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5


此外,飞马发动机横截面大,导致超音速阻力大,鹞式因此始终是亚音速战机;此外,由于喷口面积和加力可调导致控制系统非常复杂,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对于目前来说,这套技术,已经缺乏实战意义,只能做发动机史上参考。

雅克-141的R-79+RD-41的发动机,比飞马晚了十年时间研发成功,但是,相应地,它则比飞马发动机更进一步。

雅克141最大特点是“升推分立”。巡航和升力发动机各司其职,保障了巡航发动机的效率和效能,使得雅克成为世界上首款超音速STOVL战机,在试飞中,雅克-141甚至达到了1.4-1.7马赫的最大平飞速度。

只是,缺点依然不可避免。巡航和升力发动机的高温气流问题非常突出。飞机悬停时高温气流从发动机喷口喷出,到达地面后向外扩散。

在机体下方形成低压区,产生suckdown效应,会把飞机牢牢“吸住”,这也是雅克-36首次试飞即坠毁,没能起飞的原因。后来因为隔壁老大哥解体一些列重大国情变革,雅克-141的优化未能继续,遗憾折戟沉沙。

最后,是F-35采用过的,F135发动机。

它是在F119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F119的核心机三大件: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高压涡轮。风扇、低压压气机、低压涡轮重新设计的F135发动机。

用于短垂F-35B的型号为F135-PW-600,简称F135发动机。

圈内有个小道传闻,F-35B垂发推进技术选型的过程中,抄袭了雅克-141的部分设计。

这个在科研方面,其实并不好笑,更何况,这其中更多是借鉴!说是趁火打劫也好,说是其他更不怎么样的形容也罢。但是,他们不应该小看海对面。

在借鉴中,能够发展起自己的技术,也不乏是一种突破。

他们现在能够不断的产出科研成果,其实也是站在先辈的肩上,依据先辈们奋斗的根基,去在这个基础上做延伸,并不是浮萍无根。

海对面,的确是在雅克-141的基础上,做出了重大突破。

F135发动机优缺点也很明显,优点是延续着雅克-14,升推分离,并且延展出以推代升。

发动机升力风扇的气流来自于低温压气机,喷流是常温空气,因此即使在地面反弹被发动机再次吸入,也不至于造成喘振,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雅克系列高温气流再吸入的发动机进口畸变难题。

同时,还避免了雅克系列一架飞机多台发动机的复杂动力工况和可靠性问题。

只是为了达成上面一些列上面的优点,以发动机+驱动轴离合器+风扇的结构,造成空间过大,复杂的结构,过大的结构,自然也带来了重量过大,过大的体积、过重的发动机重量,恶性循环,导致了载弹量过小,威慑力不够的核心问题。

尾流温高、即使是已经极大解决了雅克系列的suckdown效应,增加了低温压气机,喷流转化常温空气,但是尾焰温度依然高达九百多度,对航母甲板,依然有着过重的灼烧负荷。

虽不至于使甲板的钢结构融化坍塌,但还是会造成变形损坏,并足以让陆地机场抗热混凝土碎成雪片状,或将沥青完全熔化。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ē?n??????????????????m?则?为????寨?站?点

并且,在垂直起降的低速模式时,升力风扇的辅助进气门因受风压较大容易损坏,这是风扇的缺憾

不过,即使有这么多缺憾在,F-35B,还是试飞成功了。

从机密资料显示,在近两三年之间,f-35在近两三年之间,不断的宣告试飞成功,研发成功,并且对外宣称,近两年内就会逐一部署服役,带给整个世界莫大的压力。

但是,若是吴桐没记错的话,

在那份未来记忆中,F-35B发生坠毁事件,不止一次,最终,整个f-35在十年后,全面停飞。

吴桐倒不是为此嘲笑对面的狂妄,而是,她要以此警醒自己,在接下来的发动机优化中,这些国际走过的弯路、摸索出来的缺陷,都是她所要避免的。

盲目的骄傲自大,看别人笑话,迟早也会成为笑话,吴桐不会让自己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第296章

变循环

资料在吴桐脑海中不断的翻涌提炼,吴桐抽出草稿纸,在上面逐一写下,她提炼出来的技术精华参考方向、以及他们要突破的缺憾问题。

风扇缺陷的话,基于目前WS-15S研发的超级叶片材料的储备,应该是能够基本覆盖掉这个缺憾,让它不成为技术攻克拦路虎。

尾流过高,这个还是要从发动机本身解决,如果实在无法解决尾流过高问题,他们的超耐高温涂层,以及加固涂层,还有新型超级路基材料组合,都能成为克服这个缺憾的技术储备备选,或者结合利用。

发动机过大、发动机过重,这才是重中之重,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发动机要适度,不能占据太大空间,要为载弹量提升腾出重要空间。

同样的,发动机自重不能过重,这和过大体积,几乎成正比的。体积缩小的同时,重量自然不会上升,自动下降!

其实,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上,WS-15S的基础性能,已经足够的优越,只是,WS-15的基础,只是基于常规起降战机研发的,并不能偷懒直接取用。

想要适用于stovl战机,还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去更进一步,让它去突破目前ST0VL战斗机作战半径不足三百公里的现状。

中华海域面积辽阔,作战半径过于狭小,实在太过于鸡肋。不是没有去投入重大资金搞的价值,虽然是必须的,但是钱总是要花在刀刃上,浪费不得。

特别是,在如今J-20两万公里加航程、H-20三万公里的基础航程的对比下,作战半径都是十倍二十倍三百公里这个数据的基础上,更显得可怜兮兮。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依赖于加油机才能持续工作、狭小作战半径这些在战役中,都是致命的,不做出改变,没有任何实战意义。

突破,才是势在必行,怎么才能让同样的一箱油,在原有发动机超机动操作之后,只能能飞300公里,若是满弹载荷,还要相应减小,优化到,能够变成十倍增长,三千公里起步,甚至更多的作战半径呢?

各种设想在吴桐脑海中逐一划过,仿佛预感,吴桐手下不自觉间画了一个圆,而这个圆,同时吸引住了吴桐的目光,灵感的灯花在吴桐脑海中点亮!

圆,周也。周而复始,就是天行。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循环,循环,改变变循环!

对,就是变循环。

吴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