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计也不一定没有可能。学校的定向化锤炼项目,就不必浪费吴桐的时间。
吴桐若是想去那边,非重大机密之类的地方,应该是很受到欢迎的。
“那还是不必麻烦了!”吴桐摇摇头,要是说小哥,对这一块应该兴趣浓厚,现在应该天天都有训练项目。至于她,还是更愿意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其中无穷奥秘。“老师,我用下实验室的仪器,熟悉下目前现有材料的结构!”
多看,才能多发现。既然不用跟随军训的步骤,吴桐就想把时间规划到这个方面的学习上。
她想尝试,能不能找寻一种有效规律或者说解释,能够阐述出她在制备这两种新型材料过程中定向推演的依据,让材料的研发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有迹可循,让更多人能够依据做出成果。
她个人的推演能力再好用,但终究,个人精力是是有限,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真正的盛世所期。
“用吧,尽管用,需要什么材料,实验室没有的,你直接找你小师兄下采购单,他对这个流程熟悉!”成老乐呵呵的支持道,学生不用鞭策,就积极自发的去研究学习,做老师的,那是举双手赞成支持。材料,不断尝试是个永恒的话题。
包括他,现在正在学习消化,吴桐研发的这两种新型材料的思路,每一种新材料,都极度优越的数据,做材料的,如何不见猎心喜?只是,这其中的数学模型,涉及的数学知识转化,真得是让他头疼,还不得不揉着脑袋要继续。
学生的数学功底太强了,很多材料思维还是从数学上来,这是吴桐的特色,也是吴桐对材料精准预判的依据。
在吴桐成功研发出T4/T5这两种优越的新型材料后,成老就不打算过多干涉吴桐的学习发展,这样天赋异禀的孩子,只要不是走弯路,就没必要过多干涉,就像他们很难以低纬窥视高纬一样,普通人还是不要过多插手天纵之才的研究思维。
得了老师的许可,吴桐开始着手研究。她也没从什么陌生版块开始,首选就是她目前涉及研究最多的钛开始。
钛元素的热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它的原子结构及晶胞结图吴桐从材料的特性到微观结构,一步一步仔细的研究着,将之切切实实的掌握透彻。
然后是铝元素的特性和原子结构、晶胞结构、镍铁元素、铼原子结构图,镁原子结构图吴桐一步一步的观察,一个个精细的原子结构和晶胞结构图跃然在吴桐的手稿图纸上。
T4合金分子结构,T5叶片材料分子结构
第137章
沉浸
原子在晶体中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叫晶格,晶格是由许多形状、大小相同的最小几何单元重复堆积而成的,能够完整地反映品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从分子结构,到每个原子晶胞,晶格
晶胞<晶格<晶粒<晶体,从微观到宏观,吴桐逐一对比论证。
静下心,钻进去,吴桐为这微观世界的美丽而痴迷,从前,她认知中的材料,基本都是宏观存在,这是吴桐首次,转入这微观世界中,世界一度再次被扩大。
再一次,吴桐为自己之前的基础浅薄而略感到羞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凭着数学功底和特殊推演做出了两种材料,被人赞扬,实属被高看了,她需要学习的,果然还有很多!
离子,分子,亚原子,微观形貌、物相组成,相变、微区、相界面、表面化学成分分布、结晶偏析元素在材料中的空间分布离子周围化学环境和键合环境
这其中涉及的材料的细分知识,有的是吴桐有过初略了解的,有的是吴桐还没学到的,一手推演,一手根据着需要,翻书找资料,迅速的摄取着其中的知识精华,吴桐的材料知识树飞快的填充,逐步繁茂到细枝末节。
时间对吴桐来说,已经是几不存在的无感,吴桐所有的心神,都交付给了学习、实验、推演,再学习,实验,继续推演,循环往复。除了早晨那会儿的晨练,和隔三差五与家里联系,吴桐几乎和外界断了联系,整个人彻底进入了全神贯注的状态。
图书馆、实验室、宿舍食堂定点一线,偶尔在实验室留到太晚,直接在实验室成老给她设置的办公室,随意打个盹恢复下精力,都是常有之事。
图书馆借阅书籍,知道吴桐非比寻常的学习速度,学校早就帮吴桐的权限开到最大的无限制。吴桐直接找了她的行李箱,一次拖回去足够的书,仔细地研读学习,吃透这一箱,再去更换另一箱,更换时间间隔,或许三五天,最多也就一周,速度可能比普通学生借阅两三本书吃透的速度还要快。
吴桐这样的学习状态,直接把一众实验室的大猫小鱼全部镇住了,所有人都开始自发的,仿佛被拧紧发条一样,加大学习力度、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实验,不敢松懈。
比他们有天赋太多,已经主导国家重大项目,两项超级材料在握的吴桐还在学得这样努力沉浸,他们这些普通人,还有什么资格偷懒休息?
w?a?n?g?址?发?布?Y?e?ī???ù???€?n???0??????????????
这种状态下,成老自己都觉得,他是不是得检讨一下自己,对数学的学习是不是有点儿不够尽力?他还没老彻底,还是得好好捡起来。
整个实验室,从上到下开始内卷起来。
这种紧迫席卷到了材料学院,很多材料学院的同学,看到这些在他们眼里,加入成老实验室,已经是成功大佬级别的学长学姐或同学,还这样手不释卷,除了吃饭的功夫,几乎都在学习,不由打趣他们,要不要给他们这些学渣留条活路?
这群人不由苦笑,他们也想,但谁让上面的顶尖天才大佬吾神,没有给他们留下可以松闲的退路呀!
比他们有天赋还要比他们更努力,活该人家优秀卓越。
大佬只会越来越优秀,越走越高,他们再不努努力,跟不上大佬的步伐,就是大佬没说,他们也没那留在实验室的能耐。
成者进,败者退,这世上的竞争
随时存在,不会因为他们最早加入吾神的项目组,就对他们有太多优待。
顶尖实验团队,从来都不是养老、能卖资历的地方。
他们想要跟上吾神的步伐,一直留在吾神身边,接触最顶尖的材料和实验,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勤奋努力!
笨鸟先飞,涅槃历火,蜕变提升总归都是不容易的,这是必须承受的苦,不被人理解就不被人理解,他们未来的成果是美好甘甜的就可以。
现在辛苦点儿,就辛苦点儿吧,谁让咱天赋不够,只能努力来凑呢!
材料的问题,吴桐最终还是转化到她最拿手的数学逻辑去推导。
点阵参数:a1=a2=a3≠c,α=β=90o,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