头疼,他们得时刻心存警惕自家的顶尖学生,别被其他不要面皮的给抢走了。
这话潘院不好开口,他得做好规劝。这孩子还小,又有这样的成果,说实话,他们是只能哄着劝着,不能硬来,不能让这样的数学天才把路走偏了。
“我知道的,院长,周教授,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数学上的学习,我永远不会放弃的!”吴桐点点头,笑着应下。她没说不搞其他,但是数学会是她的根基。
周教授这话,让她想起了李老师给她说过的一则笑谈。
数学领域存在这样一条鄙视链:搞理论的鄙视搞应用的,搞应用的鄙视搞统计的,搞统计的鄙视搞机器学习的
理论和应用,其实也是两大争端,互为看不起。
不过,这一点儿,在中华没有特别绝对,特别是老一辈里,为了国家发展,基本都是当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陌生领域也要努力攻克学习,中华老一辈更务实,为了中华崛起,还是实用为主。
吴桐会有兴趣流体力学和材料学,除了本身就有些兴趣,还有和金鑫联系中的触动。金鑫报考和录取都在提前批次,他已经确定好自己要走的路,报了国科大空天科学学院,飞行器的设计和工程专业。
本来学习版块对吴桐来说大多无分先后,兴趣使然,就是吴桐的优先安排。
散会后,李轶生把科研经费这个版块对吴桐做了掏心窝的解析。
“你虽然还是学生身份,但是谁也不会把你做普通学生对待,你证明周氏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这两次奖励,都是学院帮你极力争取的,这是属于奖学金版块。
以你现在的学术水平,加上学校背书,其实你已经有了申请国家课题的资格!”
这孩子年轻的让人羡慕,连成年都没有,但是国家肯定不会忽视吴桐的优秀。不拘一格降人才,拔尖人才之类的,吴桐不是不能冲一冲。
第89章
所愿
这孩子年轻的让人羡慕,连成年都还没有,但是国家肯定不会忽视吴桐的优秀。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伟人的言说,也是国家简拔人才,深切贯策的准则。
“国家课题申请需要的手续繁多,你再有想法,可以先申请学校的经费,学校也有定向的课题研究经费,很多研究上的开销,可以直接走科研经费!”
这只是暂时的,吴桐崛起太快,很多该有的配备跟不上她的成长速度,她的年龄,也会是在国内稍受限制的一点。
若说长江、杰青之类的,吴桐还不够年限学历标准之类,但是万人拔尖人才之类的,吴桐不是不能冲一冲。
“虽然咱们搞数学的,花销比不上物理和材料那些耗钱大户,但是毕竟也少不了支出。比如出国或者出差交流的差旅费、出版期刊的版面费、配些好点儿的办公设施,电脑呀,打印机什么的
甚至,你给自己开个万儿八千的工资做生活费用都行,这些都是正当支出,只要不胡编乱造,不弄虚作假就行!国家和学校很愿意为你这些能解决重大课题的人才付出的!”
合理支出并没有过多限制,李轶生微微在心中稍加叹息,学术界也不是单纯没有任何阴影的,害群之马哪里都少不了,不过还是不能因为几只硕鼠,就否定了整个世界。
吴桐大概明白了,科研经费的意义了,这是国家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
只是,在下午填写开题报告之前,吴桐还有件事需要事先处理。
下午两点半,吴桐迎来了官方报纸的采访记者,这是要对吴桐做一个针对性的采访报道,树立新青少年的榜样。
采访地点,被京大鸡贼的先把吴桐接回了学校,安排在了数院的报告厅内。明显的京大标志,作为吴桐的采访背景出镜。
记者姓彭,看起来文质彬彬,半掺白发带着些书卷气的儒雅,比起记者,更像一位教育工作者,他也的确常年负责教育版块,经验丰富的老资历了。这次为了表达对吴桐的重视,特别把他派了过来。
彭记者的采访风格很轻松,就像聊天一样,这让吴桐稍微轻松些。她没什么面对记者的经历,真正的单人采访也是首次,多少还是有些紧绷的。
“对自己目前这些成就,有没有什么感想吗?”在了解完吴桐的资料,他采访过那么多著名学者,还是不有为这个姑娘的成就震撼到久久失言。
很多人几乎难以想象,周氏猜想证明者,高考状元,IMO满分第一金牌和特别奖,孪生素数猜想证明者,都聚集在一个还不足十七岁的小姑娘手中,以后或许,这个姑娘,还能取得更大成就!
他甚至反省,十六岁,他在干什么,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实情吗?
显然,没有,十六岁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还在为自己未来学业能否继续而发愁。而眼前这个小姑娘,已经为世界所惊艳,在国际数学界发声。
“感想吗?应该是感谢我自己能够在对的时间醒悟过来,不负光阴,达成想要的成绩吧。我以前也挺贪玩的,或者,应该感谢我妈妈金老师从小到大不放弃的督促?”吴桐轻轻笑着。
“能够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增添光彩,这是我的荣幸,也是吾辈所愿!
我只是做了一些比较普通的事情,解答了两道数学题而已,这世上,还有更多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事迹,守卫边疆的战士、救民水火的消防员、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公安干警,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比起他们,我只是动动笔杆子,目前只是做了些理论性的东西。
希望,在未来,我有机会,凭借自己所学,能为国家,奉献更多自己的力量!”
“能有这些微末成绩,其实我应该感谢很多人,感谢我的父母,我姥爷、姥姥,小舅,感谢他们给了我独一无二的爱,无论我怎么样,在他们眼里都是最好的我。感谢我的老师,没有放弃过我这个学渣学生,感谢上京大学,自由开放,给了我进步向上的资源和平台”
“吴桐同学,真得太朴实谦逊!”彭记者有感而发,这个小姑娘不得了,这心性,他都止不住羡慕这孩子父母。
能有这样心中常怀感恩,做出这么大的成就,依然不骄不躁,心有所向。她的言语,没有为自己的成就过多发言,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满满的感怀。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在数学上深入研究的呢?”采访还在继续。
“应该是喜欢吧,我喜欢获取知识,学会并掌握的快乐!我妈妈是在小学教数学的,数学是我除了说话,最先接触到的学科,我对它比较记忆尤深!”吴桐失笑,这个记忆尤深,在之前,恐怕要换个词,叫苦大仇深。
但是真的发自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