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


”吴桐在一众师长的激动中致谢,心中也是雀跃欢喜升起,这是她意料之外的荣幸。

送走了两位特意来认识下吴桐的负责人,周文平和李轶生激动的对拳,还记得放轻动作,轻轻拍了拍吴桐肩膀。这是他们的掌珠,可不是那些皮糙肉厚只剩傻力气的臭小子。

四十五分钟调整成一个小时,这是飞升的质变。

国际数学家大会,国是个开放共进的平台,除了面向一般学者的十分钟报告会,任何与会学者,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分组上申请,谁都能上的趣味活动。

四十五分钟和一个小时的报告是截然不同的,若是说四十五分钟报告是国际小有名气的学者,报告他们的成果或者新进展的界限,那么一个小时报告的报告人,就是国际知名乃至顶尖水平的大佬,或者有高质量杰出贡献的特别人才,才会受到邀请的高质量报告会。

每一届估计数学家大会,四十五分钟报告会按照不同分组,有160场,而一个小时报告,仅仅只有二十人能够得到邀请,这是前所未有的殊荣。

“恭喜,吴桐,恭喜了!”徐晨阳、张守武教授等一众刚认识的学者、中华数学学会长沈院士,鲁大的彭教授纷纷向吴桐贺喜。

吴桐这是一步迈到了近乎登顶的荣光里,这是属于中华人的骄傲。

沈跃华在心里,把吴桐的事情重重打个记号,归国后要加紧提议讨论了,吴桐已经在国际上以拉马努金奖开端,后续各种奖项必定是少不了的,然后,至今为止,国内还没给吴桐颁发任何一项奖项,这不是让国际上看笑话吗!

对于这样的特殊天才,国内少许的论资排辈风气,最是不能有。

当然,估计他不提,京大那帮子护犊子的,也已经在运作了。在国内数学界,京大数院还是很能说得上话的。也不怪人家京大人积极,实在是人家孩子表现的极度惊艳,配得上国内诸多奖项!

那些奖项颁发给这孩子,不是这孩子的光辉,而是那些奖项,因吴桐而光彩!中华数学未来,还是要看这些年轻孩子,他作为中华数学学会会长,锦上添花的倡议,是他的责任。

“期待你三天后的报告会!”陶哲轩等人临行前笑着,直白的竖起大拇指期待。

拉马努金奖,是个很好的开端,他们之前都曾在比吴桐年纪大一些的时候获得过,吴桐刷新了这个奖项的最小年龄,或者说,不意外的话,数学界奖项最低年龄,可能都要被这个小姑娘一一刷新了。

相继和几位刚打过招呼的顶尖大牛致礼,又有新晋菲奖得主认识了下,吴桐这才得以随着师长回了酒店。

晚上六点到八点的欢迎晚宴上,自然又是一番的热闹非凡,吴桐在这个平台上,着实认识了不少国内外顶尖知名学者,浅浅的交流,都有不少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这让吴桐不由的更期待,明天正式开始的轮番报告会。

第二日,周文平安排李轶生随同吴桐一起,一众中华参会者就兵分几路,各自循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参与报告会去了,这些报告会,可以说是数学各方向最前沿的成果分享,还是成果作者本人亲自阐述,这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他们很多都是自费,或者学校公费派遣培养学习的。

不多用心,岂不是浪费辛苦得来的机会!多收获一些,会去总结总结心得体会,指不定还能发一些国内不错的期刊,这些都是履历。

不少人高兴之余还是少不了心酸的,毕竟,不是谁都能像那位天才同学一样,上来就是接连的世界难题震撼世界,任何界限在她面前,只有破格,多少人都会为她想到前面去。

他们的履历,还是要他们自己一点一点儿积累丰富,这是晋升的必要。

数论、代数几何、偏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及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共有二十个分组,每个分组,都有精彩讲述,近乎两百场的讲述,足以让不知道该怎么区分的人眼花缭乱。

吴桐显然不是没有明确目标的,贪心想把所有报告都听一遍显然是不现实的,不同分组之间是有时间冲突的。

她提前研究了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在排除那些数学历史,以及她目前不是很紧迫需要的版块,做好了满满的规划。

“李老师,你自己也挑着喜欢的版块去听吧,我就在会场,不会去别的地方,不用一直跟着我的!”吴桐和李轶生建议道,她和李老师重复的报告版块不算多,不必要让李老师为她浪费时间。李老师也是来学习的,别因她枉费机会。

第105章

模型

“行,那咱们到点儿电联汇合!”李轶生点点头,吴桐不是三岁小孩子,他们就是担心吴桐的安危问题,也不能跟得太紧,省得孩子觉得不自由,容易逆反。

大会会场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吴桐不是任性的孩子,不出会场,说到做到,他还算放心。

“遇到什么问题,千万先别和人起冲突,及时联系我们!”分开签,李轶生再三交代道。“我们的电话,都保持开机状态的。”

会场礼貌要静音,但不影响他们铃声改成震动,握在手里容易感知到。本次大会,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看护好吴桐。

“没问题!”吴桐比了个OK的手势,向着她第一个目标,偏微分方程的报告进发,研究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是必要的内容。

“解的存在唯一性,可研拓性,以及关于初始条件的依赖性,进一步考虑,线性方程”动力系统与常微积分方程的报告会,正是来自国内的傅教授在做报告。

吴桐悄悄地到场,找了个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静静认真的听着,时不时做些重要记录,或者对思维碰撞激起的片段感悟记录。

隔行如隔山,她在数学上的积累可以说得上国内顶尖,但是在动力学或者说是发动机这个版块,那就是纯纯新人小白。

网?址?F?a?b?u?y?e?ī????ǔ???e?n?2????????????o?m

网上找的资料大多泛泛不精,从泰山回去后,她又从京大渠道以及国际渠道找了不少这个板块的书籍资料。

细细研读,理论知识版块,看得懂倒是能看得懂,但是所见所识、基础过于浅薄,她觉得自己还是属于空中楼阁,没正式入门。

当时看到这个分组的标题,吴桐就感兴趣的安排时间过来听了。

“根据动力转化模型”

报告的最后,吴桐轻轻一点脑袋,感觉自己有些被点醒了!她干嘛要在动力学的圈子里为难自己,将之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个数学模型不就好了?数学才是她现在的基本盘。

她想要达成的目的,又不是要从零到有建造一个新发动机,而是寻个优化方向角度,以数学模型,计算推演出出更优的参数,这才是她的强项!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